喻世明言讀後感

  《喻世明言》是明清的一部小說,該書題材廣泛,涉及的愛情、友情等都感人肺腑。讀者讀了此書後,寫了哪些評價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一部作品之所以會成為名著,必有其驕人之處。如《紅樓夢》,它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民情,也反映了官宦庶民的日常生活,更有動人的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不僅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更兼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喻世明言》這本書亦如此。

  這本書有四十個小故事組成,其中有一條主線貫穿其中,那就是做人要講求“仁、義禮、智、信”,要講求“忠、孝、節、義”,其目的我覺得是告訴人們如何做人,如何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這應該是這本書的驕人之處。

  另,本書四十個故事並不限於作者當時時代,而是輯錄了從古自今廣泛流傳下來的名人故事亦或流傳已久的讓人聽之有益的故事。比如《窮馬周遭際賣槌媼》、《羊角哀捨命全交》、《裴晉公義還原配》、《眾名妓春風吊柳七》等,都是王侯將相抑或是才子名人,而如《蔣興歌重會珍珠衫》、《新橋市韓五賣春情》等,則是發生在名不見經傳的小人身上的故事,對於這些故事的輯錄,則有利於故事的延延及流傳。

  總之,《喻世明言》這本書寫作的目的,就是告訴人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世的,也告訴人們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做虧心事。俗語云,離地三尺有神仙,正如作者言“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異”。

  《喻世明言》是本教人如何處世為人的好書,然其畢竟成書於幾百年前,雖其可取之處不少,然亦有許多觀點不足取。比如婦女從一而終,男子一婦多妾,忠君思想等,都已被歷史所淘汰。

  讀書是不能死讀書的,要批判地繼承,也就是魯迅說的拿來主義。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要有選擇的。

  篇二

  在全文四十卷中愛情類的典型代表是《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文中講訴的是蔣興哥休妻後破鏡重圓的故事。看完那篇文章,雖對結果感到不錯,卻對女主人公王三巧兒的所為感到憤怒。蔣興哥休妻乃是因為他的妻子偷情並把蔣家的傳家寶送給了情人,看到這裡,我對蔣興哥妻子的所為感到悲憤。而後,蔣興哥卻和平地把妻子送回孃家再休了她,並在妻子重婚時送了很多陪嫁品,這讓我不得不佩服蔣興哥個氣度。而當他們兩再度相遇時,妻子的現丈夫吳縣令為二人之間的真情而感動,便讓他們兩人破鏡重圓,吳縣令那成人之美的行為使我不得不佩服他。全文下來,我佩服蔣興哥和吳縣令,卻對王三巧兒的前期的行為感到憤怒。該文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宣揚的尊重人、理解人和懂得奉獻的精神,那是一種在任何時代都應被追求的精神。

  而在我心目中最感人的友情故事便是《吳保安棄家贖友》,文中講訴的是吳保安為救只有一面之緣的郭仲翔而拋棄妻子奔走十一年。他那重情重義的精神使我感動了許久,但他拋棄妻子的行為卻讓我感到有點生氣,但我依然敬重他。而後郭仲翔得知吳保安已逝世的行為和言語也讓我感動了許久。不禁羨慕、嚮往他們那樣的感情。人生在世,要是有這樣的一個知己,此生足矣。但當回到現實世界,很多人所謂的朋友都只是利益上的朋友,當朋友落難時,真正伸出援救之手的又有幾人呢?想想,便更加羨慕書中所寫的友情。

  讀完該書,我為文中描寫的那些故事的精神而折服,讀的時候時而為主人公行為、氣節而佩服,時而為那感人的言語和景象而有流淚的衝動。也漸漸明白此書為何由《古今小說》改名為《喻世明言》。此書講的精神都是一些為人類所向往的,所謂的“喻世名言”應該希望人們能明白這些精神。當我讀完此書後,卻是覺得此書所講均為“名言”,也確實配得上“喻世”,比當今社會那弘揚某種精神要實際得多,更能讓人從中感悟到一些東西。

  篇三

  馮夢龍的“喻世明言”,是三言兩拍中三言中的一個,另兩個是“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以前在上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這些,不過,一直都沒有機會讀,在中國文學史上還算是比較有名的,是明代小說的代表。文學家在評論小說的時候,說它揭露了明代時期一些黑暗的一面,這些黑暗面和現在的黑暗面比較起來,可真是小巫見大巫,而且那些做錯事情的人,在陽間得不到懲罰的話,到了陰間,也逃不了,所以我想這些小說,對於那時的人可以還真是有點警示的作用,不過,對於今天的人來說,肯定不會因此而被嚇掉,現在很多人都是唯物論者,不信這一套的。

  古代的人由於認識上的侷限,他們往往以為,在自己之外,還有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東西盯著自己看,所以他們信很多東西,對於很多東西都是懼怕的,但現在的人認識了一些東西,好像是什麼不怕,而正是這種不怕,現在的人做的很多事情,在古代人看來,肯定都是瞠目結舌。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想,就是要多讀書,讀好書,特別是讀我們的古典名著,我們會受益匪淺。
 

小說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