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肉雞不同生長階段的管理方法是怎樣的

  在實際生產中,商品肉雞各飼養階段的長短受到肉雞品種和氣候條件等的影響,飼養階段的長短應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決定。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商品肉雞不同生長階段的管理方法。

  商品肉雞育肥期的飼養管理

  強化通風換氣 以通風為主保溫為輔。此期如果不注意通風,雞群的排洩物產生的有害氣體會造成雞舍的空氣汙濁,影響雞群的健康和生產效能。

  嚴格消毒 特別是帶雞消毒,消毒次數為1次/天。隨著養雞時間的延長,雞舍環境的汙染越來越嚴重。如果不注意環境的治理,最終將嚴重威脅雞群的健康。

  供給全價飼料和清潔飲水 最好用全價顆粒料,此期的營養以高能量為主,粗蛋白水平可降至18%,有條件者則可在飼料中加入1%~3%的油脂以增加能量。夏天更應該注意雞群飲水的淨化及水槽和料槽的消毒。

  加強光照管理 光照強度5~10勒克斯,強度太大容易導致啄癖,強度太小又起不到刺激採食的目的。

  控制溼度 相對溼度65%~60%,不低於55%。

  及時出欄 雞群一旦符合上市要求,應立即出售,否則影響養殖效益。

  商品肉雞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該期的目標就是使各周齡體重適時達標, 爭取高的育雛率。

  及早飲水 小雞出殼後處於高溫、高密度條件下,體內水分消耗多,特別是經過長途運輸,容易發生脫水。雛雞應在入舍後1小時內“開水”,雛雞第一次飲水稱“開水”,此時在飲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維生素C, 最好同時使用高效電解多維,有利於雛雞體力的恢復和生長。在雛雞運抵雞舍後的半天內,飲水要比喂料重要得多。應放置足夠的飲水器以保證所有的雞隻都能夠喝到水,並注意水溫應在16℃~22℃之間。對不會飲水的雛雞應進行調教,可將雞喙碰觸飲水乳頭或飲水器而使其學會飲水。

  適時開食 “開水”後3~5小時“開食”。雛雞第一次餵食稱“開食”。“開食”的早晚直接影響初生雛雞的食慾、消化和今後的生長髮育。初生雛雞消化器官在孵出後36小時才完全具備消化功能,過早開食對消化器官有害,對以後的生長髮育也不利;過晚開食會消耗雛雞的體力,使之變得虛弱,影響以後的生長和成活。開食飼料用配合飼料效果較好。喂料次數為第1周每天喂5~6次、第2周每天喂4~5次、第3周每天喂3~4次、第4周後每天喂3次;在不同的時間上不同的料量,以刺激雞群的採食而取得好的飼養效果。

  適宜溫度 1~3日齡33℃~32℃;4~7日齡32℃~30℃;8~14日齡30℃~27℃;15日齡之後27℃~24℃。此期溫度特別重要,如果溫度過高或受寒,會出現腹瀉、卵黃吸收不良、應激和脫水等問題,要勤觀察並根據需要及時調整育雛溫度和雞舍的通風。

  相對溼度 不同日齡肉雞對溼度有不同要求,一般是1~4日齡65%~70%,以後相對溼度為60%~65%。防止脫水及飄飛的絨毛刺激雞呼吸道從而誘發呼吸道症狀的疾病。嚴禁出現高溫高溼、低溫高溼和乾燥三種情況,否則會導致雞群生產效能和均勻度較差,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飼養密度 一般前期以每平方米30只為宜,後期逐步降至每平方米15只以下。飼養方式對飼養密度有影響,網上平養密度可大一些,地面平養可小一些。

  飼料營養全面 應喂以優質的全價飼料,1周齡內的雛雞對營養水平的要求高***粗蛋白>21%,代謝能1~1MJ/kg***,所以此期的飼料營養水平很關鍵。2~3周齡為了降低營養代謝病***腹水症、猝死症和腿病等***的發生率,可以進行適當的限飼。也可以在1周內喂以高營養水平的開食料而在1周後配製粗蛋白>21%、能量1~1MJ /kg 的雛雞飼料。

  光照 1~7日齡23小時/天,光照強度20~30勒克斯;8~35日齡光照時間18~23小時/天,具體時間根據所飼養的品種和日齡確定光照時間,光照強度10勒克斯。要求育雛室光照要均勻,至少1小時的黑暗,使雛雞適應黑暗環境,遇到停電不至於發生擁擠。

  分群飼養 第1次挑選雛雞應在雛雞到達育雛室時進行,挑出弱雛單獨隔離飼養,淘汰殘雛,以淨化雞群。第2次選雛一般放在首次接種疫苗時,把個體小、長勢弱的雛雞隔離後加強飼養。如果有性別鑑別能力的養殖戶,最好在分群時把公母分開,以調整日糧,提高飼料利用率,發揮更大的生產效能。

  嚴格消毒 雞舍門前要設定消毒池,經常更換消毒藥水。餵雞前,要更換工作服,並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時要堅持對雞舍內外進行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