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班務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班集體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園地,學生的志趣愛好、道德情操、素質能力多形成於斯。因而作為全班學生的組織者、管理者、教育者的班主任也就至關重要了,既要有高尚的師徳、淵博的學識,又要有非凡的組織才能、先進的工作方法;而且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群策群力,才能把班務工作搞好。我認為應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一、角色要清
        在班級管理中,角色定位要準確。班主任不等於班主人。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許多班主任不自覺地扮演了“主人”的角色。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滲透不少主觀色彩,受自己成年人思維定勢、興趣愛好影響,要求過高過嚴。開班會時,以我為中心,巨集篇大論,未切實做好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處理糾紛時,以公正自居,威嚴有餘……這樣學生時常是口服心不服。三天兩次這出紕漏,那出毛病,班主任感到頭疼、心煩;學生也疲於應付遮掩。時之久久,班主任與學生形成對立情緒,走進惡性迴圈的怪圈之中。那麼誰是班級的主人呢?當然應該是學生。班主任是協調者、服務員。擺正班主任與學生的位置,是搞好班務工作的前提。雖然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操作過程中落實不到位。
        二、民主要濃
        落實學生是班級主人的方法就是班級決策和管理民主化。魏書生老師說:“民主像一座塔在師生心裡之間的橋。民主程度越高,這座連貫心靈的橋就越堅固、越寬闊。”班級班規,工作計劃,學生說了算。大倡民主作風,班主任引導糾正自由主義、無集體主義思想就可以了,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當家作主的豪邁感。充分享受“主人”的權利。同時也要讓學生懂得做主人的責任。認識權利與責任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集體是我的,我是集體的,樹立我和集體同甘苦,共榮辱的思想。這樣班級日常管理也就不只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了,而是全班所有人的事,何愁不事半功倍呢?樹立李鎮西老師所說的那樣:班級因我的存在而驕傲。
        三、制度要嚴
        民主要以制度為基礎。民主決不意味著無政府,更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民主意味著人們更嚴格地按照科學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學習和生活。特別是在初中班級管理中更應注重制度建設。因為初中生的可塑性、隨意性很大,自控能力較差。今天講了會熱血沸騰,心悅誠服;明天也許就肆意妄為,無規無矩。我們強調學生的主人翁地位,主人就應該有主人的模樣,那就是按制度辦、按制度的條款去學習、去過班級生活。制度來源於民主,每期開學用二、三節課來討論班級班規,增添刪改形成制度。一般分為四個方面:品德修養、行為規範、學習習慣、勞動紀律。每方面再包括若干小條。內容大到人生目標,小至說小話、髒話、吃零食。每小條都細緻到處罰意見,如:檢討,寫認識書,請家長等。一旦討論並通過的,不得更改,人人執行,個個監督。班主任也不例外,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假若我遲到了,就主動檢討,不找客觀理由,往往是一句最平常的“對不起”,就能拉近師生距離,學生心中會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制度的嚴格。制度無情,但班主任要有情。對犯錯誤的同學,就不能僅僅鐵面無私按“章”辦,還要做好“善後”工作,分析原因,抓住主要癥結,善於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利弊權衡、得失比較,不以教者自居,不以長者自傲。這樣改正錯誤就會內化為學生個人需要。我深深地領悟到:平等真誠真正是心與心交流的鑰匙;平等真誠才能讓學生窺見老師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理解老師、信服老師;平等真誠才能讓老師走進學生的心靈,嘆之錯綜複雜,導之積極向上。當然還要加強班委建設,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有一個率先垂範的班主任,有一群懷有知遇之恩心態的學生,制度還愁不落實麼,正氣還愁不弘揚麼?
        四、急功要避
        班務工作是一個複雜瑣碎的工作,長期性、反覆性是其基本特點,絕不可能一勞永逸,也不可能急躁冒易進。急功近利是最大的忌諱。電影《平原作戰》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今天夜裡發起衝鋒,明天解放全中國。行嗎?不可能。同樣幻想一下子把班級搞得平翹落板、願望好,實際達不到。好的班風學風就是在學生的善與惡、利與弊、得與失的矛盾中彼消此長螺旋式上升之中形成的。根據初中生身體、心理髮展水平,認知事物的特點,我將初中班級管理分成三個階段。初中一年級應側重日常行為的習慣的養成。如認真書的寫習慣,不亂甩亂丟的習慣,遵守公共秩序的習慣,講衛生的習慣等。初中二年級應側重學習習慣的達成。如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及時作業的習慣、複習的習慣,求同求異思維的習慣等。初中三年級應側重目標的形成。如:理想目標、學習目標、道德目標等,涉及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自主能力的培養。三個階段互相滲透、交織插穿,共同達成。要看到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總之,班務工作要以學生為主人,以民主為指導,以制度為標準,以階段為主線,假以時日,定會春色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