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菜有什麼文化特色
黔菜,是貴州本地正宗的菜餚,具有代表性的黔味佳餚有:糟辣脆皮魚、宮保鱔魚,宮保雞丁,獨山鹽酸鱔片,八寶汽鍋腳魚,天麻鴛鴦鴿,宮保雞等等。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黔菜的文化特色,希望你喜歡。
黔菜的文化特色
貴州省坐落於神祕的雲貴高原,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致使山中盛產上百種中藥材、上百種天然的野生食用植物及繁衍著上百種野生小動物,靠山吃山,使得貴州的飲食文化博採奇珍異獸,盡享高原自然精華。對眾多美食家而言,品嚐黔菜實在是他們心存已久的夢想和口福。貴州人被稱之為是大吃的民族,在民族節日中,更能體現出吃的隆重與講究,有肉必有酒,有酒也必有煙,大碗的喝著自釀的酒,吃著大塊的肉,大聲的行著酒令,吸著自種自制的水煙,一次慶宴、一次開心吃上三五天才盡興是件很平常的事。
一個在飲食上頗為講究的民族,必定有著與眾不同的飲食文化。貴州到處聚合著一群又一群嗜吃的民族,一個世居著多民族的省份,其飲食文化融合了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及方法,不僅特色性強,民族性強,而且天然的營養成分及獨特的烹製方法也是中國十大菜系中的任何一個菜系所不能相比的。
擅長烹製肉食,野味堪稱上品
貴州菜中最擅長的是做肉食,尤其是野味,這和少數民族原始部落拿著樹叉獵捉動物到今天各家都雞鴨成群有淵源。一種肉食競可以做出二十多種不同的味道,做出一桌宴來,象豬肉宴、牛肉宴、蛇宴、羊肉宴、狗肉宴,尤以野生動物而聞名,更能體現貴州人獨特的民族烹製技術。煎、炒、燉、炸、煨、煮、燜、蒸各具其色、香、味,通常是配以土製或木製、竹製的器皿盛裝。
綠色源於純天然,中藥增添滋補特色
黔菜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齋宴:貴州的多民族都喜歡吃齋,齋宴特別隆重且豐富:一律以純天然綠色食用植物為主,分葉類,根類,莖類,及果實類;以酸、辣、鹹、甜及清原味為主;烹製以炒、煮、蒸、炸、涼拌為主。
齋宴取材全來自於山中的野生植物,無論是主菜還是配菜,選材中有60%為中藥材植物,其營養及藥性對身體都有著很大的補給及療效。貴州人很懂得食物之間怎樣搭配的食用方法才是對身體為最好的,就象是一個配藥師懂得藥物之間的藥性需要融合一樣,在當地來說,這是一種常識。大部分菜式以辣為主,所調配的辣醬多達二十多種,各具其味。
黔菜的簡介
黔菜有兩大組成部分,一為民族菜,一為民間菜。民族菜,顧名思義,是少數民族的菜餚。貴州是個多民族的省份,各種民族菜具有不同又相似的特徵,黔菜就是吸納了這些民族風味。總的來說,我們貴州民族菜餚的特點就是酸鮮、辣醇,因為貴州古來少鹽,所以少數民族食酸以增補體能,吃了酸走路就不會打“竄竄”了。而民間菜的特點就是講究千滋百味,野趣天成,調味品也是獨具的,比如木姜花、薄荷香等,且土法祕方很多,這是黔菜的最大特色。黔菜與川菜最大的區別是,我們的原料更豐富多彩。辣椒兩家都用,但黔菜就辣而不猛,香鮮味美。具體辣椒品種可就多了,從味型上來說,有油辣、糟辣、酸辣、糊辣、醬辣、醃辣、泡辣、餈粑辣、豆豉辣、鹽酸辣、燒辣、香辣等,都是省外所沒有的獨特的調料,基本上貴州菜都不是單一味道,講究複合味型,使用多種調料入味、提味,一個菜就是一種味道,每個菜都不一樣,很有個性。在做菜的準備工作中,醃製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民族菜比較喜歡燉、燜、蒸、烤,而炒制的則較少。進入貴州的菜系大概有川菜、湘菜和粵菜,然而進來以後這些菜系都不是他們原有的口味了,做了很多方面的改進。比如粵菜加了辣椒,川菜使用了更多的調料,各菜換了黔菜的烹製方法等,這樣適應了貴州人的風格,所以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就是貴州人的本事,能將外來事物的長處發揚光大,糅合本地特色,並使之更好的為自己服務。沙衝路、神奇路、鹽務街是菜館聚集比較多的地方,要吃好吃的,有點檔次的,可以去那些地方找找,絕對不會讓人失望。
火鍋:熱情沸騰
貴陽火鍋店是最多的了,不管是本地的,還是外面傳入的,生意都是那麼好。
首先,重慶火鍋最火爆。藥膳的、清湯的、麻辣的,什麼都有,依著貴陽人的性子,吃重慶火鍋就像結識重慶人一樣,直爽,可愛,毫不做作。其次,北方火鍋也有一定市場。北京的涮羊肉和北京吃法,都是貴陽人感興趣的。
再其次,就是我們本土的火鍋了。有酸湯魚,有花江狗肉,有花溪鵝火鍋,有豆米火鍋,有牛肉火鍋,有陽朗雞、青椒童子雞,有排骨熬湯的奶鍋,有肥腸、蹄膀、毛肚火鍋,有啤酒鴨、幹鍋鴨,還有麻辣燙、酸辣燙、清水燙,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還陸續不斷的有新火鍋品種出來。想吃了,隨便在哪裡停駐一下,一定能滿足你的食慾,多花錢有多花錢的吃法,少花錢有少花錢的吃法,就看你怎麼想。
小吃:遍地開花
走在貴陽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穿著時髦的漂亮MM端著透明塑料小碗,碗裡盛的或是洋芋、或是米粉、或是豆腐、或是千奇百怪的東東,MM也不顧旁人的眼光,自顧自的大塊朵頤。實際上,也沒有什麼人會盯著的吃相看,因為早就習以為常了。這就是貴陽美女的風格,想吃就吃,而且還不會胖!
