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黃麂

  黃麂是孤獨活動的動物,習性膽小謹慎,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白天隱蔽在灌叢中休息。要怎麼飼養它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飼養黃麂的方法。

  黃麂的飼養繁殖

  赤麂生育能力很強,全年繁殖。雌麂8月齡,雄麂12月齡性成熟。一般在1~2月交配,妊娠期6個月,7~8月生產,每胎產1~2仔。有時生殖季節可延至秋末。

  黃麂的飼養現狀

  赤麂的天敵主要是各種食肉類的猛獸如虎、豹、豺、狼,人類等,常可在棲息地發現被猛獸撕吃後的殘肢、碎體。

  赤麂有時也偷吃農作物,喜吃豆科植物嫩葉、幼芽,但其危害程度遠不如野豬和豪豬那樣嚴重,特別應該注意的是赤麂生性膽怯,只要在山區作物地上按上自動敲擊器就可以避免其危害。

  黃麂的形態特徵

  赤麂為麂屬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重20-33千克,體長 1100毫米左右。雄性具長而向後內彎曲的兩叉角,角柄長度居麂類之冠。上頜有粗長向下的犬齒。額腺顯著,但淚窩較它種類的鹿小。額部無明顯簇毛。

  赤麂臉部較為狹長,前額至吻部毛色微黑,自眶下腺至角分叉處每側有一條較闊而明顯的額腺,額腺較長而最後交叉在一起成“v”形。四肢細長。雄獸有角,單叉型,角短而直向後伸展,角基長、角尖向內彎,二尖相對。雌獸無角,但其額頂與雄獸生角相應部位微有突起,且著生特殊成束的黑毛,如同角茸。

  赤麂的頭骨略呈三角形。鼻骨前半部較狹窄。前頜骨、上頜骨相接在鼻骨的中部,額骨前部中央凹陷,側緣嵌進鼻骨與淚骨之圈。額骨二側緣明顯隆起一直延至角之基部,雄獸角從額骨後側緣直伸而出。角基比鹿科任何一種均長,其長度超過角長的一倍。頂骨向下傾斜。淚骨略呈長方形。淚窩約佔淚骨面積的2/3。

  前頜骨,鼻骨不與淚骨相連,上頜骨不與額骨相連。因而在前頜骨、上頜骨、淚骨、鼻骨之間形成一個明顯的略呈長方形的空隙。赤麂的上頜無門齒。

  雄獸犬齒相當發達,呈獠牙狀,向下後方伸出,齒尖銳利,雌獸犬齒很不發達,其齒冠高度與第三前臼齒之高度相當或略短,臼齒內緣齒谷間有琺琅質的齒柱,相當明顯。

  下頜三對門齒中第1對最大,略似斧形;第2、3對依次漸小,下犬齒位置緊挨著第3對門齒,大小、形狀均與後者相似。

  黃麂的生活習性

  赤麂常出沒在森林四周,尤以早、晚活動最頻繁,白晝活動較少,從10點到下午2點極少聽見其叫聲,此時常隱蔽在密林或草叢中,不易被人發現,如有出來覓食,行動也非常謹慎小心,走得很慢,腳步又輕,不大發出其他獸走動時“沙,沙”聲。

  赤麂聽覺敏銳,生性膽小,如遇驚動即狂奔疾馳,稍為受傷出血則驚恐更甚,以致不能走動;此時易被人或被其他獸類捕獲。受驚時常發出短促巨集亮的吠叫聲,故又名吠鹿。

  赤麂靈巧的軀體和細長四肢能在密林、草叢中活動自如,且能疾走,在密林中疾走時掀起臀部,低垂頭部,巧妙異常。它主要取食多種植物的枝葉,也喜食果實、幼葉、嫩芽,有時偷食農田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嗜鹼性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