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鳳尾魚的技術

  鳳尾魚俗稱“子鱭”,學名“鳳鱭”,屬名貴的經濟魚類。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鳳尾魚的飼養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鳳尾魚的飼養技術

  溫州歷代相傳,有“雁蕩美酒茶山梅、江心寺後鳳尾魚”之說。每年三月,生活在淺海的鳳尾魚就溯江而上,群集到江心孤嶼四周的江面上。近郊漁民們便駕著子鱭船,撒網捕魚。最多時是在江心寺後面的江中。此魚腹內多 子,肉質細嫩,可煮吃,但民間多用油煎,吃起來又香又脆,鮮美可口。相傳南宋狀元王十朋***樂清人***,曾在江心孤嶼讀書。因他勤奮好學,感動了東海龍王,特地送這種叫“子鱭”的魚給他吃。

  鳳尾魚的形態特徵

  體型較小,體長且側扁,向後漸細,頗像一把刀。吻短略圓突,口大,下位,口裂斜,體背淡綠色,體側和腹部為銀白色,體被大而薄的圓鱗,無側線,胸鰭前面的6條鰭條延長,遊離成絲狀,臀鰭大,與尾鰭相連。

  崇明鳳尾魚肉質細膩,營養豐富。紅燒鳳尾魚色澤誘人,肉嫩味鮮,令人食慾倍增;油煎鳳尾魚外焦內軟,香酥可口,是宴席上的佳品;鳳尾魚罐頭對外出口,備受青睞,供不應求。把鳳尾魚一條條串起來,在陽光下晒乾後,可久存不壞。清蒸鳳尾魚乾,香氣四溢,鮮美爽口,能大開胃口。

  該魚體形修長,後部側扁,有著非常漂亮的尾巴,該魚雌雄魚的體型和色彩差別較大。雄魚身體瘦小,體長4~5釐米。背鰭較長,卜靖尖狀,尾鰭寬而長約佔全長的二分之一以上,尾柄長,大於尾柄高。根據其尾鰭的形狀,何分為上旬尾、下劍尾、雙劍尾、琴尾、針尾、圓尾、旗尾、扇尾、三角尾,剪尾、尖尾***大尾等品種。其身體及背鰭、尾鰭的顏色五彩繽紛,主要有紅色、藍色、黑色、黃色、綠色、虎皮色及雜色等。有些雄魚撇尾旬上有藍黑色小圓斑,像孔雀的尾翎,故名。雌魚身體較粗壯:體長可達7釐米左右,體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鰭和尾鰭的顏色較雄魚遜色得多

  孔雀魚是熱帶魚中最普通、最為人們喜愛飼養的一種魚。它體小玲瓏,活潑好動,雄魚體長4~5釐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鰭占身長的2/3左右;雌魚體長可達6釐米,其尾柄及尾鰭佔全身的1/2以上。雄魚體色斑斕多彩,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基調色為淡紅、淡綠、淡黃、紅、紫和孔雀藍等。尾鰭和體腹上有藍紅色圓斑,其周圍有淡色環紋,似孔雀尾翎花色,故以得名。背鰭短而高,尾鰭寬而長,並有琴尾、圓尾、上劍尾、下劍尾、叉尾、方形尾、火炬尾、齒尾、大尾等各種形狀。

  雌魚較雄魚體色遜色得多,多為單一銀灰色,尾鰭上雖有一些花紋,均沒有雄魚的鮮豔。雌魚的各鰭均較雄魚的短,但體長約為雄魚的2倍。

  鳳尾魚的生活習性

  鳳尾魚是一種洄游性小型魚類,平時多棲息於外海,每年春末夏初則成群由海入江,在中下游的淡水***處作產卵迴游。中國沿海各大江河口附近均有分佈、以天津海河、長江中下、珠江口為最多。產期為4~8月,長江中下游清明前的鳳尾魚品質最好。

  鳳尾魚的飼養管理

  鳳尾魚鳳尾魚是比較容易飼養的一種熱帶魚,對水質和溫度的要求都不太高,適應能力也非常強,水溫在18℃以上就完全可以生存,我養過,整個冬天都不需要加熱,只是不太愛遊動而已,但換水時,要注意新水和舊水的溫度要保持一致,這種魚體形較小,性情溫和,最好不要跟其它品種的魚類混養。

  食物:紅線蟲、水蚤及幹飼料均可。

  疾病預防:在換水時,注意新水和陳水要保持一定比例,除非發生特殊性水質惡化,才能把水全部更換。在全部換水時,只要注意控制新舊水的溫差不超過5℃,便不會患病。

  治療方法:

  1 適當提高水溫。

  2 可用百萬分之十二點五***12.5ppm***的金黴素,或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黴素水溶液浸洗30分鐘;也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萬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潑灑於水族箱中消毒治療。

  雌鳳尾魚體大腹滿,雄魚體小瘦細。

  成魚後夏季每月可產卵一次,母魚腹部隆起時,說明要產魚,一般懷孕20天左右產魚,你可以把母魚單獨放在一個小缸裡,因為母魚有可能吞食自己的孩子,下完魚後,你要把小魚單獨飼養,鳳尾魚不認識自己的親人,經常會近親繁殖,你可以不去理會,但會影響下一代魚的質量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