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種藍莓需注意的問題

  據統計,目前國內藍莓種植面積30多萬畝,廣東地區僅4500多畝,尚處起步階段。"世界果王"的美譽加上高昂的售價,藍莓對種植戶的誘惑不言而喻。那麼廣東是否適宜種植藍莓?有無種植優勢?怎樣選擇品種?成本收益如何?成為躍躍欲試的種植戶們纏繞於心的N個待解題。

  需冷量不足一切免談

  一定需冷量***植物在自然休眠期內有效低溫的累計時數***、酸性土壤以及土壤中較高的有機質含量是大連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藍莓專家王賀新教授認為種植藍莓的三要素。他介紹,後兩個條件一般可以通過調理土壤滿足,而需冷量則關乎氣候,可說是衡量某地能否種植藍莓的硬性條件。

  根據國家氣象局提供資料,通過河源地區的實驗,王賀新推算出了廣東各地需冷量資料。資料顯示,華南地區從南到北需冷量跨度為50-500小時,大部分地區需冷量都在150小時以上。從目前引種試驗結果表明,適宜種植的藍莓品種為兔眼和南高叢,兩者需冷量分別為300小時和150小時。

  廣東種藍莓土壤酸度不適宜怎麼辦?

  土壤酸度是藍莓種植的必備條件。據廣東省園藝學會常務副祕書長、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王澤槐介紹,藍莓要求在土壤pH4-5.5酸性土壤種植,剛好符合廣東粵北、粵東丘陵山地多為酸性土壤的特性。

  王澤槐介紹,若在山地建園,坡度最好不要超過10°,且土壤pH值應在4.0-5.5.若土壤pH值偏高,在種植坑回填土高出地面約20-30cm時,可摻入適量硫磺粉調整土壤pH值。

  此外,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也對藍莓品質影響較大。王賀新認為土壤有機質最好在5%以上,否則會使根系生長不良,導致後期樹勢下降,甚至可減產50%左右。由於廣東氣溫高,有機質分解較快,可採取地表有機物如用樹皮、稻草、木屑覆蓋的方式緩解有機質分解、保持土壤溼度和控制雜草生長,同時其自身分解也可補充土壤有機質。

  廣東種藍莓定植有哪些講究?

  歷經數載在廣東成功引種的藍莓品種與摸索的種植技術也是該地規模化發展藍莓產業的必備條件。據悉,由大連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與河源市華睿藍莓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華睿藍莓"***完成的"藍莓優良品種引進繁育及栽培技術研究"合作專案,篩選出6個適宜華南地區氣候條件的耐熱型藍莓品種:2個南高叢品種以及4個免眼品種。前述品種株產均達到國內引種地同齡樹水平,而且品質與國內引種地相當,四年生平均株產量為2.36kg,並於2012年通過河源市級成果鑑定。

  據王澤槐介紹,華睿藍莓7年的引種已掌握藍莓豐產優質的配套栽培技術,是廣東藍莓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

  藍莓定植很有講究。王澤槐介紹,廣東氣候溫暖,生長量較北方大,種植不宜過密,以畝植179株為宜,種植規格為2.5米×1.5米。切記土壤要保持疏鬆,通氣良好,溼潤忌積水。由於藍莓對施肥反映敏感,因此要根據土壤肥力及樹體營養狀況確定施肥量,過量則易抑制其生長,甚至死亡。

  種植成本遠超沙糖桔

  據廣東藍莓種植面積最大的河源市茂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茂青農業"***總經理黃東敏介紹,藍莓種植成本要比沙糖桔高出很多,每畝前期投入為1-1.5萬元,主要包括種苗、滴管、土壤調節、管理、人工等費用。

  高投入一般與高收益並存,據王澤槐介紹,定植第四年,其平均畝產可達400-500Kg,按鮮果產地價平均50元/Kg計算,每畝產值約為20000-25000元。

  黃東敏還告訴記者,南高品種一般4月底可上市,採摘期20-30天,批發商價格在60-80元/斤。兔眼品種則在6月中旬上市,會與北方藍莓有一定銷售時間重疊,通常價格在30-50元/斤。

  重在搶佔市場空白期

  藍莓雖好,但在以出品熱帶水果作物的廣東,其是否具備種植優勢?發展模式又該如何規劃?王賀新表示,廣東的氣候與區位都極為適宜發展藍莓產業。首先,珠三角地區消費水平較高,且近港澳地區,市場需求廣闊;其次,廣東山水環境多,生態氣候優良,加上較高的經濟實力,觀光旅遊農業潛質頗佳;再者,熱帶氣候,可讓適宜種植南高叢品種在4月底上市,搶先北方藍莓市場足足一個月,成為北半球最早的上市區域。加上南半球種植的藍莓通常在每年3月份結束上市,廣東藍莓可正好填補市場空白。

  有種植優勢只是第一步,若沒有合理的規劃盲目種植,許多人也擔憂這一朝陽產業將會面臨品種結構混亂,扎堆銷售滯銷等危機。

  如何選擇藍莓品種?

  對此,根據廣東氣候以及南高叢和兔眼兩個品種的生物學特性,王澤槐結合多年引種推廣實踐經驗給出了一份廣東地區發展藍莓的規劃建議。他指出,粵北和粵東山區宜發展南高叢和兔眼品種,並以兔眼藍莓為主導品種;粵西南、粵西北及珠三角地區的惠州、肇慶部分地區宜選擇冬季低溫休眠期時間短的南高叢藍莓品種,目前以南高3號為主。但若選擇兔眼品種,應注意其落葉問題,因冬季不落葉或不完全落葉會直接影響藍莓成花。對於經營模式,他則建議應以發展藍莓商品果結合觀光農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