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的無土養殖方法是怎樣的

  相對黃鱔的有土養殖而言,無土養殖具有管理方便、馴化容易、放養密度大、經濟效益高的優點。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黃鱔的無土養殖方法。

  黃鱔的無土養殖方法之魚種處理

  ①魚種質量 成鱔養殖魚種規格要一致,宜40~80條/千克,魚種要健康活躍,體表無傷,魚種體色以黃色、青黃色為好。

  ②魚種消毒 a.用3%~5%食鹽水浸泡5分鐘左右,但該方法刺激性強,操作時一定要謹慎;b.用10微克/克高錳酸鉀溶液或8~10微克/克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鐘,效果較好;c.有寄生蟲尤其是中華頸蛙時用。.2%敵百蟲溶液浸洗10~15分鐘,或用8微克/克硫酸銅液浸洗5分鐘。

  ③高密度鍛鍊放人魚池之前,最好用大塑料盆暫養魚種1-2天進行高密度鍛鍊***密度為5千克/平方米***,每3~4小時徹底換水一次。

  ④放養密度一般為1.5~2.5千克/平方米,技術管理水平高時密度可稍高,但不宜超過5千克/平方米。

  黃鱔的無土養殖方法之魚池設計

  ①原則要遵循“防逃、易捕、進排水方便和模擬自然環境”的原則。

  ②魚池規格一般為6~10平方米,池高度25~30釐米,室外養殖池稍高。由於鱔魚比較溫馴,只要魚巢設定得好,沒有過強的刺激,極少越牆逃逸。可有用單磚砌牆,內抹水泥或墊塑料薄膜,若干個規格的小池串成一排,但進、排水口要各自獨立,防止病蟲害相互傳染。

  ③魚池形狀以長方形或正方形為好。

  ④“三水口”***進水口、排水口、溢水口***要求排水口稍低於池底;進水口設定在食臺正上方,與排水口相對,位置一般距池底15~20釐米;溢水口距池底20釐米,室內養殖可不設溢水口。各水口直徑5~6釐米,要罩以尼龍網,利於糞便排出又防止鱔魚逃逸。

  ⑤魚巢設計-般在魚池四角處設定魚巢,可將瓦片或斷磚石塊堆放-起,間隙比魚體稍大一點,但不可太寬,也可用竹管、PC管等代替。另外,魚池留出1/3面積來設定食臺,可用木條、尼龍網釘成長方形框或從市場購買低矮的塑料小盤。

  黃鱔的無土養殖方法之日常管理

  ①水質管理室內水深保持在5~8釐米,室外保持10釐米左右,炎熱季節可加深到15~20釐米。因水位淺,鱔魚排洩量大,水質極易惡化。因此,更勤換水,這是靜水無土養殖的關鍵,一般夏季3~4天一次,春、秋季7天一次,且每次換水要徹底。生產實踐表明,徹底換水利於防治蟲害且不影響鱔魚生長髮育。

  ②投餌魚種放養後,要用7~10天甚至更長時間馴化鱔魚吃食配合飼料***飼料軟溼成團或用絞肉機絞成條狀***,吃食正常後,投餌要做到“定時、定量和定點”,並通過觀察鱔魚攝食情況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③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靜水無土養殖的主要病蟲離有毛細線蟲病、腸炎病、細菌性爛尾病、列印病和赤皮病等。馴化吃食成功後,要立即著手藥物***如敵百蟲、驅蟲淨***拌餌進行殺滅。其他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同有土養殖。

  ④越夏相對而言,室內越夏容易。室外養殖-定要考慮遮蔭,高溫時要採取加深水位、用地下水調節溫度等措施。

  ⑤越冬一般越冬在有土養殖池進行,分為帶水和不帶水越冬兩種。帶水越冬水深20釐米左右,但要放草、樹枝等物防止個池結冰。不帶水越冬即在鱔冬眠前排盡水,泥層保持溼潤,上蓋稻草等保溫物即可安全越冬。有條件的地方,冬天室內溫度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使鱔魚打破休眠,冬季仍可生長,春節前後出售商品鱔,這樣經濟效益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