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讀書心得

  現代企業管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在20xx年大四上學期對限選課《企業管理學》的學習中,通過劉傳巨集老師對現代管理理論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我對企業管理有了初步的認識。針對此次講解的側重點,現將學習心得簡述如下

  隨著知識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在企業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給中國企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現代化建設急需大批既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基礎、又懂得管理學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瞭解中國企業實情、具有決策能力、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複合型企業管理人才。而學校提供的這門課,給我們提供了系統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平臺,優化管理知識結構,更新管理理論,開拓視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目的是讓我們瞭解和掌握企業管理的一般原理、理論和方法,培養我們專業性的企業管理意識和企業管理思維,為我們從事具體企業管理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現代企業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直接指導企業管理的具體實踐,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努力提高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學習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通過學習,我們應該掌握現代企業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熟悉企業管理的主要職能和一般過程,掌握現代管理的科學方法和技能,為今後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管理”一詞,包涵“管”和“理”兩個意思。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理”比“管”更重要。在中國文化中,尤其重視“理”的作用,諸如疏理、調理、清理、理順。“理”什麼?,誠然,理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做好人的工作,重視人的因素,理順人際關係。

  事實上,研究人的行為是現代化工業發展的需要,工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不僅沒有削弱人的因素的作用。相反,在某種意義上說,增加了人的因素的作用。因為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實際上是無法監督的,不靠職工的自覺性,就無法做好。西方“行為科學”企圖以此為手段,緩和勞資矛盾,刺激職工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當今,國外管理領域中,流傳著一種說法:人的知識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覺悟。美國大企業家、全美食品同業公會主席法蘭西斯因襲培根指出:“你能用錢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能用錢使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停留在一定的地方,你能用錢在一天或一小時內,買到別人的肌肉動作;然而,你卻不能用錢買到熱情、買到主動、買到忠誠,也不能買到一個人對事業的奉獻”。企業管理的至高境界是企業制度完善,員工熱愛企業,企業里人人是主人,人人是管理者,員工自覺性極高,自律性極強,員工的主人公意識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展示。職工的高度自我管理基本取代了企業管理。企業管理部門的職能重點由管轉向理和通,主要起引導和協調的作用。企業的各種資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企業的管理成本也降低到了最低水平,這也是全世界企業和企業管理者不斷追求的管理目標和境界。管理就是人的資源和物的資源的連結,就是開發人力和物力,在這裡人和人力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那麼,“以人為本”便是管理思想的精髓,是新世紀管理的根本指導思想。

  首先,端正對人的認識,樹立平等觀念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正成為發展經濟與開競爭的原動力。而知識的載體是人,是掌握熟練業務的科技專業人才。

  企業的主體不是雄厚的資金和豐厚的原材料,而是企業中的人。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在世界經濟領域奇蹟般地崛起,就非常深刻地說明了這個道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徹底糾正把人視為“活機器”的錯誤觀念,消除廣大職工心中的被僱傭思想,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為此,在企業內部要樹立“工作上有分工,職務上有高低,人格上要平等”的觀念。要求管理者要尊重職工的人格和權利,理解每個職工的具體處境和個性,承認職工的不同性格、興趣和愛好,熱情、誠懇、寬厚地對待每一位職工,最大限度地開發人的潛力,調動人的積極性,在服從企業大局的前提下,鼓勵人的自我實現,公司尊重人的價值,員工也就被管的開心、樂意,從而形成上下榮辱與公的信念,企業的經濟效益自然也就會大大地提高。韋爾奇講過:知道――並且――是面對――我們的員工的所思所想,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

  其次,強化民主管理,確保職工主人翁地位。

  企業職工的主人翁精神,是在企業生產經營中,職工對國家、對社會承擔的使命、職責、義務反映出來的先公後私的思想意識,而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往往體現在對企業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參與上,通過職工積極參與民主管理來實現的。民主管理是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餘力地為企業不斷開拓新的優良業績,自覺自願地將自己的知識,思想奉獻給企業。只有強化民主管理,才能不斷增強職工的主力軍意識,構建“企業的困難,職工來協助,職工的困難,企業來解決”的命運共同體,具體體現在:

