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心理學的故事

  成功心理學對自身的個性及獲得成功因素有很密切的關係。而這些給你的心靈帶去啟發,告訴你成功應有的心態,輔助你走向成功。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篇1:拖延心理

  一個朋友讀小學的時候,第一次給他暗戀的女同學打電話,猶豫著,徘徊著,設想不下10種的可能:電話響的時候,她在寫作業;她在做作業,她媽媽接的電話;她也很寂寞,很想找個無聊的人說話;她正在被父母訓斥,鬱悶著;她正在想另外一個男孩,靠窗站著;她父親接電話,問幹什麼,有什麼事;她家正好來了什麼親戚,親戚接了電話;她接了電話,但父母就在身邊,說話不方便……

  就這樣,他整整想了一個下午,想好了各種情況的心理準備和應對的策略;然後,捲起袖子,往手心裡吐口唾沫,哆嗦著抓起電話,按下那幾個“腹”述無數次的號碼鍵……

  結果是,電話佔線。然後如釋重負地放下電話,嘴角還有一絲微笑。

  其實,他只是在拖延,目的也是拖延,所以打不通電話。正中下懷,可以繼續名正言順地拖延。

  我們都覺得拖延是不對的,然後會無意地用很多想法或者行為來掩飾,以減輕內心掙扎的痛苦和輕微負罪感。比如,打架之前,捋起袖子;比如,面試之前,不停地上廁所;比如,問路之前,清了清嗓子……都是或長或短的拖延表現。

  拖延常常是一種本能的自我防禦,甚至劉翔每次在起跑線上總比別的選手遲一拍脫掉外面衣服,在我看來,都是不自覺的拖延;劉翔的優勢,在於後程跑,發力相對較慢,或許潛意識裡的拖延,讓他瞬間反應比黑人選手略遜一籌。

  拖延會延誤效率,也會失去機會。

  “蜀地傳說”是一個餐廳的名字,北京3家、上海2家、東莞1家、齊齊哈爾1家……老闆是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任泉,他的目標是開20家分店。大學剛畢業的時候,一次吃到朋友父親做的“辣魚”,很是喜歡,於是籌劃著自己開家餐廳。“剛開始就幾張桌子,幾把椅子,慢慢才形成了規模”。理想就這樣通過幾把椅子搭了起來。

  在談到創業經驗的時候,他堅定地說:只有一點,有想法就馬上去做,不要拖,不要想太多。

  有時太多的論證、包袱、準備或者使命感,往往是一種漂亮的拖延,心理的自我袒護,是退卻的“完美反應”。

  只是,再完美的退卻,遠不如一次簡單的出擊。

  篇2: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

  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

  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絡。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

  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溫馨提示: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篇3:心態與成功

  一位心理學家想知道人的心態對行為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

  首先,他讓10個人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皆成功地穿了過去。

  然後,心理學家開啟房內的一盞燈。在昏暗的燈光下,這些人看清了房子內的一切,都驚出一身冷汗。這間房子的地面是一個大水池,水池裡有十幾條大鱷魚,水池上方搭著一座窄窄的小木橋,剛才,他們就是從這座小木橋上走過去的。

  心理學家問:“現在,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間房子呢?”沒有人回答。過了很久,有3個膽大的人站了出來。

  其中一個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許多;另一個顫顫巍巍地踏上小木橋,走到一半時,竟只能趴在小橋上爬了過去;第三個剛走幾步就一下子爬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動半步。

  心理學家又開啟房內的另外9盞燈,燈光把房裡照得如同白晝。這時,人們看見小木橋下方裝有一張安全網,只由於網線顏色極淺,他們剛才根本沒有看見。

  “現在,誰願意通過這座小木橋呢?”心理學家問道。這次又有5個人站了出來。

  “你們為什麼不願意呢?”心理學家問剩下的兩個人。

  “這張安全網牢固嗎?”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反問。

  很多時候,成功就像通過這座小木橋一樣,失敗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力低下,而是周圍環境的威懾--面對險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靜的心態,慌了手腳,亂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