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碧玉的養殖方法

  碧玉別稱豆瓣綠、豆瓣菜、豆瓣如意等,為胡椒科草胡椒屬草本植物,常用白色塑料盆、白瓷盆栽培置於茶几、裝飾櫃、博古架、辦公桌上,或任枝條蔓延垂下懸吊於室內窗前或浴室處,對甲醛、二甲苯、二手菸等有一定的淨化作用,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盆栽碧玉怎麼養才好吧!

  碧玉的養殖方法

  1.碧玉養殖的土壤選擇

  碧玉要求腐殖質豐富、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環境。盆土用腐葉土7份、河沙3份,加少量基肥配成培養土;或用泥

  炭土6份、珍珠岩4份及少量基肥混合配製。

  2.碧玉養殖的澆水方法

  生長旺季要充分澆水,尤其在高溫季節,澆水量要大,並向葉面噴水,增加土壤溼度和空氣溼度,保持葉面清潔、翠綠。豆瓣綠在溼度較大的環境中生長繁茂,葉色鮮豔,有生氣。但也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在北方乾燥的環境中也能生長良好。澆水要盆土乾溼相宜,生長過程中,春秋是生長髮育旺季,水量多些。夏季天氣炎熱但植株因溫度高其生長反而緩慢,可早晨或傍晚各澆1次,高溫多溼莖葉易爛,具體看天氣及盆土而定。盆土應略偏幹一些,因其莖葉肉質肥厚,過溼易使根部腐爛,特別是冬季因氣溫低,呈休眠狀態,盆土宜帶幹。

  3.碧玉養殖的施肥方法

  碧玉通常2~3年更新1次培養土。生長期間,每隔15~20天追施1次腐熟液肥或氮磷化肥,濃度為餅肥15%~20%,

  氮磷複合肥0.2%~0.3%。對花葉品種可減少氮肥的施用量,以使葉片上的斑紋更加顯著。

  碧玉施肥不必太勤,一般春秋季節每隔10天左右施1次20%腐熟餅肥水就可以。夏季高溫,停止施肥以免爛根。

  4.碧玉養殖的溫度要求

  碧玉性喜溫暖、溼潤、半陰的環境,耐高溫,生長適溫為25℃左右,冬季在10~15℃可以正常生長,10℃以下停止生長,5℃以下受害,低於0℃會受凍死亡。

  5.碧玉養殖的光照要求

  碧玉較耐陰,四季均可放室內有明亮散射光處培養。春秋季可多見些光,冬季放朝南窗沿附近多見陽光,夏季放朝北窗臺蒔養。光線適宜時葉色豔麗,光線太強或太暗都會使葉色失去嬌豔色彩。

  碧玉養殖的注意事項

  ***1***在春季和夏季可以略微摘一下植株的生長點,以促多生側枝,使植株顯得更茂盛。但要注意不要摘除太多,否則植株可能不會開太多的花。

  ***2***夏季高溫高溼。碧玉的葉面有革質,能夠阻止一部分水分蒸騰,因此,對環境溼度要求不太高。高溫高溼不利於其生長,輕者葉片出現斑點,重者出現腐爛。

  ***3***冬季用冷水澆灌碧玉會使莖葉腐爛。因此,要用微溫的水,過涼的自來水要晾晒一二天再用。

  ***4***碧玉不耐寒,忌低溫,越冬室溫不能低於10℃,否則,碧玉葉片上會出現麻點,進而腐爛。

  ***5***葉尖和葉緣枯死:溫度突然下降。剪掉病葉,將植株移至溫暖處。

  ***6***葉片凋萎,莖葉腐爛或葉背面出現病斑:澆水過多,尤其在冬季。將植株移至溫暖和光線充足處,剪掉有病的部分,減少澆水,保持盆土微幹。

  ***7***葉片肥厚的種類突然葉片脫落:盆土過於乾燥。注意在葉片凋萎之前澆水,盆土不可過幹。

  碧玉養殖的病蟲害防治

  1、碧玉葉斑病

  症狀與為害: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點,逐漸擴充套件為近圓形病斑,直徑為4~lOmm,褐色;發病後期病斑變為灰褐色至灰白色,斑緣為淺褐色,病斑上著生黑色小點粒。

  發病特點:病菌在病葉或病殘體上越冬;由風雨或水滴滴濺傳播。管理粗放、缺水、缺肥、溫室通風不良、高溼度滯留時間長、葉面上有水滴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一般不防,必要時參看大花惠蘭葉斑病。

  ***2***碧玉病毒病

  症狀與為害:該病引起植株矮化,影響商品價值。碧玉的新葉上出現黃色、白色與綠色斑塊相間的花葉。少數葉上有褪綠環斑。有的葉片褪綠嚴重,整葉幾乎白化。葉發育不對稱,葉緣上卷。植株明顯矮化。

  病原及發病特點:初步推斷該病是一種病毒病,在種植地只有少數植株發生這種症狀,扦插新株仍出現這種症狀。國外也報道過環斑病為病毒病,並且由嫁接傳播,具體是哪種病毒不明。

  防治方法:可用50%多茵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