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金針菇栽培技術介紹

  白色金針菇是金針菇品種中的一種,怎樣去培育白色金針菇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白色金針菇培養料配方及配製方法:

  1、配方:白色金針菇的栽培,其原料及配方主要應考慮碳素和氮素的含量及二者之間的比例。一般來講,營養豐富的原料可適當少加輔料;含氮素少的原料可適當多加麩皮。因白色金針菇是維生素B1和B2的天然缺陷型,所以在培養料中新增富含維生素B族的玉米麵和麩皮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全國各地栽培白色金針菇最常用的配方有如下三個:①棉籽皮85%,麩皮10%,玉米麵3%,石膏1%,石灰1%。②木屑68%,麩皮25%,玉米粉5%,石膏和石灰各1%。③玉米芯73%,麩皮20%,玉米麵5%,石膏和石灰各1%。

  2、配製方法:拌料時,先將不溶於水的主料和輔料混合均勻,再將石膏和石灰溶於水中,隨後,將水加入到培養料中並用鐵杴翻動一次。料水比應為1:1.2左右。最後用拌料機將料全部攪拌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攪拌後力求快裝袋及滅菌,如果長時間堆積發熱,培養料會出現酸敗。

  白色金針菇裝袋與滅菌:

  1、裝袋:栽培白色金針菇最常用的塑料袋為低壓高密度聚乙烯,規格為:17cm×34cm×0.04cm。裝袋時先將一頭綁死,再用手工或裝袋機進行裝料,裝料時要做到鬆緊適度並避免塑料袋破口,每袋裝乾料量為0.45kg,最後用塑料繩綁好另一端。

  2、滅菌:滅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常壓滅菌。在我國的廣大農村,常壓滅菌的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土蒸鍋;一種是利用常壓小鍋爐產生蒸汽。用常壓小鍋爐滅菌的具體方法如下:先將滅菌場所打掃乾淨,再將已裝滿袋的塑料筐***聚丙烯***或鐵筐一層一層擺好,一般一次可滅菌3000~5000棒。用一層塑料布***舊塑料布可用二層***蓋在上邊,再覆蓋一層苫布。四周用沙袋壓好。這時常壓小鍋爐可開始生火加溫,它產生的水蒸汽通過事先放在菌棒底部的二根塑料管道進入到滅菌垛內。大約經過3~5小時垛內的溫度達到100℃以上,此時開始計時滅菌12~15小時。

  白色金針菇接種:

  接種的整個過程都應該按無菌操作進行,能否做到無菌操作是接種成敗的關鍵。接種的方法可分為接種箱、接種帳和接種室。接種箱是一家一戶最常用的接種方法,特別是新的栽培戶宜用此法。接種帳和接種室是有條件的菇場規模化生產常用的方法。用接種箱接種方法如下:

  1、接種箱及處理:接種箱密閉性一定要好。接種箱的套袖要用不宜透氣的二層布料做成,前後要帶有二個鬆緊帶。對於舊接種箱在使用前要先用水沖洗乾淨並在太陽下晒乾,然後再燻蒸消毒一次。接種箱儘量放在乾燥、乾淨、密閉性好的房間內。

  2、菌種挑選與處理:菌種在使用前一定要有專人進行一次挑選。選好的菌種使用前處理方法如下:先用0.5~1%的甲醛水洗去菌種表面灰塵,再將菌種浸入3%的來蘇兒溶液中幾秒鐘撈出。

  3、燻蒸:將滅完菌並冷卻至26℃以下的菌棒放入接種箱中,同時,也將菌種及接種用具等放入接種箱並點燃煙霧消毒劑進行燻蒸。燻蒸時間為1小時。

  4、接種:燻蒸完畢後可馬上進行接種。接種具體方法為:接種人員對雙手要進行沖洗及消毒。點燃接種箱內的酒精燈並在其上方進行接種操作,動作要熟練快捷,每瓶菌種***500ml***可接種菌棒15個***兩頭接種***。

  白色金針菇發菌管理:

