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種植蘑菇

  蘑菇是有著悠久歷史的食用菌,目前也是受人們歡迎的食物,那麼蘑菇的科學種植技巧你知道嗎?下面小編就為您介紹蘑菇的科學種植技巧。

  蘑菇的科學種植技巧:生物學物性

  ***一***溫度

  溫度是蘑菇生長髮育過程中最主要的生活條件,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蘑菇菌絲的生長速度和紐結子實體的數量和質量。菌絲生長階段對溫度的要求較子實體產生階段高。當菌絲體生長到一定階段之後,受到低溫和其他因子的刺激,就開始紐結分化形成子實體。

  蘑菇菌絲在8—27℃這個範圍內,溫度升高,菌絲的生長速度就加快,最適合的溫度是23—25℃。 蘑菇子實體分化要求的溫度比菌絲生長階段低,從5—20℃範圍都能產菇,在這個溫度範圍內,溫度升高,子實體生長的速度增快,但是子實體發育的最適溫度是13—18℃。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下***18℃以上***產生的子實體數量多而且密度大、朵形較小、菇肉組織疏鬆、重量輕、品級稍次,但兩批菇發生的隔期較短,俗稱“返潮”快。一般來講,20℃以上,子實體停止發生。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12—15℃***,產生子實體個數較少,朵形較大,菇柄短,菌蓋肥厚,菇肉組織緻密,單菇重、品級較優,兩批菇發生的間隔期較長,但低於12℃的溫度,就會使子實體生長髮育緩慢,如若溫度低於5℃,子實體就會停止生長,但在高溫、低溫均屬正常情況下,其最終的總產量幾乎是沒有什麼差別。

  ***二***溼度

  水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蘑菇對溼度的反應極為敏感。在實際栽培中,菇房的溼度和培養料中的含水量,對蘑菇菌絲的生長和子實體的發生、發育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蘑菇子實體有90%是水分,所以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必須從培養料中吸收大量的水分,以此來滿足其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故經常補充足夠的流水分是十分必要的。

  蘑菇的各個生長髮育階段所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菌絲體生長階段,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3—68%時,菌絲生長最旺盛,低於50%,菌絲生長緩慢、纖細、甚至停止生長,培養料過溼,造成通氣不良,菌絲也會逐漸萎縮死亡,如堆肥時的含水量超過75%,在堆制過程中,就會產生嫌氣發酵,導致堆製出來的培養料發黑、變粘並有一股酸臭味、理化性質較差。

  利用煤球爐加溫進行培養料的後發酵,開始處理時的含水量需在65—72%,發酵結束後,培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8%左右。菌絲體生長時,菇房內空氣相對溼度在70—75%為宜,超過80%時,若再遇到高溫,則易發生雜菌。若菇房中的相對溼度在50%以下時,培養料水分蒸發太厲害,會造成培養料失水過多而偏幹,也不利於菌絲體生長髮育。

  子實體發育階段,更需要大量的水分,菇房中空氣相對溼度在80—90%左右為宜,相對溼度超過90%時,對子實體會產生惡劣的影響,菌蓋上長期留有水滴,極易發生細菌性斑點病,然而相對溼度在70%以下時,菌蓋外皮變硬,甚至發生龜裂,相對溼度低於50%時,停止出菇,原有的小菇蕾,也會因乾渴而最後枯萎死亡。

  ***三***通氣

  蘑菇是一種好氣性的菌類,在它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由於呼吸作用,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並放出二氧化碳,因此,菇房的通氣也是十分重要的。菇房的通風換氣強度,應根據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氣象因子而定。

  實驗表明:當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高達2—3%時,蘑菇菌絲體的營養生長仍舊良好,可是在子實體發生和發育階段,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在0.06—0.2%時,子實體分化最好***因使用的菌株不同而會有些差別***。如菇房內積累了太多的二氧化碳,對菌絲體和子實體都會有毒害作用,在通氣不良的情況下,菌絲向覆土層蔓延,子實全會變形,菇房內二氧化碳含量在0.2—0.4%時,菇蓋變小,菇柄變細長,小菇蕾很易開傘。當菇房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達0.4—0.6%時,菇床培養料冒菌絲,出菇停止。 因此菇房一定要通風良好,不斷地調入新鮮空氣,排除各種有害氣體。

