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規模化養雞場生產的快大型肉雞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特殊需要,而放養的地方土雞以圍林野養為主倍受消費者青睞。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散養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

  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雛雞的運輸

  用轉用雛雞運輸盒接運雛雞,雛雞最好在出殼後24—36小時內運到脫溫室,運輸途中,夏天要注意通風換氣,防止悶死,冬天要注意保溫,防止凍死,要隨時檢查雛雞動態,採取相應處理措施,保證雛雞安全運輸。

  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入雛前的準備

  在每批雞出售後,要立即清掃雞舍、用水洗淨雞舍及裝置,進雛前3天,把所有用具全部密閉在脫溫室內,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40ml,高錳酸鉀20g,加等量水燻蒸消毒,一天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進雞前1天,升溫至30—33℃。

  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育雛

  地面平養,就是在地面上鋪墊5一10釐米厚的墊料飼養雛雞。

  墊料可就地取材,諸如切碎的乾淨稻草、麥秸、刨花等。鋸末過細,為防止雛雞啄食,最好不用它做墊料。

  如果育雛舍很大,頭幾天雛雞小,活動範圍有限,為便於保溫和管理,應當用紙板或其他隔板把雛雞圍在熱源的周圍。待雛雞長大,活動能力加強時,再把隔板撤去。網上平養在平養方式中是最先進的一種。它是用網板代替地面。網養可省去墊料,最大優點是雛雞與糞便接觸機會少,發生球蟲病、白痢的機會就少。

  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飲水

  雛雞運到場後,儘快把雛雞盒搬到脫溫室,首次飲水,在每公斤水中加入葡萄糖50g,維生素c1g,水溫調節25度左右,對部分弱雛要人工逐只喂水,整個脫溫期間要經常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

  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溼度

  一週齡脫溫室內溼度應為65—70%,一週後要保持室內通風、乾燥,注意雞糞中散發出的水汽導致溼度過高。

  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密度

  密度與飼養方式、雞的品種、體型等有關,一般4周齡內,籠養脫溫雞50只/m2 為宜,網養1-2周每平方40只,地面平養酌情掌握,密度過小浪費資源,效益低,密度過大影響雞的生長,導致尾雞多

  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通風換氣

  在良好的保溫基礎上,根據季節和天氣的變化及時通風換氣,標準是人進入雞舍聞不到氨臭味。

  土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喂料

  當雛雞進入脫溫室充分飲水4小時左右,雞群中有1/3的個體有啄食現象時,即可開食。開食料可加水拌溼,撒在紙上或料盤內,讓小雞採食,2—3天內逐步過渡到料桶餵食,脫溫全期,用全價配合料,喂料宜少喂勤添,防止飼料浪費。溫度:雛雞第一週齡適宜溫度為32—35℃,肉雛雞取35℃,蛋雛雞32℃,以後每週下降2—3℃,育雛溫度是否合適,不僅要看溫度計,更重要的是要看雛雞的行態,溫度合適時,雛雞精神活潑,食慾良好,水量適中,分佈均勻,體息的頭腹部俯臥伸直。溫度高時,雛雞張口喘氣,遠離熱源,食慾下降,水量增加,溫度低時,雛雞行動遲緩,密整合堆,向熱源靠攏,發出“嘰嘰嘰”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