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具有直觀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三種基本形式。一般來說,學生對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兩種形式較有興趣並運用比較嫻熟,對邏輯思維覺得比較抽象且運用比較不那麼輕車熟路。由於小學生認識事物掌握事物的過程是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對學生進行邏輯知識進行由淺入深的滲透和對學生邏輯思維進行由淺入深地訓練。


 

  一、利用關聯詞教學,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按照一定的思維程式進行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它要求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它是採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關聯詞教學能夠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形式邏輯的知識滲透與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

  例如:如果……就……這組關聯詞,屬於假設關係,我將它分三類:一、為與事實相反的假設;二、對未發生的事進行假設;三、對一般規律的行為條件和結果的假設。第一類,與現實相反的假設。如,如果沒有水,動植物就不能生存。現實是有水,動植物正常生存。水是動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喪失這個必要條件,邏輯推理的結果就是動植物不能生存。講透句子是對學生邏輯知識滲透,同時也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訓練。於是,學生紛紛造出:“如果沒有空氣,人類就不能生存。”“如果沒有五穀雜糧,我們就會陷入飢餓的境地。”“如果科學沒有進步,我們的生活就停滯不前。”……第二類,對未發生的事進行假設。如,“假如明天下雨,我們就不去秋遊。”明天還未來臨,去秋遊是未發生的事。這裡包含一個典型的三段推論:“下雨天不能秋遊,如果明天下雨,結論:我們就不去秋遊。由於弄通邏輯關係,同學們造出許多有創意的句子:“我如果以後上課不注意聽講,學習成績就不能提高。”“如果明天出炎日,我就要晒被子。”“如果我夏天獨自游泳,就有可能發生危險。”……第三類,對一般規律的行為條件和結果的假設。如,我如果上課說話、做小動作,就會受老師的批評。”老師對違反課堂紀律的事總要處理,誰上課說話、做小動作是違反課堂紀律,理所當然受老師的批評。這又是一個邏輯判斷推論。學生弄通了關係,造出的正確句子不勝列舉。如“如果我刻苦學習,就能取得好成績。”“考試如果粗心,就容易出差錯。”“我如果多看課外書,作文水平就一定能提高。”……

  “雖然……但是……”轉折關係的關聯詞也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太陽雖然離我們太遠了,但是和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距離遠,推理結論是一般關係就疏遠,但是太陽和我們的關係卻卻十分密切,來一個大轉折。“劉胡蘭雖然犧牲了,但是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犧牲是去世,但精神活著,即永存。死與活,又來一個轉折。“小紅雖然生病了,但是她還堅持來上課。”生病,推理是一般不能上學,但是小紅卻來上課,還是轉折。

  “因為……所以……”這組因果關係的關聯詞同樣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如,“因為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所以我們看上去只有盤子那樣大。”這裡實際上也包含一個典型三段論,即:看東西近大遠小,因為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所以看起來小。學生學會了這層邏輯關係,造因果關係句子輕而易舉。試舉幾例:“因為曉紅病了,所以今天不能來上學。”“因為劉胡蘭寧死不屈,所以敵人將她殘忍地殺害了。”“因為我們天天堅持長跑,所以身體越來越健壯。”……