  ***一***廣開參與渠道。要通過建立健全職代會制度、管理委員會制度和積極開展經常性的合理化建議活動等,來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把他們的智慧滲透到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

  ***二***注重參與效果。注重參與的實際效果,就是說不能僅看召開了多少次職代會,通過了多少項決議,採取多少種形式,收集了多少條合理化建議,高階管理層接待了多少次職工,而是要看執行和採納的情況如何,是否監督有效,貫徹得力,成果顯著。注重參與效果是真正把民主管理落實到實處的保證。

  ***三***優化參與環境。這是廣開參與渠道,注意參與效果的前提和基礎。優化參與環境必須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企業職工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以及參政議政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作為管理層,特別是高層管理者,要通過溝通、協商、引導、瞭解員工的價值觀,對事業的理想,以便為之創造一個有利於調動積極性的機制和環境,使之自覺自願地發揮和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要樂於聽取不同意見,做到兼收幷蓄,博採眾長,努力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第三,更新人才觀念,健全崗位成長制度 第三,處於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時期的企業,面臨著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激烈競爭,這種競爭是企業綜合實力、整體素質的競爭,是科學文化、企業文化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裝置、市場、資金全部奪走,但只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將又是一個鋼鐵大王”。由此可見,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一個企業綜合競爭力的不斷提高,有賴於企業更新人才觀念,健全成長制度,擁有各類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培養一流的職工隊伍,造就和擁有一大批思想覺悟高,道德修養好,本職業務精,法制觀念強,知識面廣的高素質、多功能人才,對於企業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一***建立培養人才的社會機制。這種機制應包含下列因素:一是開闢經濟建設和商品生產的主戰場,讓企業的優秀人才在這個主戰場上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二是建立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崗位環境和社會環境,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緊迫感和創造性,除了人才向社會橫向和企業內部上下流動外,還可進行崗位輪換、交叉任職;三是允許較大幅度地拉開收入差距,鼓勵先進,讓一部分人才通過轉讓自己的勞動成果致富;四是評選舉薦機制,每年通過各層次各渠道評選表彰和晉升優秀人才,並大造輿論樹先進,學先進。

  ***二***營造一個成就事業的良好環境。大凡有作為者,無不以業為重。所以,良好的軟、硬環境,是吸引人才的磁場,企業應按照自己的專業儘量對口安置,以利於發揮他們的特長。員工個人的發展規劃距企業的經營目標越近,員工的工作積極*就越高,主人翁意識就越強,自我管理水平就越高,企業資源配置就越合理,利用就越充分,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也就越好。好的經濟效益反過來又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二者相輔相成。

  ***三***建立深厚的感情,以情爭取人心。以人為本的管理首先要注重感性管理,感情投資,其直接效益是密切企業中人與人,員工與企業的關係,樹立群體精神,激勵和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主觀性和創造性。先哲有言:“得人心者得天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我國使用人才的優良傳統,信任是建立濃厚感情和友誼的最起碼條件。賽格還提出了“用人之才、記人之功、容人之過、解人之難”的用人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四***重視教育投資,培訓人才後備力量。企業應把全員培訓作為立業之本,追求全員卓越。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曾說:“造物之前必須先造人”。豐田汽車公司也提出“既要造車也要造人”的口號,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就是增加企業的資產。 第四,增強服務意識,關心職工生活

  企業管理者應該考慮到員工的生活需要和社會需要,並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切實為職工著想,替他們辦實事,服務育人,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職工對企業的歸宿感。

  ***一***直視感情投資。如:過集體生日,探望生病職,節假日慰間堅守工作崗位的職工等等,增進幹群關係,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二***解決職工關心的熱點問題。如:解決職工住房,辦好醫務所、幼兒園。在人員密集的住宅區設立郵電通訊、儲蓄和文化教育衛生網點,開闢商業服務中心等等。

  ***三***豐富職工的業餘生活。正常、健康的文體活動是領導與職工互相聯絡、互相溝通的紐帶,是舒緩職工緊張心情的方式之一。它可以激發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管理者應該創造條件,滿足廣大職工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五,實行合理的分配原則,強化激勵機制

