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實施方案

  中藥材經營和種植,既為市場提供了貨源,又為自己創造了良好的財富之源。那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同心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園專案實施方案

  為增強同心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園的藥用元素和景觀效果,豐富和體現中藥文化內涵,加大馴化保護、開發利用力度,把寧夏同心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園建成寧夏珍稀藥用回藥的核心園區,展示寧夏道地中藥材資源優勢,促進寧夏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設目標

  通過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園區的建設,將寧夏同心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園建成寧夏珍稀藥用中藥的核心區、主打品種的培育區、珍稀物種的保護區、傳統品種的優選區、引進品種的試驗區和中藥材文化的展示區,全力以赴把中藥材科技園區建成保護繁育、旅遊觀光、養生保健、繁育推廣為一體的“寧夏同心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園”。

  二、建設內容

  ***一***種植區域佈局工程

  根據寧夏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結合園區實際,將園區按照設計功能進行佈局劃分,具體劃分為六大種植片區:

  1、主打品種培育區:以展示篩選培育的主打品種黑枸杞、黃枸杞、甘草、銀柴胡、小茴香、板藍根、香草籽、黃芪、黃芩、大黃、地黃、秦艽、柴胡、紅花培育為主,進行種植方式、管理等對比試驗,編寫形成規範化種植技術規程;

  2、珍稀物種保護區:以寧夏珍貴稀有、瀕臨滅絕的藥用植物保護繁育為主,如盤貝母、苦豆子、鎖陽、黃精、九節菖蒲、桃兒七、紅景天等;

  3、傳統品種展示區:以展示種植歷史悠久的傳統大宗品種為主,如枸杞、圓棗、防風、款冬花、月見草、板藍根、牛蒡子、白芍、薄荷、地榆、生地、射干、淫羊藿、肉蓯蓉等;

  4、引進品種試驗區:以引進外省區藥用植物適應性試驗為主,如西洋參、新疆紅花、四川貝母、浙江菊花、雲南三七、安徽山藥等;

  5、林藥間作示範區: 在喬木樹下及四周間作藥材,探索、推廣林藥間作的最佳品種,以寧夏優勢品種牛蒡子、柴胡、板藍根、防風、款冬花、月見草、菟絲子等為主;

  6、藥用花卉展示區:重點展示既有景觀效應又有藥用功效的花卉,品種以芍藥、牡丹、百合、劍蘭、菊花、玫瑰花、薰衣草、山茶等為主。

  ***二***園區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在保留園區原有道路的基礎上,以六大功能區的區域佈局為界,用2米寬的小道隔開,增加層次感和立體感。所有道路兩旁依據地形路況栽植花色鮮豔、花期較長的藥用花卉,形成花環和花帶。栽培的品種以板藍根、荷蘭菊、牡丹花、玫瑰花、金雞菊、石竹、百合、地被菊、馬蘭花、劍蘭等為主。同時,在園區主幹道可以鋪設刻有中華傳統回藥中藥名稱及古代詩人對中草藥的名詩名句為內容的路石,烘托造景,提升檔次。

  ***三***標牌規劃

  為提升檔次,增加美感,達到堅固耐用目的,將原有藥材標牌全部改換為水泥立柱,上面用大理石刻字加以說明,統一用黑底紅字,整齊劃一,豐富園區內容。6個分割槽大牌採用樹樁或山石造型水泥碑牌,以不同造型加以區分。

  ***四***門景區規劃

  為突出園區中藥文化特色,擴大門景區面積,道路盡頭至地勢較高處雕塑高3米的藍圖,配以圖文對同心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園區功能進行展示和說明,藉以宣傳寧夏中藥悠久種植歷史,渲染寧夏中藥的濃厚氛圍,再配以仿古式“健康亭”,內設休閒小凳,供遊人小憩品藥;周圍增設草坪、花壇、景觀大樹、景觀燈飾等。

  ***五***展廳工程

  新建及裝修1800㎡的寧夏同心中藥材產業科技示範大樓,共四層,其中包括:

  1、一層為 “寧夏同心縣中藥材展示大廳及中藥材電商物流交易大廳”,面積500平方米,內設中藥材品種展示區及藥用植物活體標本,豐富展廳內容;製作仿古式展櫃,配以立體鐳射燈,提升展廳檔次。

  2、二層為園區管理辦公區及科技研發中心500平米,配備相應的辦公和值班裝置,使園區管理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

  3、三層為中藥材產業科技服務培訓大廳,內設中藥藥膳健康生活館,提供寧夏中藥養生茶、中藥保健飲料等,供來賓品飲。同時,配設多媒體中藥文化演示,宣傳展示特色回藥中藥文化。