貴陽最多的就是洋芋類的小吃了,你可以在很多幽深的小巷子裡看到這樣的小攤:一個小推車,上面架了油鍋,下面放原料,外面圍一圈白鐵皮。別看外表不起眼,做出來的洋芋好吃得能讓你叫天。推著到處走的還有烤玉米,春捲,滷花生,以及挑著到處走的烤豆腐。尋著一條安靜的小巷,看見幾個人坐在烤豆腐攤前,烤好一塊吃一塊,蘸顏色紅紅的細辣椒麵,香氣在豆腐掰開的瞬間溢滿胸膛。其實那烤豆腐攤只不過是一條扁擔,一個鐵架子,一個裝著燒炭的鐵盆,鋪了一個鐵絲編成的網,上面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小方塊豆腐,扁擔的另一頭是個竹籃子,裡面是待烤的豆腐和辣椒蘸料。別看是用這些粗粗笨笨的什物來做的,吃進口卻是無上的美味。
若是你擔心沒個遮頭頂的地方,你可以選擇到大西門的小吃大世界,裡面可是大有乾坤,有傳說是1874年創制的“清朝”雷家豆腐元子,有花溪十字街的“小保冰漿”,有涼粉、沙鍋粉、羊肉粉、黃燜牛肉粉、遵義米皮、豆花面……還有很多的品種,去試了就知道。公園路上有個號稱是1939年建店的“老王媽媽”排骨系列.
黔菜的分類
黔菜分辣香、鹹香、鹹甜、魚香、糊辣、紅油、椒鹽、僵汁、蒜泥、酸辣、糖醋、香糟、荔枝、麻醬等味別,以辣香為主。黔式筵席有蹄筋、魚翅、鴿蛋、雜燴、燒烤等幾大類,燒烤為高檔筵席,一般是蹄筋席。每種席面均有四冷盤、四佐菜,名曰“合菜”,貴陽地區俗稱“八大碗”。“八大碗”以外的主菜數量依席面的規格定,高檔的筵席有九道主菜,最低為六道。另外開席前上小吃、糖食、水果,席間加點心。
由於貴州一年四季,田地裡的蔬菜瓜果接連不斷,欄內家禽體壯膘肥;山林中的筍菌之屬蓬勃生長;溪流間的各種魚類大量繁衍。所以這樣豐富的物產為黔味菜系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正因為黔味菜多是就地取材,所以黔味相當一部份菜系具有經濟實惠,並且適應性廣泛的特點。象宮保魔芋豆腐、醃肉炒辣菜、三鮮春筍、金錢香菇等低檔菜就是就地取材,且口味豐富,物美價廉,同樣象高等菜那樣深受歡迎。一九五九年,貴陽河濱飯店曾以金鉤掛玉牌***即豆芽豆腐***、酸菜小豆湯等黔式家常菜款待來貴州視察工作的周恩來,周品嚐後頻頻點頭,讚不絕口。此事至今也是貴陽民眾引以自豪的佳話。
眾所周知貴州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由於生活習俗的不同,各族群眾根據自己的飲食愛好製作出多種多樣的具有本民族風味的菜式。在長期的民族交往中,經過相互影響和相互補充,許多菜式的烹飪技術逐漸流傳開來,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財富。例如馳名中外的黔味佳餚宮保雞,原為清朝時貴州平遠縣***今織今縣***人丁葆楨所喜的一道菜。此人曾官至四川總督加宮保銜,世人將此菜式稱為宮保雞。再如黔式菜餚酸菜煮魚,就是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一帶的地方菜。這些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地方菜在經過不斷改進和提高後成為今天家喻戶曉的家常菜。
黔味菜系的開發雖晚,但能在吸取外省菜系的長處後,來提高和發展自己的菜系。總的來看,黔味受川味的影響最大,一些黔味菜本身就是川味菜本身就是川味菜的演變和發展。象魚香類=、蔬雜類、絨子類中的某些黔式菜與同類川菜的作法和味道可以說是大同小異。所以一些人常將川味與黔味相提並論,統稱川黔味。其實,川味以麻辣見長,黔味則是辣香為主,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我國各大菜系歷來講究色香味形,黔味也不例外。許多黔式菜餚不僅香鮮醇厚,味美可口,而且色彩豔麗,造型美觀,本身就是可供觀賞的藝術品。如黔味名菜石榴機、雞,形同石榴;爆竹雞,酷似爆竹;蝴蝶海蔘好象蝴蝶,展翅欲飛;火把魚翅狀如火把,熊熊燃燒,這些菜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增添了筵席氣氛。而黔味菜,響鈴肉圓更是獨出心裁,以特殊的技藝調人胃口。在走菜之前,廚師把剛才起鍋肉圓裝在一個大鍋盤內,澆上滾燙的豬油,迅速上桌,當著食客面把調好的滷汁傾蓋在肉圓上,冷熱相聚,肉圓頓時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真是有聲有色,不同凡響。為此民間還把這類菜稱為“雷菜”。
現在,貴州廣大的黔味正繼承和發揚黔味菜餚的烹飪技藝,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不斷的提高服務質量,以便在未來更好的滿足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作為地道的貴州人,吃著黔味菜長大的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有更多的遊客能品嚐到具有地方特色的黔味菜。相信我,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