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獼猴桃的種植方法

  獼猴桃屬藤本植物,幼苗喜陰,成年樹則需充足的陽光。較耐寒,能忍受-15℃的低溫,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選土獼猴桃耐溫性弱,所以土壤必須疏 鬆,透氣,透水,土壤要求弱酸性。可採用以下 方法自制培養土:20 份壤土,10 份河沙,1 份普鈣或油餅充分拌勻即可。

  2.選盆盆的大小,形狀可根據苗木的大小, 家庭環境以及個人愛好確定,一般一年生獼猴桃苗應選內徑20 一30 釐米,高10-15 釐米的圓形盆;也可選長50 釐米,寬30 釐米,高15 釐米的長方形盆。

  3.上盆上盆栽植的時期為秋季落葉後至翌 年春季發芽前。栽植時先用碎瓦片墊在盆底排水孔上,留有空隙。再鋪上一層2 釐米厚的小石子,然後在小石子上鋪一層3 釐米厚的團粒土。最後用培養土栽苗,栽植深度以嫁介面露出土表為適宜。並用水將士澆透。盆口應留出2 釐米的空問便於以後澆水。

  4.造型獼猴桃為藤本植物,造型容易,可根據家庭環境和自己的欣賞習慣進行。如採用支架造型,利用獼猴桃的攀援習性結合人工修剪,編制等,可製作出不同形狀,不同藝術風格的造型。此外,也可利用獼猴桃萌發能力強的特點,採取夏季多次摘心,冬季修剪,促使植株矮化而不用支架,同樣可整理出各種形狀的樹形。

  5.管理施肥要合理配搭:春季萌芽前施催芽肥,主要施尿素,每株20 一50 克;果實膨大和新梢生長期施壯梢,壯果肥,主要施硫酸鉀,每株20 一30 克,另加施少量腐熟的油餅;果實成熟採收後至落葉前施冬肥,主要施腐熟的灰渣肥,每株500 克。另加適量的普鈣等。注意施化肥不能與根密接,不能施用氯化物。因獼猴桃不耐澇。所以澆水切忌過勤,應基本千透再澆,澆必澆透。獼猴桃的抗病蟲能力很強,一般很少 病蟲害發生。偶見金龜子等為害葉片,採用人工捕殺即可防治。

  6.整形修剪應根據支架把發育生長良好,部位臺適的枝條固定好,疏除老,弱,病蟲枝以及生長部位不合適的枝條。不設支架的盆栽獼猴桃,在頭兩年定形時,選3—4 根主枝,每根主枝留2—3 個芽進行重剪。夏季待新梢長至15 釐米左右反覆摘心。

  7.雌雄配搭獼猴桃是雌雄異株植物,因此必須配栽雄株授粉。一般10 一12 株雌株配栽1株雄株即可。也可在雌株上嫁接雄株授粉。應注意雌雄株的花期要基本一致,才能使雌株受粉結果。

  種植獼猴桃盆栽的要點

  溫度:溫度是限制獼猴桃分佈和生長髮育的主要因素,每個種都有適宜的溫度範圍,超過這個範圍則生長不良或不能生存。獼猴桃大多數種要求溫暖溼潤的氣候,即亞熱帶或溫帶溼潤半溼潤氣候,主要分佈在北緯18~34度的廣大地區,年平均氣溫約在11.3~16.9℃,極端最高氣溫42.6℃,極端最低氣溫約在一20.3℃,10℃以上的有效積溫為4500~5200℃,無霜期160~270天。

  獼猴桃種群間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很一致,如中華獼猴桃在年平均溫度4~20℃之間生長髮育良好,而美味獼猴桃在13~18℃範圍內分佈最廣。獼猴桃的生長髮育階段也受溫度影響,有研究表明美味獼猴桃當氣溫上升到10℃左右時,幼芽開始萌動,15℃以上時才能開花,20℃以上時才能結果,當氣溫下降至12℃左右時則進入落葉休眠期,整個發育過程約需210~240天,這期間日溫不能低於10~12℃。土壤:獼猴桃喜上層深厚、肥沃疏鬆、保水排水良好、腐植質含量高的砂質壤上。

  它對土壤酸鹼度的要求不很嚴格,但以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的植株生長良好,pH值適宜範圍在5.5~6.5。在中性***pH7.0***或微鹼性***pH7.8***土壤上也能生長,但幼苗期常出現黃化現象,生長相對緩慢。除土質及pH外,土壤中的礦質營養成分對獼猴桃的生長髮育也有重要影響。

  獼猴桃除需要氮、磷、鉀外,還需要豐富的鎂、錳、鋅、鐵等元素,如果土壤中缺乏這些礦質元素,在葉片上常表現出營養失調的缺素症。光照:多數獼猴桃種類喜半蔭環境,對強光照射比較敏感,屬中等喜光性果樹樹種,要求日照時間為1300~2600小時,喜漫射光,忌強光直射,自然光照強度以40%~45%為宜。獼猴桃對光照條件的要求隨樹齡變化而變化,幼苗期喜陰、晾需適當遮蔭,尤其是新移植的幼苗更需遮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