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豬的飼養面積是多少及具體方法

  豬是常見的牲畜之一,那麼你們知道豬是怎麼飼養的?一頭豬的飼養面積有多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頭豬的飼養面積,一起來看看。

  一頭豬的飼養面積

  養100頭豬大約需要200平方以上的豬舍。一般情況下:一頭豬平均要給他2平方米以上的空間活動。

  一頭豬的飼養管理方法

  1.保育豬的生理特點

  保育豬的消化系統發育仍不完善,生理變化較快,對飼料的營養及原料組成十分敏感,因此在選擇飼料時選用營養濃度、消化率高的原料,以適應其低營養性腹瀉的發生機率。

  2.保育豬的營養需求

  保育豬的增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量的供給,仔豬日增重隨能量攝入量的增加而提高,飼料轉化效率也將得到明顯的改善;同時仔豬對蛋白質的需要也與飼料中的能量水平有關,因此能量仍應作為斷奶仔豬的優先考慮,而不應該過分強調蛋白質的功能。

  保育豬在整個生長階段生理變化較大,各個階段生理特點不一樣,營養需求也不一樣,為了充分發揮各階段的遺傳潛能,日糧仍需高營養濃度、高適口性、高消化率,消化能3300-3400kcal/kg,粗蛋白18.5-19.0%,能蛋比在178-180之間適宜,賴氨酸1.22%以上,賴能比在3.6***g/mkcal***左右;在原料選用上,可降低或取消乳製品和血漿蛋白的含量,增加豆粕等常規原料的用量,但仍要用常規豆粕的大量使用,可以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或發酵豆粕等替代;保育仔豬後期,仔豬消化系統已日趨完備,消化能力較強,營養需求可以根據豬場實際情況有所降低,飼料應用上可以逐步跟小豬料進行切換過渡。

  3.保育豬的健康管理

  當豬圈和豬舍空出後,對所有的周圍環境及設施,包括天花板、風扇、主幹道、料槽和飲水器都要進行嚴格用火鹼清洗、燻蒸消毒;並在進豬前應徹底乾燥和空欄,並在進豬前控制房間溫度。斷奶仔豬由於應激反應,使體內脂肪減少,體內的水分分佈會有所改變,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所以斷奶後最初10天內的環境溫度應稍高於斷奶前的分娩小豬欄溫度,溫度過低,則仔豬表現不安,容易出現拉稀等現象。注意防止賊風,根據測試,即使15釐米/分的風速也會使仔豬的實際體表溫度下降40c,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

  4.保育豬的飼養管理

  通風換氣在集約化養豬條件下,加強豬舍通風,改善豬舍的空氣質量,是日常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通常在此階段,人們往往重視保溫而忽視豬舍的通風換氣,結果造成仔豬易患呼吸道疾病,增重速度下降。轉入保育舍的仔豬,按體格大小和強弱分圈飼養,儘量使每圈的仔豬個體均勻,並把最小的豬放在房間最暖和的特別看護欄內,留下一個或更多的空欄給處於劣勢的弱小豬。對初轉入保育的仔豬應加強調教,訓練其養成採食、排糞、睡覺均在固定位置進行的習慣,以保持豬欄干燥、清潔、豬體衛生。在仔豬保育階段,應加強日常豬群觀察,及時掌握豬群狀態。健康正常的豬群應散開活動式睡覺,無相互擠壓,行走時步態正常,被毛光亮,當有人進入豬舍時反應出注意及警覺的神態,喂料時會積極搶食,豬尾捲起,糞便正常。

  豬的養殖技術

  如何正確進行斷乳非常重要。在農村家庭養豬戶,大都是採用驟然斷奶法,即在斷乳時,將母豬與仔豬突然分開。這種方法主要有兩大不妥之處:

  導致母豬猶其是泌乳量高的母豬產生乳房炎,甚至影響某些乳頭的泌乳能力。

  導致仔豬驚慌不安,影響正常的生長髮育,使仔豬的體質下降,身體消瘦,甚至死亡。

  一般說來,在4—6周齡斷奶,仔豬受挫折小,也較容易適應。其正確的斷乳方法是:在仔豬斷奶前2—3天內,就要減少母豬的飼料,特別是在母豬的日糧中減去有催乳作用的飼料。採用五天斷乳法,將母豬和仔豬分開關養,第一天送到母豬處哺乳4次,第二天為3次,第3天為2次,第4天為1次,第5天斷乳。

  斷乳時將母豬趕出,關養在其它欄舍內,仔豬留在原來的圈,再飼養10—15天。這樣仔豬的熟悉的環境裡,就不會留暖母豬,以免出現不安的情況,保持正常的食慾和日增重。

  仔豬斷乳後應該注意供給飲水,並在飲水中加入5%—10%紅糖,加厚墊草,防止腸胃受涼。對斷奶仔豬打防疫針和驅蟲等應在斷奶前後進行***切勿同時進行***,以免使仔豬感到過多的不安。豬舍溫度應保持在12—20℃,舍溫過低,斷奶仔豬聚集,影響休息與增重。仔豬斷奶體重關係到早期斷乳的成敗,仔豬體重越大,以後增重就越快,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