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教學模式初探

       一、理論依據
        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參與者,學生的能力須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來獲取.“引情——導學——互助”教學模式,正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小組之間的互相合作為基本動力,以班級授課制度為基本單元,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順應時代發展方向,符合素描教育的要求.
        運用該模式進行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的不利因素,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為積極參與和努力實踐的主動學習;變被動思維為主動的探索思維;變單一的接受知識為學會創造性的獲取知識;變封閉的學習為互助合作的自我開放性學習.重視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立體交流,能系統地利用優生的主動性、帶動性,通過學生在小組內相互協作,互幫互學,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們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學生逐步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包括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並得發展.
        二、實驗思路
        美國著名學者比爾和德格雷夫認為:從普遍意義上說“模式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形式”.此模式在加強師生情感交流的同時,更注重學生之間知識與情感兩方面的交流.其交流結構為:
                              引情          導學        互助
                                師           師          生
  
                                生        生      生     生
        “引情”:即把學生的情感、興趣的培養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來考慮.要求教師創造一個和諧、融洽,充滿興趣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願學、樂學.而這種氛圍的創造,要從教材的具體內容出發,在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每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恰當地組織素材.如在學習《角的概念的推廣》時,利用課件“乘坐觀覽車”問題,通過觀察、操作、討論,角的範圍的確超出了0°—360°,此時角的概念的提出就水到渠成了.通過這樣有趣性的問題引入課題,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引起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代替用紀律、分數、名次等手段強制學生學習的目的.
       “導學”:即指導學生學習.整個授課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讀教材,做導學提綱,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學習,這種“導學”過程又是分層、因人而異的,使各種層次的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使優等生有一個施展聰明才智的空間;使中等生在掌握了方法,增強了興趣的同時,提高了能力,向優等生行列靠攏;使“差生”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逐步改變學習狀況.趕上其他同學.如在學習《直線的斜率》時,可這樣設計自學提綱:(1)什麼叫直線的斜率、傾斜角?(2)在斜率公式中,為什麼規定X1≠X2;(3)是否所有直線都有斜率?(4)如何求直線的斜率?(5)直線的斜率和傾斜角有何關係.這樣的設計,使各類學生都有事可做,各盡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意識有很大益處.
        “互助”:即把學生間的相互協作作為一項重要促學、幫學來看待,小組內成員一起共同解決疑難問題,如上例中(4)、(5)題.此過程注重學生間的交流,能相互瞭解、相互促進,逐步樹立集體主義意識,從而增強班級凝聚力,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實施程式
        (一)劃分學習小組.
        根據學生的基礎、智力水平、能力表現等情況,將學生分為A、B、C三級.A級屬於基礎知識牢固、智力水平較高、有較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B級屬於上述情況一般的學生;而C級屬於上述情況較差的學生.每小組以4—6人為宜,A、C兩級學生比例為1:1或2:1,  B級可隨意搭配,分組時要徵得學生及家長的同意.
     (二)課外自學.
       王煥勳曾說過:在現代教育中,學生既是教育的物件,又是自學和自我教育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內因,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自己的事,最根本的要靠個體的主觀努力.因此本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讓其明確學習目的的任務,理清思路這有利於知識的內化,提高學習效果.所以每個學生須獨立完成自學提綱,解答過程中,疑難問題自然而然地就露出來了.如在學習《三角函式恆等變換》時,可做如下設計:α+β、α-β、2α的正弦、餘弦、正切的三組九個公式,(1)應從哪個公式入手進行研究?(2)是否需要對每一個公式進行單獨研究,一一推導?(3)它們之間有何關係?(4)推導過程用了哪些思想方法?這樣操作,有利於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在心理和知識上與新課的聯絡.
        (三)課內導學、合作討論.
         1.課內自主學習.
         教師針對所學知識,闢如概念、公式或法則、幾何術語、幾何圖形的識別或性質,按教材知識的邏輯性,編寫導學提綱,按知識的層次或邏輯性設計問題.讓學生根據提綱精讀教材,積極思考,尋找答案,同時將疑惑疑難問題記下來,留作討論,此時教師要適時控制時間和節奏,以便培養思維的快速性、敏捷性和準確性.
         2.合作討論.
         由於性別、生活環境、個人經歷、知識智力水平的不同,學生之間往往表現出極大的差異,對問題的思考、思維方式和角度也有很大不同.通過合作、討論可逐漸消除這些差異,以便揚長避短,使優、差生平等學習,平等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並非所有的問題都要經過討論,討論的問題必須有利於突破重、難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於知識的系統性及結構性的構建,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題目和討論的大體思路.如在學習《直線的斜率》時,可增加一條(6)如何理解к=⊿x∕⊿у.這樣連同等(4)、(5)條可在課堂內進行討論.
       在小組成員獨立思考後,由組長負責進行討論,按先差後優的順序,依次闡明觀點、見解,然後進行辯論,組長記錄討論的結果及不同意見.組間討論時,由小組長或小組代表發表意見,並對不同意見、疑難問題進行辯論.辯論時,教師要適當控制時機,並通過各種身體語言傳遞鼓勵.辯論後,教師要簡要概括討論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但要允許學生保留意見.
       在討論中,教師要深入各小組內部,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這樣有利於瞭解學生的思維方式、途徑,有利於全面瞭解學生,也便於及時調控課堂氣氛、節奏,以便達到預期目的.
        (四)互助練習.
        學生合作討論後,可做事先設計好的互助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互助練習的設計也分A、B、C三級,A級是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以引起學生練習的興趣.設計的練習既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個別差異,又要符合教學目的,內容要由淺入深.練習的數量、難度、獨立程度和熟練程度、綜合運用與創造性,對學生都應有相應要求,使學生由易到難逐步提高,達到熟練、完善的程度.
        四、效果分析、總結
        實驗幾年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實驗班裡,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明顯提高,學生之間養成了合作學習的習慣,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而這種合作精神已滲透到班級的其它工作之中,班風優良,學習氣氛濃厚.從成績看,實驗班和各項成績均比對照班高7—10個百分點.
      “引情—導學—互助”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初探,該模式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及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方面效果較好.在教學中做到,既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又幫助學生形成能力;既注意全面發展,又注重鮮明個性;既著力於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又鼓勵超常,培養有個性特長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