  ***四***光線

  蘑菇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髮育中,均不需要光線,在黑暗的條件下生長的蘑菇子實體顏色潔白,菇肉肥厚細嫩,朵形圓正,品質優良。實踐表明,光亮時,蘑菇易在覆土中形成,光線較暗***散射光***時,蘑菇易在覆土表面形成,有人認為,微弱的間接陽光對蘑菇的生長髮育有促進作用。

  蘑菇最忌直射陽光,子實體在光線很強的環境中,菌柄伸長會變曲,菌蓋會歪斜不呈圓形,此外,直射陽光會使菇房的溫度、溼度起變化,因此,菇房內最好要保持黑暗,避免陽光直射入菇房,尤其是直射菇床,非常微弱的散射光對蘑菇子實體的影響不明顯。

  ***五***養分

  蘑菇是一種草腐菌,它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製造養分,其生長髮育完全依靠吸收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因此,堆制好優質的培養料是蘑菇豐產的物質基礎。蘑菇生長髮育所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是碳源和氮源養分。碳源來自有機物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澱粉、果膠和有機酸等;氮源養分從糞肥、豆餅、花生餅和化學肥料中獲得,它還需要磷、鉀、鈣和鐵等元素。鈣能促進菌絲體的生長和發育,並有促進子實體形成的作用,還能使堆肥和土壤凝成團粒,提高培養料的蓄水能力,中和並穩定培養料的酸鹼度,以及調節其他元素的作用。

  ***六***酸鹼度***pH值***

  培養料和覆土層的酸鹼度也是蘑菇生長的一個重要生活條件,培養料的酸鹼度以pH6.8—7.2為宜,覆土的酸鹼度以pH7.0為合適,當培養料的酸鹼度高於8.5或低於5時,菌絲體生長不良,培養料進菇房時的酸鹼度最好在7.5左右。由於蘑菇菌絲體在生長過程中,不斷產生碳酸和草酸,會逐漸使培養呈酸性,因而,生產上施用碳酸鈣和消石灰,以之中和。為了保持蘑菇生長髮育的環境呈弱鹼性,覆土材料的酸鹼度,一般調節至7.4—7.6為宜。

  蘑菇的科學種植技巧:培養料的堆制

  製備優質的、有選擇性的蘑菇培養料,是蘑菇栽培,高產豐收,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的關鍵,劣質的培養料是不可能得到高產的。

  要想製備優質的培養料,目前還沒有既省事又實用的簡便方法,儘管人們對製作過程的認識有相當大的提高,具體操作方法也有了相當的改進,可是,堆制發酵段質的蘑菇培養料,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栽培者的操作管理藝術——直覺、知識、技巧和經驗的綜合。無論採用何種方法,堆制發酵都有一個變化過程,因為堆制過程實質是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變化過程,因此堆制發酵進行的速度、完成這一過程花費的時間,均隨這些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製備優質培養料的技術在於控制培養料中發生的變化,當堆制發酵完成時,培養料就可提供蘑菇生長的最佳營養條件。儘管製備培養料的理論可以從書本中學到,然而細緻的堆發酵的管理技術,卻只能在堆肥的實踐中學到。

  ***一***備料

  進行大面積的蘑菇栽培所需要不得培養料,草料和糞料等原材料的數量是非常大的,這些都必須提早進行收集、運貯、堆藏備用。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作為蘑菇培養料的原材料十分豐富。草料有稻草、小麥稈、大麥稈、黑麥稈、燕麥稈及玉米、小米、甘薯、花生的莖葉等等;糞肥材料有牛糞、馬糞、騾糞、驢糞、豬糞、雞糞及廄肥等。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地理條件差異很大,各地栽培者應充分利用本地區內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材料作為蘑菇培養的主材料。

