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種植方法是什麼

  百合花非常的美麗,是很多人喜歡的之巫女之一,那麼你知道百合花是如何種植的嗎?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百合花種植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百合花種植方法

  種植前進行消毒處理,用百菌清或甲基託布津浸泡,再用清水沖洗,晾乾後就可以種植了。球的頂部蓋土10釐米,最少也不能少於5釐米。

  種植後澆透水,放陰涼處生根。平時保持溼潤,就是用手抓一把土,用力捏,有水滲出指縫但不往下滴。

  百合的施肥量不大,家庭種的話,一般半個月施肥一次就行。

  種植要素:

  1、溫度:百合在種植後的3~4個星期,土壤溫度必須保持9~13℃低溫,不然容易長成畸形,乃至不能成活。

  2、溼度:種植時土壤落地鬆散為好,有利於增加根部對水分的吸收。澆水一般選在晴天的上午。相對溼度以80%-85%最佳,溼度波動不宜太大,容易導致植物衰竭。

  3、肥料:剛種植不需加過多底肥,種植一個月以後,可追施一些肥料。按每畝每次10公斤追施,每10-15天一次,直至採花前3周。

  4、光照:百合生長髮育需要充足的光,進行光合作用。

  5、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晚上需要二氧化碳,白天進行光合作用,但二氧化碳對植物來說必須存在。在不通風的棚內,施用二氧化碳氣丸,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養分。

  陽臺百合花的種植方法

  春季

  應放置於東、南、西朝向的陽臺上

  當春季氣溫回升,百合出現萌芽後,土壤的溼潤與充足的光照都要得到保證,此時不用施肥。

  盆土隨莖葉的生長而適當增加,加至盆土離盆沿約1釐米處時。此時可以進行追肥。

  夏季

  應放置於東、南、西、北朝的陽臺上

  百合的生長在初夏進入旺季,也是即將開花的時期,水肥的施用在開花期尤為重要。某些初夏降水多的地區,澆水量應根據盆土的乾溼情況進行調整。

  開花後,可把百合移入陰涼處進行觀賞,對延長的花期有幫助。

  花敗後,為促進新鱗莖的生長,要剪掉殘花,以免營養被過度的消耗而抑制了鱗莖正常的生長髮育。

  百合會在夏季高溫時逐漸進入休眠狀態。要及時剪除地表上枯死的莖葉。若有條件,還應把百合挖出,移入溼度適宜的泥炭土裡,在低溫下進行貯藏。沒條件的在花盆中休眠即可。

  秋季

  應放置於東、南、西朝向的陽臺上

  可在秋末溫度降低後把百合球挖出,按大小的不同進行“分級”栽種。

  種養盆栽應當每年對其進行盆和土的更換。土壤優先選用疏鬆且富含腐殖質的排水效能優良的。

  栽種時第一步在盆底留1-2釐米的土層,第二步大致在盆的中央處放置百合球根部,根部不是垂直向下,球頂垂直向上進行栽種,是讓根球呈向外有一定的傾斜角度來栽種。

  球莖最好離盆口約10-12釐米,先少量加土,隨著葉長的不斷生長再進行新增。

  冬季

  應放置於東、南、西朝向的陽臺上

  若百合是在秋季栽種,則冬季僅會長根而不會長葉,因此只需溼潤的土壤保證生長。

  百合耐寒性差,在南方,冬季在能見陽光的陽臺上培養即可;在北方,由於氣溫很低,必須在保持5℃以上的室內進行培養。

  百合花繁殖方法

  百合繁殖有分球繁殖,鱗片扦插、播種繁殖和組織培養等方法。

  分球繁殖:地下部鱗莖或接近地面的莖節上會長出許多新鱗片,讓其長大後剝下貯藏或直接盤栽。一般每球栽1年後可分生1—3個或更多小球。小球在秋季收穫後用沙藏至第二年春天種植,也可當年秋植於深土。

  鱗片扦插:將花期的成熟莖切成小段的鱗莖陰乾,或剝下鱗片埋於沙中,插後30天,自葉腋間長出球莖,再培育成小鱗莖。在4—5月進行下種,扦插深度以頂端略露為宜。一般春插經2—4個月後,大部分鱗片可生根發葉,長出小鱗莖,此時可移植盆栽或露地種植。

  播種繁殖:播種前種子放在燈光前,揀出胚發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芽適溫為12—15℃,15℃以上種子發芽快,但幼苗瘦弱,低於5℃不發芽;25℃以上使種子休眠,不發芽。春、秋季均可播種,播後覆土,0·5—1釐米,約20—30天子葉出土。春播苗,秋季栽植,經2—3年後才開花。

  組織培養:利用百合花的不同部位,如花絲、花柱、子房、鱗片基部的腋芽組織培養成試管苗,然後移植於苗床護理長大,供生產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