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有哪些注意事項

  春分時節正值仲春,人體肝氣旺盛,腎氣微弱,而外界天氣則是冷暖交替,乍暖還寒。那麼春分節氣要注意什麼?下面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下!

  春分節氣的注意事項

  春分節氣應注意養肝,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需要注意養肝,協調肝的陰陽平衡。甘味食物能補肝益腎,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而酒會傷肝,春季更不宜飲酒。泡點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熱的作用。

  春分節氣應注意食物的陰陽互補,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新增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餚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春分節氣應多吃時令菜

  每個季節都有符合其氣候條件而生長的時令菜,得天地之精氣,營養價值高。吃有養陽功效的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於活化身體生長機能;而食用桑椹、櫻桃、草莓等營養豐富的晚春水果,則能潤肺生津,滋補養肝。

  春分節氣應注意預防眼病

  中醫認為應從調肝補腎入手來預防和治療眼病。因為,“肝開竅於目”,只有肝的精氣充足,眼睛才能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肝火上炎,可見雙目腫赤,肝虛則會雙目乾澀、視物不清。“腎為肝之母,肝腎同源”,腎的氣血充足,才能維持肝的正常功能。

  春分節氣應注意避免情緒波動

  精神分裂症在春季高發的原因,與肝臟疏洩功能失調不無關係。中醫認為,心主血,肝藏血。當心情不暢時,會影響肝臟的藏血功能,而如果肝氣不疏,鬱熱化火,最終也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悲勝怒。”如果情志抑鬱,肝的疏洩功能就會紊亂,進而肝鬱化火,擾亂神明。春分前後,要注意避免情緒波動,多做戶外活動。迎風順氣、隨風送憂。

  春分養生食物

  1、萵筍

  春季也是各類過敏性疾病的高發季節。研究發現,萵筍中的某種物質可以抵抗春季因過敏而引發的鼻炎,緩解過敏病人的痛苦。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2、韭菜

  春分時節值得一吃的有韭菜。俗話說,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這時的韭菜嫩鮮,最好吃。韭菜中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葉酸和鉀含量也不錯。而且,韭菜中有大量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另外,韭菜特殊的辛辣香味來自於其含有的異硫氰酸鹽,有抑制多種細菌的作用。

  3、春筍

  春筍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多粗纖維素的營養美食。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吃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春分節氣的由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今年的春分是3月20日,也就是今天。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後***20日~22日***交節,農曆日期不固定,這時太陽到達黃經0°。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