  不論使用那一種作物的秸稈作為培養料的主要材料,都必須在收割之後馬上就捆成小捆,並利用陽光曝晒幾天,及時能晒乾的材料最好。以稻草為例,優質的幹稻草色澤金黃、質地堅硬、沒有黴臭味。這種稻草用來堆制培養料,發熱量高,養分損失少。晒乾後的材料,要進行妥善保管,以防變質。 蘑菇培養料的另一種主要原材料,是各種牲畜糞,如馬糞等。也要提前收集,充分晒乾後,貯藏起來備用。

  除了稻草***或其它作物秸稈***和牛、馬糞或其它牲口糞等原材料之外,栽培還需要一些輔助材料,這些作為新增劑的輔助材料,主要是為了增加培養料中的氮素含量和磷素含量,此外還為了改變培養料的理化性質。常用的新增劑有:豆餅粉、花生餅粉、棉籽餅粉、菜籽餅粉、尿素、硫酸銨及氮磷鉀複合肥、過磷酸鈣、石膏粉、石灰粉等。

  ***二***蘑菇培養料的配製

  配方1:糞草培養料:草料***稻草或麥草***50%、家畜糞***乾重計***45%、過磷酸鈣1%、碳酸鈣2%、石灰2%。每500公斤培養料加浙江慶元科達食用菌公司生產的菇力寶丰產靈一公斤。菇黴靈殺菌劑0.25公斤。

  配方2:半合成培養料:草料66%、家畜糞***乾重計***30%、過磷酸鈣1%、石膏1%、石灰2%。每500公斤培養料加浙江慶元科達食用菌公司生產的菇力寶丰產靈一公斤。菇黴靈殺菌劑0.25公斤。 配方3:無糞合成培養料:草料***稻草或麥草***86%、麩皮或米糠10%、過磷酸鈣2%、石灰2%。每500公斤培養料加浙江慶元科達食用菌公司生產的菇力寶丰產靈一公斤。菇黴靈殺菌劑0.25公斤。 以上3種培養料配方是根據家畜糞的用量來設計的。配方中的主要原料為稻草和麥草,這兩種草料可單獨使用,但混合使用為好,且以稻草70%、麥草30%的比例混合效果最好,不僅在養分上能互補,而且還能改善物理性狀,有利於提高產量。此外,還可用20%—30%的食用力下腳料來代替草料,以棉籽殼下腳料為最好。

  ***三***培養料的堆制過程和方法

  培養料的堆制發酵是蘑菇栽培成敗的一個重要環節。堆制發酵得好,就能得到優質的培養料,當年的豐收就有了六成的把握。

  ***1***堆制前的準備工作

  將稻草切成1尺左右的長度,如用稻草、麥秸混合堆肥時,質地較硬的麥秸應先用石滾壓碎,再切成30cm左右的長度。堆料前1—2天,要把切好的稻草淋水或浸泡,撈起堆成大堆,讓其充分吸水。使用的各種畜糞和磷肥,經混合均勻後,單獨預溼堆積。

  因為原材料都是乾的,糞和草的吸水速度比較慢,材數量不多,所以,在堆制培養前1—2天,要把這些材料進行預溼處理。

  原材料預溼的程式,一般是調到含水量為60—65%。簡單的檢查方法是用手抓起一起糞肥,用力一捏,以能看到水從指縫中滲出而不會滴下來為度。檢查稻草的方法是抽出幾根稻草稈擰絞一至三下***擰成扭曲即可***,以能看到有水滲出為度。

  在預溼時,也可以把含水量控制在稍偏幹一點,含水量大約掌握在55—60%,建堆後,在每一次翻堆時,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噴淋補充。用這種方法加水,含水量不易偏高,上堆後溫度上升的快,升得高。

  ***2***堆肥場地的選擇

  堆制培養料的場所,一般都在晒場、水泥場或地勢較高的平坦地方。同時還要選擇離水源較近的地方。

  為了防止雨水衝淋,若能利用有遮蓋的場棚或房屋進行堆制,最為理想。

  ***3***堆制過程

  建堆時先在打掃乾淨的水泥地面上鋪放一層經預溼處理過的稻草,厚約1cm,寬1.5—1.2m,長度4—6m或視材料的多少以及場地的實際情況而定。把稻草厚薄均勻一致地鋪好之後,上面撒放一層預溼的畜糞,厚度約5—8cm,如水分不夠,此時要適量均勻地噴水,這樣一層稻草、一層糞、堆積至1.5m的高度,最上面一層用馬糞全面覆蓋,如在室外堆制的培養料,晴天要用草蓆等覆蓋物遮陰,以免風吹日晒,陰天要有塑料布***膜***覆蓋,防止雨水滲入堆內。堆時要注意堆的形狀,邊緣儘量垂直,整齊,即堆頂與堆底的寬度相差不太大,頂部至少還要有1m以上,以便保持堆內溫度。