  4、四層為專家服務中心300平米。

  三、完成時限

  2017年上半年完成園區佈局規劃;在2017年10月前種植結束;適宜春季種植的中藥材和藥用花卉,要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種植任務;園區道路和花帶建設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門景區基礎設施、展示廳工程要在2018上半年完成。

  四、專案建設用地

  1、建設用地選用預旺小學10畝土地,建設辦公場所和專家服務中心,中藥材展廳,培訓中心。

  2、中藥材科技園核心示範種植區及種子種苗繁育區用地流轉預旺鎮南塬村耕地500畝。

  2

  七星關區

  一、建設任務及目標

  ***一***建設內容及規模

  種植川續斷1.67萬畝。其中:放珠鎮0.17萬畝,千溪鄉0.2萬畝,朱昌鎮0.3萬畝,阿市鄉0.7萬畝,亮巖鎮0.1萬畝,八寨鎮0.1萬畝,層臺鎮0.1萬畝。專案涉及7個鄉鎮,受益農戶6779戶。

  ***二***建設期限

  2012年10月——2013年6月。

  ***三***投資概算

  專案財政扶貧補助資金500萬元,主要用於購種子、肥料和農藥。其中:

  1、種續斷1.67萬畝,每畝用種1.5公斤,需購種子2.505萬公斤,省級財政中藥材產業發展資金補助共計167萬元***補助標準為100元/畝***。

  2、購過磷酸鈣66.8-83.5萬公斤,複合肥16.7-25.05萬公斤,農家肥10.02萬噸,省級財政中藥材產業發展資金補助249.5萬元***補助標準149.4元/畝***。

  3、購1.67萬畝續斷農藥,省級財政中藥材產業發展資金83.5萬元***補助標準50元/畝***。

  二、專案建設措施

  ***一***專案建設單位

  專案建設單位為專案區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①放珠鎮人民政府;②千溪鄉人民政府;③朱昌鎮人民政府;④阿市鄉人民政府;⑤亮巖鎮人民政府;⑥八寨鎮人民政府;⑦層臺鎮人民政府。專案實施責任人為專案鄉鎮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主要負責落實對專案區種植農戶的組織協調、宣傳發動並監督專案實施企業完成建設任務等相關事項。

  ***二***專案主管單位

  專案主管單位為七星關區扶貧開發辦公室。主要負責監督省級財政中藥材產業發展資金建設專案的實施、驗收和資金的報賬,監督專案建設單位和參建企業兌現建設承諾,保證資金安全和專案全面建設,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專案技術依託單位

  專案技術依託單位為七星關區科技辦***中藥辦***。主要負責續斷種子的質量認證,播種、育苗、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的指導、督促、檢查等工作。

  ***四***專案實施機制

  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農民主體、資源整合、社會參與、示範帶動為原則,按照產業短、中、長相結合和立體發展的思路,有核桃專案的鄉鎮優先發展“核桃林下種植中藥材”栽培模式,從而實現農業資源優化配置。將中藥材、經果、蔬菜等農民增收產業有機結合起來,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機制實施。參加產業建設的企業負責保底價收購農戶產出的續斷藥材。參建企業由專案實施鄉鎮選定,並接受區扶貧辦、區科技辦***中藥辦***和實施鄉鎮的監督。專案實施鄉鎮要拓寬思路,建立“滾動發展機制”,不斷髮展和壯大我區中藥材產業,使我區中藥材產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五***專案實施進度

  1、2012年10月30日前:落實土地和種子、農藥、肥料等物資,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2、2012年11月30日前:採取多種形式,抓好技術培訓,做好專案跟蹤指導服務和督促檢查,保質保量完成秋季種植任務。

  3、2013年3月至4月:完成春季補播,做好秋播田的勻苗、定苗、補苗和第一次中耕除草工作,保證苗齊、苗全、苗壯。

  4、2013年5月至8月:全面完成育苗移栽任務,做好中耕除草、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工作,並通過區縣級驗收。

  5、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做好續斷田間後續管理。

  6、2014年10-11月:完成續斷採收。

  ***六***物資採購

  種子、肥料和農藥採購按相關程式,由專案鄉鎮寫出購買方案報區監察局稽核批准後,自行組織採購,區科技辦***中藥辦***負責稽核種子供應方的資質***“兩證一簽”***和續斷種子質量;肥料和農藥要保證對藥材質量無不良影響、無殘毒。

  ***七***資金撥付方式

  資金採取按進度撥款和先建後補方式撥付到專案鄉鎮扶貧工作站專戶。專案啟動前先向專案實施單位撥付30%的專案啟動資金,待專案竣工通過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驗收合格後,再撥付40%的專案款,待市、省驗收後結算撥付剩餘30%的專案款。