  物質利益的分配,是企業員工最敏感的一件事,也是他們進行勞動的最基本的動因。在生產力較低、物質財富貧乏的社會是如此,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也概莫能外,企業中出現的許多矛盾和難題,幾乎都可以追溯到利益根本這一源頭。所以,既要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讓個人的收入與創造的效益掛鉤,適當拉開收入的差距,又要不忘社會上義國家最終是要消除貧富不均、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宗旨。

  物質激勵是一個方面,目標激勵是動力機制的另一個方面,而且更重要。人類為達到一定的目標,有進行自覺活動的秉性,實現目標不僅是人性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企業管理者要結合實際制定一個切實可行、又有激勵本企業員工為之奮鬥的目標,並且要激發和創造一個集體實現目標的熱情和人人都能有效地追求日標的環境,並把目標分解到每個員工的具體工作中,揉入企業的一切活動裡,以此來強化目標,實現目標激勵的目的。 第六,堅強企業文化建設,弘揚企業精神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範。企業的競爭也是企業文化力的競爭,因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內聚力和外顯文化的輻射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有利於增強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存競爭能力和白我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企業員工是企業文化的創造者,同時又是接受者和傳播者。企業精神一旦確定,企業的各項活動就要予以體現,讓它成為企業員工認同、接受和社會公眾所能理解的企業群體意識,成為員工精神動力的源泉。 靠“以人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思想,日本企業實現了以“人的自動化”為特點的管理現代化,使每個人“自動”、“自覺”地去完成他所承擔的衛作。這種企業精神對振興整個日本民族的經濟起了重要作用,使之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工業國。

  管理學家克拉克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資訊革命改變著人類社會,必定要改變企業的組織和機制。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新知識、高科技發展異常迅猛,企業間競爭已由“大魚吃小魚”向“快魚吃慢魚”急速轉變。企業直接面對更大範圍、更深程度上來自國內外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投入一些錢,拿到人家標準化的軟硬體,依樣畫葫蘆想大幅提升競爭力,也是不可能的事。依據當今世界各種先進管理理論,並結合已往的經驗,我們應當選擇以學習力為依託,以執行力為抓手,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總的來講,可歸納為幾點:

  當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人才的學習力的競爭。所謂學習力就是一個人、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習力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始終,是企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緊緊圍繞“三要素”提高學習力,針對工作的重點、難點增強創新力,實實在在從組織保證、措施落實、載體創新等方面抓好學習型企業的建設,為做大做強企業打好基礎。

  1、提高認識,完善激勵,啟用員工學習動力

  我們要求把工作的壓力作為學習的動力,倡導幹部員工樹立新的學習理念,以學習帶動創新,以創新推動企業發展。通過對市場上產品競爭、價格競爭、服務競爭的宣傳報道,使每個員工都認識到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要適應市場需要學習;學習的動力源於學習目標的確立,思想意識的提高使員工獲得了不僅要個人學而且要團隊學的全員動力,而內部激勵機制完善更催發了個人學習內動力。一是薪酬激勵。不同學歷給予不同的基本薪酬制度;二是獎懲激勵。對在管理創新、科技攻關、產品創新等方面做出成績的給予及時的獎勵。三是目標激勵。制定各種培訓目標,明確學習的步驟與計劃並量化考核。

  2、確立願景、建立組織、強化員工學習毅力

  學習型企業的建立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紮紮實實深入持久,必須保持員工的學習毅力,也就是堅持學習、學有成效。應組織建立學習型企業領導小組,提供組織保障、落實監督措施、規定目標跟蹤具體辦法;確立學習願景規劃,並層層制定貫徹執行辦法;建立獎懲約束機制,確保員工學習的積極性。

  3、擴充載體,學以致用,提高員工學習能力應根據企業中現有人員的素質狀況,從實際出發,建立了適合不同層次需要和不同工作需要的各種載體,在組織形式上採用外送培養、內部培訓、聯合培訓、定期講座等辦法,在活動形式上採用集中培訓、調研、學習、經驗交流、崗位目標學習等。利用比較學習,開展多次的內、外部學習交流活動,取長補短,促進先進經驗的推廣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