  ***4***堆肥中的溫度及翻堆

  在正常情況下,建堆後的第二天,堆內溫度開始逐漸上升,到第五至第六天時,就可升至最高溫度,一般可達70—75℃;堆溫升至最高溫度後1—2天,溫度就開始下降。這時就要進行第一次翻堆。具體做法是:將外圍的料翻到中部,下部的料翻到上部。以後每隔5天左右翻堆一次,每次翻堆時,並要補充水分——含水量保持在65—70%為宜。在第二次翻堆時,要新增石膏粉和碳酸鈣。

  一般情況下,經4—5次翻堆後,堆肥即可腐熟。堆期需25—30天。若用於後發酵***二次發酵***的培養料,則堆期可縮短至15—18天,一般翻堆3—4次。

  ***5***堆肥的後發酵——二次發酵

  二次發酵法是我國近幾年來,推廣的另一種培養料堆制發酵法。

  所謂堆肥的二次發酵,就是將經過一次發酵的培養料***翻堆3次***,移入室內再進行一次發酵。堆肥的二次發酵處理是取得蘑菇優質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其增產範圍在20—50%左右。在國外,蘑菇栽培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法國等,都已普遍採用二次發酵的新技術。

  堆肥的二次發酵可分為兩個步驟:即第一階段是將堆肥溫度升至60—65℃,保持2—4小時或更長時間,以殺滅堆肥中殘存的害蟲和有害微生物***巴氏消毒***;第二階段是,稍微通風將堆溫降低至50—52℃,保持4—7天進行後發酵,使有益微生物***放線菌***充分生長繁殖,然後,溫度降至25—26℃進行播種。各地在後發酵的形式方面,創造了不少經驗,例如,採取固定床架式後發酵,即利用原有菇房的床架,把完成室外一次發酵的培養料,搬運到床架上,用煤球爐或蒸汽鍋爐的蒸汽加溫,也可用暖氣加溫而進行後發酵,也可結合自己現有的條件和裝置,因地制宜進行。

  經後發酵***2次發酵***後的堆肥呈暗褐色,稻草***或麥秸***變軟、易斷***一拉即斷***,但仍有彈性,水份含量以65—68%為宜,酸鹼度7.5,無氨臭味,無線蟲及其它各種蟲害。

  ***6***堆制後的培養料評定

  堆制發酵後的培養料,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今後的栽培成績,因為堆制發酵是一個複雜的變化過程,雖然近幾年來已經有了若干種檢驗方法,可以在堆肥場或實驗室裡進行測定,但是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取代長期的堆制經驗,也沒有單一的用來測定培養料質量的測驗方法,最終的裁判者是蘑菇,看其生長的好壞和產量的高低給予評價。

  目前人們可以從培養料的外表、氣味、觸覺和顏色等幾方面對培養料質量進行粗略的估價。當然,由於栽培者的個人技術和經驗不同,判斷培養料質量的結論也不會完全一樣。

  ①聞 發酵適宜的優質培養料,應該是聞不到刺鼻的氨味和糞臭味,人的鼻子對氨味很敏感,能夠聞到低至10—20ppm濃度的氨,而這個濃度剛好是,對蘑菇產生不利影響的最低濃度,所以凡是能聞到氨味的培養料,則說明遊離氨的濃度太高。

  ②捏 發酵良好,含水量適當的優質培養料,用手抓一把料握在手中,質感很好,培養料質地鬆軟,沒有粘滑的感覺,用力一捏,不會有水流出,不會有水流出,但在手掌留有潮溼的印子,培養料會成團,但一抖動就會鬆散開來,相反,如果培養料握在手中,感到粘滑,捏緊後有水流出,並會粘成一團,不易散開,這說明培養料發酵不良,含水量偏高。

