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野豬養殖技術方法

  野豬在北方也是有廣泛養殖,在北方養殖野豬有什麼注意的地方呢,怎樣才能把野豬養殖好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北方野豬養殖技術

  野豬飼養 將公野措和母野豬放人圈舍內進行人工馴養。野豬膽小,初時怕人,為了改變它的這一弱點,人工飼養時一般購買小型野豬進行馴養,其體重大都在10千克~22千克,因為此時的野豬月齡不大,容易馴化,可塑性極強。

  在馴養過程中,最好採取一少半家豬帶養一多半野豬的方法,混群飼養比例為2∶8。在這樣的環境下,幼野豬與同齡的家豬會很快合群,讓家豬帶著幼野豬進行活動和採食。野豬是一種雜食性動物,一般仿照家豬日喂2次。因其野性習慣,善於採吃生食,農家常見的嫩玉米、紅高梁、冬瓜、土豆***馬鈴薯***、地瓜、花生秧、地瓜秧、穀穗、南瓜、茄子、鮮桑葉、鮮荊條葉、刺槐葉、胡蘿蔔、白蘿蔔、大白菜、落地蘋果、梨、柿於都是它喜歡吃的食物。剛開始家養時,應配合生食飼餵,一個月後,兌一半生食,另一半為喂家豬的飼料,如玉米麵、麩皮、豆腐渣、粉渣;加入適量食鹽,配合混入飼餵,使其慢慢改掉愛吃生食的習性。待野豬基本適應圈養環填後,再用飼餵家豬飼料喂野豬即可,但也應適當添喂一些根類、葉類植物。

  圈舍建造 野豬圈舍最好選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容易排水,便於採光和通風。原有的家豬圈舍稍加改造也可進行飼養。新建圈舍外窩室要求水泥鋪地。圈舍要求裡窩室與外窩室配套。裡窩室供野豬睡覺、產仔,長約3米,寬約2.8米,圈舍加棚,建成一般豬舍樣式,上蓋瓦片或用麥秸插制的頂棚,外窩室供野豬排便、飲食、運動和晒太陽,長約3米,寬約2.8米,圍牆用水泥抹面,建築高度為1.7米-1.8米。可在便於排水的牆根處砌一個飲水池,採用磚石水泥結構,長1米,寬0.5米,深23釐米。應注意的是,飲水池不易砌得過深或過窄,否則,當夏季天氣炎熱時,豬趴在水池中乘涼,會造成懷孕母豬窒息和死胎現象。應在內窩室與外窩室中間留一條1米寬的通道,以利於野豬自由出入,欄門一般留在內窩室的前面。

  配種技術 野豬被毛粗而稀,一般為灰色或灰黃色。成年母豬體重90千克-130千克,對外部環境反應靈敏。母野豬乳頭一般6對~7對,年產2胎,一般每胎12只~26只。適宜的配種時間為出生後5月齡-6月齡,體重40千克~60千克。

  母野豬發情時,一般採取初產母豬配早、經產母豬配晚的原則。野豬發情時,外生殖器明顯紅腫,當外生殖器由紅色變為暗紫色,由腫脹變為稍皺縮,或用手摁住母豬臀部,母豬站立不動時,為最好的配種時間。配種時,公母野豬配種時間約需奶分鐘左右,比家豬需時略長。根據經驗,最好採取復配方式,即間隔6小時~8小時後再重複交配一次。這樣可明顯提高母豬的受胎串。母野豬發情適合交配時,也可採用將公豬趕人母豬圈內1天-2天的方法,此時公野豬夜間可多次爬跨、交配。待確認交配成功後,將公野豬趕出。過20天后,再觀察母野豬是否還發情,一般母野豬發情周期為18天,如不發情,證明野豬已交配成功。

  種豬選擇 從事野豬養殖的場、戶,必須具備1頭~2頭純種野公豬。常言說: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由此可見種公豬的重要。選擇好的種用野公豬,對於後代的優劣,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般選擇身長、腿高、嘴尖等符合野豬特徵的純種野公豬留作種豬。用野豬與家豬雜交的特種野豬所產的後代留種,培育出來的後代有返祖現象,即生產出來的豬隻,外觀有部分不象野豬而象家豬。所以,二元雜交的特種野公豬不宜留作種用。如受條件限制,非用特種野豬作種公豬用時,也要選擇具有70%以上野豬血緣的三元雜交特種野豬作種豬,在血緣關係上還要防止近親交配,這樣,其後代抗病力強,生長迅速。