  三、專案保障制度

  ***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

  一是成立由區分管領導任組長,區扶貧辦主任、區科技辦主任任副組長,區扶貧辦、區科技辦***中藥辦***、專案實施單位等部門的相關人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專案實施鎮鄉相應成立以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其它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專案實施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專案建設中的各項任務。二是由區人民政府與專案實施鎮鄉簽訂目標責任書,確保專案落到實處。

  ***二***加大管理力度,保障資金安全

  按照扶貧專項資金管理的“三專”管理要求,嚴格管理省級財政現代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資金。部門整合資金按各部門資金管理和報賬的要求進行管理,企業投資建設部分由企業自主負責建設和管理,農民建設部分由鎮、村黨委、政府負責監督落實。建立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增強資金使用的透明度,杜絕發生專案建設資金被擠佔、挪用、截留、貪汙等現象。

  ***三***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水平

  中藥材基地建設技術依託區科技辦,由科技辦安排具有一定資質的技術人員負責對專案區藥農進行栽種技術指導。聘請省、市中藥材專家對技術人員和種植戶進行春、秋兩季栽培現場技術指導。區扶貧辦要請專業技術人員對種植戶進行全方位培訓,不斷提高種植戶的栽培技術水平,降低種植風險。

  ***四***強化監督檢查,嚴格目標考核

  一是加強檢查。區扶貧辦不定期對專案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專案鎮鄉也要加強檢查監督。專案實施單位要自覺接受上級各部門的督促檢查,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按期進行整改,確保專案建設質量和規模。二是簽訂責任書。按照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各記其功的原則,區人民政府與專案實施鎮鄉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專案建設任務納入對鄉鎮相應年度的目標責任進行考核;專案實施鎮鄉也應與專案實施單位***企業***簽訂合同,落實責任,確保專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3

  宜春市加快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進中藥材產業科學、有序、合理發展,充分發揮我市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優勢,根據《關於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宜府發〔2017〕6號***檔案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牢牢把握國家和省促進中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機遇,以全面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規模、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通過政府撬動和龍頭帶動,推動中藥材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轉化,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展訂單種植,推進中藥材標準化體系建設和基地建立、中藥材地理標誌保護認證,構築種植、加工、研發、營銷為一體的中藥材產業新格局,把中藥材種植產業培育成為富民的主導產業、強市的支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

  二、年度目標

  2017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實現中藥材產值10億元。

  2018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5萬畝,實現中藥材產值12億元。

  2019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實現中藥材產值15億元。

  三、工作重點

  ***一***突出基地建設

  1.抓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以樟樹市農業科技示範園、雙金園藝場、吳城鄉,上高縣泗溪鎮等適宜產區為核心,以中藥材龍頭企業、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和中藥材種植大戶等經營主體為載體,通過政策支援、技術指導、品種選育,基本建成相對集中穩定的優質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260畝。其中樟樹市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中藥材良種選育繁育基地100畝,樟樹市雙金園藝場建設以枳殼、吳茱萸為主的育苗基地50畝,樟樹市吳城鄉建設以黃梔子為主的育苗基地50畝,上高縣泗溪鎮建設優質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60畝。通過建設基地並定向育苗,構建起以道地藥材吳茱萸、黃梔子、車前子和枳殼為主,其它藥材種苗為輔的中藥材種子種苗自繁體系,逐步實現我市中藥材種子種苗的自繁自育。

  2.抓規模擴大。以“擴面、提質、增效”為抓手,促進中藥材種植綠色發展,建成“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26萬畝、“規範化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8萬畝、“生態木本中藥材種植基地”6萬畝。

  ——26萬畝“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在豐城、樟樹兩市的105國道沿線,以種植吳茱萸、黃梔子、車前子和枳殼為主,建成優質“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26萬畝,其中千畝以上的基地10個***樟樹7個、豐城3個***。一是建設全國最大的優質黃梔子生產基地10萬畝,主要在樟樹市吳城鄉、臨江鎮、義城鎮,豐城市隍城鄉、湖塘鄉等鄉鎮發展。二是建設全國最大的優質“清江枳殼”生產基地5萬畝,重點在樟樹市洲上鄉、黃土崗鎮、昌付鎮、中洲鄉、農業“兩區”等地發展。三是建設省內最大的優質吳茱萸生產基地3萬畝,主要在樟樹市劉公廟鎮等鄉鎮發展。四是建設全省最大的優質車前子種植基地3萬畝,重點在樟樹市洲上鄉、臨江鎮等鄉鎮發展。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