  ③拉 適熟的培養料,稻草***或麥秸***的原型尚存,但是纖維的強度已經很小了,這時拿出幾根稻草***或麥秸***,輕輕一拉就斷了,堆中的稻草***或麥秸***,雖然幾經翻堆,有的已經成小段,但並不是爛成碎段,假如稻草***或麥秸***強度還很大,說明分解程度不 夠。

  ④看 從料堆的體積來看,它已經大大地縮小了,只有初建堆時體積的60%左右。

  培養料的顏色應是黃褐色的到綜褐色,當然這和培養料的種類及配方組分有關係,但是,呈現黑色或藍黑色的培養料,一般都是發酵不良的培養料,料中有金黃色稻草,常是分解不足的現象。

  蘑菇的科學種植技巧:播種

  播種時間早晚直接影響到蘑菇的收成,應視當地氣候條件而定。發菌階段室溫不宜超過28℃,溫度太高不利發菌,若超過30℃,就會使菌絲的生命力大為減弱。出菇以後溫度不超過18℃,不低於14℃,否則生長速度太慢,所以,出菇溫度在14—16℃,發菌溫度在28℃以下為宜。

  ***一***播前的準備

  ***1***在培養料進菇房前,必須進行1—2次空菇房消毒***在此之前,還應將要修繕的全部工作做完***,特別是連續使用過的舊菇房,這頂工作更應加強。消毒的目的是殺滅菇房內及潛伏在床架、板縫裡的雜菌和害蟲。

  ***2***將發酵腐熟好的培養料,在菇房消毒後,要及時運進菇房的床架上。

  培養料在進房的前一天,用菇榮牌氣霧消毒王按每立方米空間用2克的用量燻蒸,要在料堆的周圍和表面噴0.5%的敵敵畏***含噸品DDV80%***或0.3%的樂果***含純品樂果40%***等農藥,施藥後,覆蓋塑料薄膜,以殺滅蟎類及其它害蟲。

  培養料拆堆進房上床前,要將上下、裡外的培養料混勻抖鬆,並檢查含水量***如用手握緊料,而指縫間能見水或滴下一滴水時含水量大致在63—68%***和酸鹼度,當天進房鋪床,菇床鋪料厚度18—20cm,要求厚薄均勻、鬆緊一致,床面平整,如果培養料在播種前先進行後發酵***二次發酵***處理過的、則在後發酵結束後,再將培養料均勻地鋪放到各層菇床上。培養料全部進房上床後,要徹底底清掃地面雜物,緊閉門窗和撥風筒,每立方米空間用2克菇榮牌氣霧消毒王燻蒸,次日開啟門窗和撥風筒,進行充分的通風換氣後,即可播種。有的地區,在消毒和通風后,還要進行一次翻料,即將鋪好在菇床

  上的培養料再上下翻轉一次,把料抖鬆、混合均勻,除去土和各種雜質,最後再使培養料鬆緊一致並適度,厚薄均勻,床面平整,以免出菇不均而影響產量。

  ***二***播種方法

  播種前要對培養料的含水量再檢查一次,特別是經過二次發酵處理過的培養料,常易呈偏幹狀態,這時就要邊翻邊拌,邊噴水,以此來調節培養料的含水量,使含水量達到65—68%比較適宜。 在進行翻料、噴水等項工作的同時,要經常地把培養料抓起來聞一聞,檢查一下是否還有氨臭,特別是一次發酵的培養料,料中經常含水量有一些殘留的遊離氨存在,其濃度若太高***超過20ppm***會殺傷蘑菇菌絲。

  蘑菇的科學種植技巧:管理及覆土

  在生產實際栽培中,只給蘑菇生長髮育創造一個最適宜的溫度、溼度、pH值、營養條件等,這些並不一定能使蘑菇高產,而創造一個蘑菇在與其他微生物競爭時,對蘑菇最有利的條件,這才能使蘑菇真正獲得高產。很顯然,蘑菇在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都是在與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竟爭中度過的,這個現實在栽培中應當重視。