  實踐證明,關聯詞教學不僅能夠滲透邏輯知識,而且能對學生進行邏輯訓練。

  二、引導學生歸納,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課文《四季的美》中“春天最美是黎明。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紅紫紅紫的彩雲。”這一段寫春天的景色美。“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的螢火蟲兒翩翩飛舞。即使是濛濛細雨的夜晚,也有一隻兩隻螢火蟲兒,閃著朦朧的微光在飛行,這情景著實迷人。”這一段寫夏天的景色美。“秋天最美是黃昏。夕陽照西山時,感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裡飛去。成群結隊的大雁兒,在高空中比翼聯飛,更是叫人感動。夕陽西沉,夜幕降臨,那風聲、蟲鳴聽起來也叫人心曠神怡。”這一段寫秋天的景色美。“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當然美,就是在遍地鋪滿白霜的早晨,在無雪無霜的凜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著暖和和的火盆穿過廊下時,那心情兒和這寒冷的冬晨多麼和諧啊! 只是到了中午,寒氣漸退,火盆裡的火炭兒,大多變成了一堆白灰,這未免令人有點掃興兒。”這一段寫冬天的景色美。運用歸納法,春美、夏美、秋美、冬美歸納起來就是四季的美,即點題又點明中心。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白樺林的低語》有這麼一段:“窗下是茫茫林海,隨著山巒起伏,繡出層層疊疊、濃濃淡淡的綠浪。緊靠著瞭望樓是一片白樺林。銀白的樹幹,灰綠的樹冠,隨著陣陣山風,搖曳著身軀和手臂,彷彿在向我們低吟淺唱……”讓學生自己分析景物特點:林海:茫茫,美;山巒:起伏,美;綠浪:層層疊疊、濃濃淡淡,美;白樺林樹幹:銀白,美;樹冠:灰綠,美……這一切就歸納出大興安嶺的美。

  第五自然段:“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裡絕沒有一撮菸草、一根火柴棒,不錯,你懷裡揣著一小瓶酒,但你給自己規定: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而是你的雙眼必須隨時注意四周的情況--哪怕是一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你帶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但除了收聽天氣預報,你甚至不去收聽最喜愛的歌曲,因為你的雙耳必須隨時捕捉遠近異常的音響――哪怕是有人偷伐一棵小樹,你也不能將他原諒!”這一自然段寫守林人戒菸——忠於職守,限時喝酒——忠於職守,不準看書報——忠於職守,不準聽音樂——忠於職守。學生獨立分析守林人嚴格要求自己的四個限令可以歸納守林人忠於職守,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一夜的工作》從周辦公室陳設簡單,分析出周生活簡樸,夜點只有一碟花生米和一杯綠茶還是分析吃周生活簡樸,增加一人花生米分量不增加,仍然證明周生活簡樸,由此歸納周生活十分簡樸。

  這樣訓練就引導學生從個別到一般進行歸納,從而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三、甄選教法,甄選課文,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教改初期,新教法層出不窮,出現質疑法,討論法,讀者、作者、老師三者思路統一法等等。90年代與本世紀初,教學改革如火如荼,湧現發現法、解決課題法、問題教學法、範例教學法、暗示教學法、SQ3R學習法、問題討論法、欣賞法、觀察法、區域性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討教學法、綜合性學習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等。一般認為,新教法一定要代替老教法。其實不然,有些老教法如果配合適當的課文,仍然可以煥發青春。一般來說,採用比較陳舊的教法要仔細甄選課文,如有科學小品文和說明文的課文邏輯性十分強,教學抓住課文某部分採用讀者、作者、老師三者思路統一教學法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十分有效。《太陽》第一段為:“有這麼一個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麼熱了。其實,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這麼遠,箭哪能射得到呢?”這一段邏輯十分嚴密,倘若精心設計,不拘泥於新舊教法,對學生是一次很好的邏輯訓練。先問傳說意思是什麼?學生答:“傳說是人們口頭上流傳下來關於某人某事的敘述。”請學生講傳說。再問:“如果步行,要走多少時間?”學生答:“3500年。”“假如坐飛機呢?”“20幾年?”“這說明什麼?”“說明地球距離太陽很遠。”“結論是什麼?”“箭哪能射得到呢?”“這句話是說,箭能還是不能射到?“不能射到。”“那麼,可以得出傳說一個什麼結論?”“傳說不一定是真的。”這裡就包含了兩個典型的三段論推論知識的滲透。其一,箭不能射得很遠,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很遠,結論,地球上的人射箭射不到太陽。其二, “后羿射日”不是真的,“后羿射日”是傳說,結論,傳說不一定是真的。

  由於在教學中的一問一答滲透了邏輯推論,學生在學習課文中不知不覺地參與形式邏輯知識的學習與訓練,邏輯思維無形中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