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黃連的病蟲害

  病蟲害對黃連的健康生長有極大的影響,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講黃連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黃連的病害防治

  白粉病***藥農稱為“冬瓜粉”***

  在黃連產區發生普遍而嚴重,常引起黃連死苗缺株,一般減產50%以上。乾旱年份病重,相反則病輕。5月下旬發病,7—8月為害嚴重。發病初期在葉背面出現圓形或橢圓形黃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病斑。葉表面病斑褐色,長出白粉,並由老葉向新葉蔓延,白粉逐漸佈滿全株葉片,使葉片慢慢枯死。下部莖和根也逐漸腐爛。次年輕者可生新葉,重者死亡缺株。防治方法:①調節廕庇度,適當增加光照並注意排水;②發病初期,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每7~10天噴霧1次,連噴2~3次;③選育抗病品種,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④實行輪作。

  炭疽病

  發病初期,在葉脈上產生褐色、略下陷的小斑。病斑擴大後呈黑褐色,中部褐色,並有不規則的輪紋,上面生有黑色下點。葉柄基部常出現深褐色、水漬狀病斑,後期略向內陷,造成柄枯、葉落。天氣潮溼時,病部可產生粉紅色粘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病原菌以菌絲附著在病殘組織和病菌上越冬。次年4~6月,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引起發病。在溫度25~30℃、相對溼度80%時易發生。防治方法:①發病後即摘除病葉,消滅發病中心,將病葉集中燒燬;②用1:1:100~150波爾多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數次。

  白絹病

  常於夏、秋髮生。發病初期地上部分無明顯症狀,後期,隨著溫度的增高,根莖內的菌絲穿過土層,向土表伸展,菌絲密佈於根莖四周的土表。最後,在根莖和近土表上形成茶褐色油菜籽大小的菌核。由於菌絲破壞了黃連根莖的皮層及輸導組織,被害植株頂梢凋萎、下垂,最後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燬,並用石灰粉處理病穴,或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澆灌;②發病時用50%退菌特500倍液噴灑,7~10天1次,連續2~3次;③實行與玉米輪作5年以上。

  根腐病

  發病時,鬚根變成黑褐色,幹腐,再幹枯脫落。初時,根莖、葉柄無病變。葉面初期從葉尖、葉緣變成紫紅色,不規則病斑,逐漸變成暗紫紅色。病變從外葉漸漸發展到心葉,病情繼續發展,枝葉呈萎蔫狀。初期,早晚尚能恢復,後期則不能恢復,乾枯致死。這種病株很易從土中拔起。

  防治方法:①及時拔出病株,並在病穴中施石灰粉,並用2%石灰水或50%退菌特600倍液澆灌病區;②發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或40%克瘟散1000倍液,每隔15天1次,連續噴3~4次。

  紫紋羽病

  近年來此病發生普遍而且嚴重。一般病地減產20%左右,重病地可致絕收。一般苗期可發病,通常是在生長3~4年後,黃連植株地上部才表現出明顯症狀。發病地塊黃連蔸分佈稀疏。染病植株地上部分長勢弱,葉片稀少,近邊緣的葉片早枯,植株極易拔起。染病初期,地下部分土壤深處還存留部分新發鬚根,暫時維持地上部分生長;嚴重時,鬚根全部脫落,導致整株死亡。主根受害,僅存黃色維管束組織,內部中空,質地變輕。主根和鬚根根系表面,常有白色和紫色的戎狀菌絲層;後期菌絲形成膜狀菌絲或網狀菌索。病菌以菌索或菌絲塊在病根及土壤中越冬,可存活多年。林地或開墾後未熟化的旱地、坡地容易發病;山崗頂或土壤倍嚴重沖刷的山坡礫質沙地也易發病。隨著旱田和坡地進一步熟化,紫紋羽病逐漸減輕。

  防治方法:①選擇無病田種植,勿從病區調入種苗;②使用腐熟有機肥料,增加土壤肥料,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水率,減輕病蟲害發生;③施石灰中和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環境。每畝施入100kg左右,對防治次病有良好效果;④輪作,發病田塊可與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實行5年以上輪作。

  列當病

  寄生於黃連根部,以吸盤吸取汁液,使黃連生長停止,嚴重時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發現列當寄生,連根帶土一起挖除,換填新土,噴施0.2%的二硝基鄰甲酚;②7月上、中旬,列當種子成熟之前,結合除草將列當剷除乾淨。

  黃連的蟲害防治

  蠐螬、螻蛄

  咬食葉柄基部。防治方法:①有機肥要充分腐熟或進行高溫堆肥殺死其中害蟲後才施用;②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燈下放置盛蟲的容器,內裝適量水,水中滴入少許煤油;③麥麩炒香,用90%晶體敵百蟲30倍液,將餌料拌溼或將鮮草切成3~4釐米長,用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拌溼,於傍晚撒在畦四周誘殺。

  鼠害及獸害

  麂子、錦雞及鼠類等,為害黃連嫩葉、花薹、種子甚至根莖。預防方法:①設圍欄防止野獸進入;②用鼠藥撒于田間或鼠洞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