  ***一***前期管理

  在正常情況下,播種後15天以內,料面不能直接噴水,一般的播種以後,到覆土之前,料面宜適當放平,這樣管理的料面乾淨、雜菌少。

  對於有些保溫效能差的菇房,播種後又遇到持續炎熱和乾燥的天氣,菇房內的相對溼度在70%以下時,為了防止培養料過於乾燥,影響菌種的定植和吃料,可以在培養料上***床面***覆蓋一層報紙,必要時可以在報紙上噴水,以及在菇房的空間,地面上噴霧,以提高空氣中的相對溼度,這一階段菇房內的相對溼度宜保持在75%左右,覆蓋在床面上的報紙,每天都要翻動1—2次,以利通氣。

  ***二***覆土

  蘑菇菌種定植後,在正常的栽培季節,一般經過15—18天的生長***即播種後18—20天***,菌絲從播種穴向四周的培養料可長出3—5cm,即深入到培養料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深度,相鄰兩個播種穴的菌絲雖末連線,但只剩下2—3cm的距離,這時可進行覆土,若播種量大、密植的蘑菇,穴間菌絲有的可能已連線,但只剩下2—3cm的距離,這時可進行覆土,若播種量大、密植的蘑菇,穴間菌絲有的可能已連線了,則覆土時間可提前2—3天,即播後13—16天進行覆土。

  覆土是栽培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環節,覆土質量的好壞,與下步蘑菇的產量和質量有直接的關係。 蘑菇的子實體必須在覆土之後,才會發生,而且是在覆土中紐結和長大的。覆土的作用不光是起著改變水分和通氣條件的作用,在普通的培養條件下,儘管培養料中的菌絲長得十分旺盛,但如果沒有覆上合適的泥土,子實體一般不發生,即使有紐結,數量也很稀少而且不正常。當覆蓋合適的泥土,調節好溼度後,蘑菇菌絲很快就會長出覆土層,子實體一般在15天左右形成。

  覆土所用的土質,分粗土和細土兩種。下層覆用粗粒土,以保持良好的透氣條件,上層覆用細粒土,以保持料內良好的水分狀況。粗土粒直徑1—1.5cm左右,覆蓋厚度為2.5—2.8cm,細土粒直徑0.5—0.8cm,

  厚度為0.8—1cm 覆土層總厚度在3.3—3.6cm。

  覆土方式是連續的,即覆完粗粒土,調好溼度後***2—3天***,就馬上進行細粒土覆蓋,中間幾乎沒有間斷。

  蘑菇的科學種植技巧:後期管理和採收

  蘑菇栽培的後期管理工作,包括水分管理、通風換氣、採收、菇床整理、追肥等,其中重要的是水分管理工作。

  ***一***溫度

  發菌階段菇房溫度控制在23—25℃為宜,出菇階段溫度控制在14—16℃為宜。

  ***二***水分

  從覆土到出菇,在正常情況下,需15—20天。這段時間的水分管理,開頭3—4天噴水稍多***每天我次輕噴,切忌噴水過急過重***,使覆土的含水提高到最適的含水量,當覆土層的含水量達到其最大持水量***泥炭中的最大持水量為75%左右***,每天只需噴少量的水,以維持其水分平衡即可,即覆土層中每天蒸發失去多少水分,就給予補充多少水分。每次噴水之前,先檢查、觀察床面的乾溼程度,結合當天的氣象因素,決定噴水量。

  覆土後10—15天,當蘑菇菌絲普遍長到覆土層,扒開上層覆土可看到許多米粒大小的白點***即由線狀菌絲變粗而形成的小蘑菇***,且在燈光下可看到覆土縫中已有大量的絨毛菌絲長出時,就需要適時、適量的噴灑較重的“結菇水”。每天噴水一次,每次每平方米用水1l左右,連續噴2—3天,促進子實體迅速形成,並使覆土縫中的絨毛菌絲橫向生長,變粗轉化為線狀菌絲,為下批出菇打下基礎。噴“結菇水”期間,菇房內要同時加強通風,噴“結果水”後,停水2—3天,再恢復正常的噴水量。