  特種野豬是選用優良雄性野豬與優良瘦肉型家豬雜交而成的新品種,顯示了其他豬種無法替代的雜交組合優勢。當前,特種野豬正處於從數量擴張向整體優化、全面提高產業素質轉變的關鍵時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本文結合多年的特種養殖經驗,對北方地區特種野豬養殖技術進行總結,與同行共勉。

  特種野豬的提純和復壯

  通過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提純復壯產下的仔豬,再橫向交配繁殖,可大批量生產特種野豬種群,將大大提高特種野豬的品質和純度,並防止退化。

  1.引種。引進50%野豬血統的母仔豬或青年公豬,用75%野豬血統的公仔豬或青年公豬,在母豬第二個發情期進行配種繁殖,產下的仔豬野豬血統可達到62.5%。

  2.馴化。培育純野公豬與第一代雜交母豬進行配種繁殖,生產野豬血統佔75%的特種野豬。然而,培育純種野豬應注意從小野豬開始,一般選擇體重5~25千克的純野公豬進行馴化飼養。否則,體重太大,野性難以改變,也不便於配種操作。

  3.提純。用培育的純種野公豬與野豬血統佔62.5%的特種野母豬進行配種繁殖,生產野豬血統佔81.5%的特種野豬。

  4.復壯。用培育的純種野公豬與野豬血統佔75%的特種野母豬進行配種,繁殖生產野豬血統佔87.5%的特種野豬。

  疫病防治

  科學的免疫應該是根據當地疫情制定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式,同時要高度重視豬舍衛生和環境消毒。現推薦以下生長育肥豬常見免疫程式。

  1日齡:豬瘟弱毒疫苗超免。仔豬出生後、採食前,先注射一頭份豬瘟弱毒疫苗,隔1~2小時後再讓仔豬吃初乳,這適用於常發豬瘟的豬場。

  10日齡: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疫苗,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10~15日齡:仔豬水腫疫苗。

  20日齡:肌肉注射豬瘟疫苗。

  25~30日齡:肌肉注射偽狂犬病弱毒疫苗。

  30日齡:肌肉注射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疫苗。

  35~40日齡:仔豬副傷寒疫苗,口服或肌肉注射。

  60日齡:豬瘟、豬肺疫、豬丹毒三聯疫苗,2倍量肌肉注射。

  定期驅蟲

  1.藥物選擇。應選擇高效、安全、廣譜、副作用小的抗寄生蟲藥,伊維菌素和阿維菌素的各種製劑為首選藥物。

  2.驅蟲模式。對懷孕母豬於產前20~30天用一次抗寄生蟲藥,配種前用一次。公豬每年至少用藥兩次,但感染嚴重的場,每年應用藥4~6次,仔豬20日齡用藥一次,80~90日齡用藥一次。後備母豬配種前用藥一次,新買小豬驅蟲兩次,間隔10~14天。

  野豬養殖技術盲區

  特種野豬是近年在養殖行業不景氣的大氣候下持續走俏的一個新品種。它主食青草、玉米稈、紅薯等青綠飼料,成本低,僅為家豬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質鮮嫩香醇,瘦肉率高達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綠色滋補食品.產品市場暢銷,每公斤售價30~40元.效益是家豬的數倍,但一些養殖戶還存在以下養殖技術盲區。

  斷奶過早:許多農戶在養殖野豬時,為使其早配種及讓仔豬提早上市,人為地提前斷乳。由於野豬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如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胃腸功能較差.易出現疾病。根據多年的飼養觀察.仔野豬應以45天斷乳為好。

  飼料不合理:野豬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佔70%,食量少,一天僅需喂兩餐。而有些農戶養野豬時全部喂全價飼料,使野豬長得太肥,導致不發情。雖然採取增加運動量、限飼等方法後可正常發情,但時間一般要推遲幾個月,既耽誤了時間,又浪費了飼料,增加了成本。

  不注重防疫:許多養殖戶不重視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使用不規範、不科學。科學的免疫應該是根據當地的疫情制訂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式。

  另外,一些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淡薄,養殖場隨意讓閒人蔘觀,且極少採取消毒措施。其實消毒是最簡單、最有效、最根本的預防疾病發生的措施。某養殖場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並在養殖場門口、生產區門口與豬舍門口設立三重消毒池,人員進出都必須消毒和換工作服,經營13年來從未發生一次疫情,可見防疫的有效性。

  不注重豬舍衛生和環境消毒:豬的排洩物較多,容易造成細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豬舍衛生,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杜絕疾病的傳染。但目前大部分的養殖場衛生差,汙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據報道一隻蒼蠅可攜帶600萬個細菌,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

  不注重技術學習和技術培訓:野豬雖然抗病力、比家豬強,但仍有許多養殖技術必需掌握。目前一些養豬戶在引種時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導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另外,在養殖時又不注重技術學習,不能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