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螺龜飼養方法

  食螺龜喜食蝸牛、小魚、蚯蚓、蠕蟲及申殼類小動物,那麼食螺龜如何飼養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食螺龜是在龜類裡比較難養的,生性膽小,對溫度和環境的標準也是比較高的,不適合的環境和驚嚇可能導致長期不進食,在龜類裡屬於不好養的品種之一。還好這隻小小的食螺龜跟我還是比較投緣,拿來後第二天就開始進食了,同事拿來的所謂的龜糧根據我個人以前的養龜經驗,龜龜根本不喜歡吃,試了下果然也是如此,要喂生牛羊豬肉內臟或魚蝦肉才好。

  保證水溫在24-28之間是最好的***要用加熱棒的***,並且水一定要是晒過的才行,因為水管中直接的自來水是有大量的氯元素的,會刺激到龜,定期換水,保證水的清潔,水中最好有些綠色植物模擬它的生長環境,還有如果是大缸養的話,一定要有一些類似浮島的東西供小龜爬上去換氣,有精力的話定期給晒晒太陽增加鈣的轉換,這些都做到位了,小龜也熟悉了環境,我基本每天都會喂一小塊生肉給它,龜的食慾也比較好,現在比剛拿來時候已經大了些了。

  食螺龜的飼養知識

  飼養溫度 24~30℃

  體形特徵 體型中等,背甲長可達21釐米。馬來食螺龜是一種生長很慢的烏龜。頭較寬大,頂部呈黑色;邊緣有一“V”型白色條紋,過眼框上部延伸到頸部,且條紋逐漸變粗;吻鈍,眼部周圍被白色眼線包圍,似戴一眼鏡;鼻孔處有四條白色縱條紋,自眼眶前端有一黃白色斑點,且斑點下端有一黃白色斜條紋,過眼眶下延伸到頸部,且逐漸變粗;上頜中央呈“A”型,下頜中央有2條白色粗條紋,延伸到頸部,頸部呈黑色,有數條,粗細不一的縱條紋。背甲黑色,中央3條脊稜較明顯;緣盾邊緣呈黃色***幼體明顯***,甲橋處有黑色斑塊;腹甲黃色,每塊盾片上有大黑斑塊;腹中後緣缺刻較深。四肢黑色,邊緣有黃白。色縱條紋,指、趾間具蹼。雌、雄的腹甲中央均乎坦,無凹陷。鑑別時依據尾部的形狀,尾粗且長的龜為雄性,反之則為雌性。

  食性

  喜食蝸牛、小魚、蚯蚓、蠕蟲及申殼類小動物

  護理

  依據龜的體型大小,購買一個龜體7~12倍大的塑料衣箱或者玻璃缸,高度應超過龜的背甲長度的1倍,以免龜爬出。鋪上塑料草皮,草皮上適當壓一些鵝卵石。放水的深度大概在1~2cm,不要將烏龜身體整體泡入,泡入小部分即可;長期整體泡水容易爛甲爛爪死亡。每兩天煥一次水。到菜場購買福壽螺,或則是田螺,一定要活的,死的這個龜不會吃。用剪刀將螺殼剪開,取出螺肉,聞一下,沒有臭味即可。準備一個盆子,放水深度淹過烏龜,大概10cm深。將烏龜和螺肉放入,一次放入一個螺肉***放入太多螺肉容易在水中混入過多的螺肉氣味使得烏龜無法辨識食物***,人走開不要看它,一般3天內開食,3天不開食的基本上不會開食。

  馬來食螺龜喜暖怕寒,在深秋、初春冬季不宜購買,成活率低,不易養活。馬來食螺龜雖屬水棲龜類,但新購來的龜初期不易放在深水中,應將龜放在淺水區城,少驚動龜,使其逐漸適應新環境。對較活潑的可試投喂蚯蚓、黃粉蟲;蝸牛等。馬來食螺龜適應能力弱,日常飼養時須嚴格注意溫度的變化,環境溫度為18℃時,出現停食,15度時很少活動,逐漸進入冬眠,當環境溫度忽高忽低,溫差為4℃左右時,龜會出現爬動、伸頭或縮頭等狀態。冬季溫度不能長期處於10℃以下,否則龜易出現直腸阻塞等症,嚴重者無法救治。這個烏龜由於食譜單一,容易得敗血症;可以用兒童司爾康片和加有維生素D3的兒童鈣片混合,用市場上買的粉碎機打成粉末,每次餵食投入5克左右。也可以投入半片兒童司爾康加上兩片含有維生素D3的兒童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