  噴“結菇水”後7天左右,當子實體普遍長到黃豆粒大小時,又要噴1—2次重水,每天噴水一次,每閃每平方米1l水左右,使黃豆大小的子實體迅速出土長大。噴水後,還要通風幾小時,然後減少通風,增加空氣溼度。

  出菇前期,即第一、第二、第三批大批菇出土後,當每批菇長到黃豆大小時,都要噴一次重水,每平方米噴水1l左右。以後每天噴1—2次,每次每平方米0.5—0.8l,噴水的時間最好在早我溫度較低時進行,這樣一直保持到採菇高峰之前。再以後,逐漸減少噴水量,每天噴水一次,每平方米噴水0.8—1l,直到下批小菇出土後,長到黃豆大小時再噴重水,這樣周而復始地進行水份管理。

  出菇後期,即第三批菇採收以後,蘑菇基本上不是成批生長了,這時期的噴水,要採取輕噴、勤噴、逐漸減少噴水量,每天每平方米噴水0.8—1l。

  噴水的技巧要求能均勻、全面、沒有乾溼不均勻的現象,噴槍口要向上或側噴,移動時速度要均勻而有規律,高低一致,不能亂掃或忽高忽低,嚴禁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動。 菇房內的空氣溼度,發菌階段控制在70—75%,出菇階段控制在85—90%為宜。

  ***三***通風換氣

  從復土到出菇這段時間裡,前期因蘑菇菌絲已將佈滿菇床或已長滿三分之二的培養料,其生長量較

  覆土前增大,呼吸作用比較旺盛,消耗的氧氣和排出的二氧化碳增多,這時應給予適當的通風換氣。 正常的氣候條件下,最好是採取長期持續通風的方法,根據蘑菇的各個生長髮育階段,菇房的結構、保溫、保溼效能等特點,選定幾個通風窗長期開啟。如果遇到特殊的氣象因子,如寒流、大風等,則以增減通氣窗的數量來調控通氣量,這種長期持續通風的方法,能使菇房內的環境變化幅度較小,保持相對穩定的空氣迴圈,以保持菇房內的二氧化碳含量低於0.08%,覆土層表面上的二氧化碳含量低於0.1—0.5%。沿用已久的定期通風換氣的方法,會使菇房內的小環境突然發生變化,由於短時間內溫度和溼度劇烈的波動,結果會經常造成小蘑菇生長不良,甚至成批死亡。

  為了防止外界的強風直接吹入菇房,在考慮留長期通風口時,不要選擇正對菇房的氣窗,最好是選留對著通道的氣窗,佈局也要能使整個整個菇房都達到對流的目的,避免出現死角。並且保證新鮮空氣不斷流入,使菇房內的CO氣體不斷排除***出***,以便保證蘑菇子實體下常形成。

  ***四***適期採收

  當蘑菇長到2cm以上,達到收購規格時就應該及時採摘,蘑菇產品的收購規格、質量要求,各地的罐頭廠都根據自己加工制罐的需要具體規定。

  一般的採收適期為菌蓋在2cm以上,菌幕尚未破裂之前,都屬採收適期。

  在採收期間,應每天及時採收,必要時可每日分上午和下午採收兩次,具體採摘方法是前期多采用旋菇法採摘,後期採用拔菇法採摘。

  每潮菇採收完畢以後,應停止噴水5—7天,待菌絲恢復生長以後,繼續進行噴水及其它各項管理工作。 通常採收第四批菇以後,大約是採收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時間,以後每批蘑菇的產量已經明顯地不如前幾批了。由於養分的消耗,每批子實體的數量和質量也開始下降了,採收的方法也逐步由旋菇改為拔菇,即採摘時,要把菇“根”下部連線的老化菌索一齊拔掉,因為這些老化的根狀菌索,已經沒有什麼再生能力了。

  剛採摘下來的蘑菇,要輕輕放在鋪有乾淨紗布或鋪有紙的藍子裡,以後用鋒利的小刀,整齊切掉菇腳。

  新鮮的蘑菇,質地非常脆嫩,無論在採摘、切根、搬運時都要注意輕拿輕放,絕對禁止亂丟亂拋!因為粗暴的操作,會使產品的檔次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