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黃脣魚

  黃脣魚是中國的特有魚種,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應該怎麼飼養才好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飼養黃脣魚的方法。

  黃脣魚的形態特徵

  黃脣魚成年後體長一至一點五米,重十五至三十公斤。最大可達五十餘公斤。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色。胸鰭基部腋下有一個黑斑,背鰭鰭棘和鰭條部邊緣黑色,尾鰭灰黑色,腹鰭和臀鰭淺色

  黃脣魚是中國的特有魚種,體長、側扁,尾柄細長、吻突出,頭部被圓鱗、體被銀元般櫛鱗,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胸鰭腋下有一黑斑;眼似銅鈴,上側位;口端位,斜裂;牙細小,上額外行牙和下額內行牙擴大;背鰭連續;臀鰭第二鰭棘粗長,尾鰭楔形。為名貴珍稀魚類。

  黃脣魚體型呈長的紡錘型,背部隆起,腹部從胸鰭至肛門較平直,臀鰭至尾柄急速向上收窄;魚頭背部呈八字型,中等大,側扁;吻稍尖,吻長大於眼徑,眼徑大於眼間距;口前位,口裂從吻端向下側傾斜,達眼前緣下方;上下頜有齒,尖細;體長為體高的3.4倍,為頭長的4倍,為尾柄長的3.8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3.4倍;頭長為眼徑的5.75倍,為眼間距的7.2倍,為吻長的3.8倍,為口裂長的2.9倍。

  黃脣魚的生活習性

  黃脣魚以魚、蝦為食,東莞海域的黃脣魚,12-5月吃蝦為主,6-8月吃彈塗魚為主,9-11月吃鯔魚為主。在農曆23-26日最低潮、平流水、吹東風時,黃脣魚苗便會成群浮上水面;當開始漲潮、水流動、不是吹東風時,黃脣魚苗便散群下沉。

  黃脣魚棲息於近海水深50~60米海區,幼魚棲息於河口及其附近沿岸,一般體長為1~1.5米,大者可達50公斤以上。該魚以蝦、蟹等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喜逆流渾水,厭強光;3~6月向沿岸洄游,產卵繁殖。在此期間,由於其鰾內空氣振動在水下傳出媚媚動聽的聲響,時強時弱,且有音樂之旋律,100米周圍海區可聞其聲。以往,溫州洞頭、南、北麂漁場及甌江河口段也時有捕撈。

  黃脣魚的分佈範圍

  黃脣魚只見於太平洋西北部的福建、上海、浙江、香港和澳門沿岸,亦有記錄於臺灣海峽。有可疑的發現報告于越南一方的北部灣。

  在香港,黃脣魚主要棲息在南面水域,如青山一帶水域、索罟灣和蒲臺島等。發現報告主要於河口,可見於半鹹淡水和海洋。

  黃脣魚的繁殖方式

  長江、舟山群島、閩江和珠江河口的香港至太平水域曾是它們的繁殖地,夏季期間繁殖於半鹹淡水的河口沙質或泥質環境。有集體產卵的習性。在珠江河口,根據漁民的資料,較多的產卵個體和相信較合適的環境所估計,相信東莞仍有黃脣魚繁殖。

  黃脣魚在清明至穀雨時期產卵。根據歷年捕獲的黃脣魚性腺發育的資料統計,東莞海域,天然生長的黃脣魚,體重要達15kg以上時,才有完全成熟的卵。卵巢重可達魚體重的20%,卵粒大小如鯉魚卵,吸水後比原來大30-50%,估計為粘性卵。黃脣魚在清明至穀雨左右產卵,東莞海域的產卵場,在龍穴到大虎一帶的獅子洋海域,該處雖為河口,但洋麵開闊,各處水流情況不同、深淺不一,最深處有30多米,沉船較多,底部為沙質或蠔殼底。產卵後雌性黃脣魚腹部鱗片粗糙,疑是產卵時,摩擦硬物所致。

  東莞海域在鹹淡水交界之處,飼料生物資源豐富,而大型的浮游生物可形成食用的“蝦春”,對幼魚的攝食及成魚的生長髮育非常有利。清明後魚卵孵化的幼苗,經40多天的生長,到端午節左右,東莞海域可見6-8cm的黃脣魚苗,農曆八月體重為50-150g,農曆十月為350-400g。有人在港養水域放入天然水域捕獲的黃脣魚種進行養殖,不投餌料,以大排大灌的方法,引入天然餌料,放養時體重50-200g,經14個月養殖後進行檢查,捕獲其中一尾,其體重為1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