  將接好種的菌棒及時運到發菌室或塑料大棚進行發菌管理。不管是發菌室還是塑料大棚,最重要的是要求:乾淨、乾燥、通風、避光、適溫。我國白色金針菇的栽培,因南方和北方的出菇方法不同,發菌時菌棒的擺放也不一樣,此外,夏季發菌和冬季發菌菌棒的擺放也不盡相同。菌棒的發菌管理主要是人為創造一些適合白色金針菇菌絲生長的條件。

  白色金針菇發菌管理要點如下:溫度要控制在20~25℃,溫度過低菌絲生長慢,影響出菇時間;溫度高菌絲生長較快,但菌絲的質量差,影響產量。發菌的溼度越低越好,在整個發菌過程中不能噴水。

  白色金針菇的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特別是不能有直射陽光。發菌場所要結合溫度進行通風換氣,發菌10天后可去掉菌棒兩端的塑料繩增氧,也可在菌棒兩頭用大針扎孔增氧。在發菌過程中儘量不要翻動菌棒,避免菌棒中間形成原基出菇。如發現菌棒少量汙染雜菌先不要動,大多數菌棒菌絲長到一半時,將兩頭汙染或中間汙染較重的菌棒挑出,袋內培養料經粉碎晒乾後可用於雞腿菇或草菇栽培。

  白色金針菇出菇管理:

  白色金針菇的出菇管理,對其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我國南方出菇方式多采用地上一層或床架多層一頭向上出菇,出菇方法也常採用“原基再生法”。我國北方地區出菇方式多采用半地下式塑料大棚立體牆式兩頭橫向出菇。出菇方法多采用直接出菇法。不管是何種出菇方式及方法,其出菇管理要點如下:

  1、白色金針菇催菇方法:

  當菌棒***菌袋***菌絲長滿後約一週可進入出菇管理階段。首先拉動袋口,使袋膜離開料面,以利增氧催蕾。同時在袋的兩端接種處,將明顯較大的菌種塊去掉,在菌種塊上先生長出來少量而大的幼菇也應及時拔掉。否則,一方面使多數小菇得不到營養,另一方面影響菇蕾的全面發生。

  在此階段最重要的是溼度,應採取一切措施增加溼度到90~98%。因為該階段原基形成的數量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產量,而溼度越大原基就形成越多。

  當通風和溼度發生矛盾時,應把溼度放在第一位。如果發菌和出菇在同一場地,應在催菇之前連續通風2~3天,以完全排除發菌期間產生的廢氣。一旦拉動袋口,就應少通風,大溼度。此外在本階段,溫度應調控在8~13℃。保持適當的散射光,刺激原基的形成。

  2、子實體生長:

  當料面出現大量魚籽般菇蕾時,應及時撐開整個袋口,溫度控制在8~10℃。當小菇長到3cm以上時,可適當降低溼度及光照度,促使菌柄生長。根據菇的形態進行通風換氣,二氧化碳濃度應保持在0.1~0.15%。如果菇棚過於不透氣,易形成針尖菇,影響產量及品質。遇到這種情況,不要發慌,馬上進行通風換氣,增加光照,幾天就能改變過來。

  本階段的管理重點是控制溫度,溫度應控制在10℃以下,因為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及貨架壽命。如果溫度超過13℃,鮮白金針菇保鮮期短,易腐爛變質,這一點務請大家注意。此外,該階段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高溫燒菌”。因為,在白色金針菇子實體生長階段會產生大量的生物熱,使棚內溫度達到13℃以上,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北方地區,因採用立體栽培,單位面積所放出菇袋較多,更易產生高溫,這一點也請大家注意。

  白色金針菇採收:

  1、白色金針菇採收標準:當白色金針菇菌柄長至12~14cm,菌蓋在1.2cm以內時應及時採收。採收前要採取兩個措施:一個是降溫,其目的是延長菇的保鮮時間;一個是通風降溼,使菇體變的外觀好看。如果採菇時,同一出菇車間或棚內有些菌棒正在形成原基,就不能通風降溼,可採收後對鮮菇產品進行通風降溼。

  2、白色金針菇採收方法:在同一菇棚內,因開袋及形成原基的時間不同及上層菌棒與下層菌棒溫度不同,採菇時間也不一樣。基本原則是採大留小,根據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