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黃連的方法

  黃連育苗生長期1年,移栽生長期4年,株高15-45cm。那麼怎麼種植黃連哪?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育苗

  1.採種與儲存。栽種2~4年的黃連均開花結果,採收季節為每年夏季,採收時將種子柄輕輕採摘裝入布口袋裡,陰乾,除去殼和雜物即得到純淨的黃連種子。種子休眠儲存期一般採取泥沙拌儲。用1kg黃連種子拌入3kg乾溼適度泥沙中,再用透氣布口袋裝封好放在陰涼通風處,隨時檢查,以手捏成團、手鬆散得開為宜,發現沙種過幹應噴灑少量清水保溼,等秋冬季再播種下地。

  2.整地與做架。黃連育苗地應選土質肥沃的生荒地,除去樹根雜草,用鋤頭淺挖深度10cm,以1.5m溝排溝開箱,將土壤整細整平。搭遮陽棚順著箱地中間每隔2米打一根木樁.木樁長約2.2m.頂端做成“Y”型便於搭放竹、木橫條枝丫遮陽。

  3.播種與遮陽。播種時間在深秋初冬為宜.每畝地用純種子約0.5kg,計泥沙種為2kg均勻撒播,然後用樹枝蓋在上面防日晒和雨淋,又可保溼防旱提高出苗率,促進苗壯苗齊。每畝苗圃地出苗10萬株,可移栽生產面積3~4畝。

  4.施肥與防病。苗期精管很關鍵,播下的種子在初去氣溫回升時開始萌芽生長,檢查發現60%以上種子已發芽變綠色時就應揭開覆蓋物,隨即將枝丫均勻地搭放在遮陽架上,接著清除苗箱上的枯枝落葉和雜草。等黃連苗長到4葉以上就可以增施苗肥,每畝用尿素0.5-lkg,幹撒或加水噴施均可,春夏秋冬各施一次。撒施草木灰可以預防白粉病,每畝可施50kg施後用竹、樹丫輕輕將葉面上的草木灰掃落,以免燒苗。如果苗發生了白黴病和白粉病,可每畝撒生石灰1kg也可以選用多菌靈25%可溼性粉劑兌成500倍液噴灑,也可交換使用託布津50%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洶,每隔5~10天一次,連噴2-3次效果良好。

  二、栽培

  黃連生長於海拔900~1500m地帶.喜陰少陽,需豐富的水分和養料,栽後4~5年可收穫。

  1.選栽壯苗。黃連秧苗可自己培育也可購買,一般選1~1.5年生的無病嫩苗、壯苗移栽最佳,產量最好,苗齡兩年以上為老苗弱苗,栽後產量較低,不宜選用。黃連生產地應選擇生荒地最好,因為生荒地較少長雜草和發生病蟲害,選地整地與育苗地基本相同,可適當留樹遮陽。

  2.精心栽秧。一年四季都可以栽植黃連秧苗,但以春秋為最佳季節,栽植方法是每株栽一窩、窩行距約15cm,正方形栽植,栽時用細土壓緊鬚根,苗芯與土壤表面平齊,不可栽得太深。

  3.除草上土。黃連的種植管理是奪取高產的主要保證,除草保苗,每年春夏秋共除草三次,冬季以覆土為主。黃連每年分櫱新長一批新芽露出土面,覆土能促使其根莖長勢茁壯,方法是將箱溝和地邊挖取肥沃土壤均勻撒在黃連箱上.覆土前先撒施一次底肥,每畝用草木灰50kg、複合肥50kg然後蓋土。

  4.追肥防病。春秋季是黃連生長旺盛期,也是營養需求量最大時期,去秋季各施一次尿素,每畝每次用5kg栽後兩年的黃連地要增施人畜肥,以促進其根生長。

  黃連種植技術

  一、選好林地

  一定要選廕庇度較大的林地,自然林樹種以終年不落葉的四季青最理想,以樹高3.3米左右的矮生喬木為宜;人造杉林地,以樹冠接連、樹高3.3米左右為度。坡度在20°~25°之間。以選腐殖質深厚、富含有機質、上松下實的土壤為佳,不宜選黏重的死黃泥、白鱔泥土。

  二、整理蔭棚

  對自然林應將林地枯枝、小樹、茅草全部砍掉,灌木、矮小喬木留下,並修去離地2米以下的小樹枝,廕庇度要保持在70%~80%之間。對於人工培育的杉木林,應選幼林地,基本上達到樹枝相連即可,有的地方若出現天窗,只需用樹枝插於黃連四周即可起到遮蔭作用。

  三、整地做畦

  整地之前,用木耙把表土上的殘枝、落葉、石塊耙出林外,林內竹根、小樹根以及茅草根要除淨,要注意挖時對樹根不能傷得太狠,切忌深挖。對於人工培育的杉林只要淺挖1次,揀去雜草根和石塊,樹周圍缺土的還要培土,不能讓根露在外面。下一步開溝做畦,自上而下開直溝,溝寬23釐米、深10釐米,溝底的泥土提放在兩邊畦上。

  四、移栽

  林下栽的黃連秧苗應選12片葉以上的兩年生秧苗。移栽時間,若是常青樹、針葉林地,清明節就可開始移栽;闊葉林地則待樹葉長出新葉後栽植。

  五、田間管理

  1.拔草追肥:畦面保持無雜草,做到除早除小。栽後第一年、第二年以施氮肥為主,後期以施磷、鉀肥為主。

  2.培土上泥:當黃連苗成活後,每667平方米***1畝***用餅粕肥25公斤拌薰火土薄薄地撒一層於畦面上,秋後結合施牛馬糞拌一些細土撒於畦面上,以後幾年每年夏秋季視其情況各上泥培土一層。

  3.揀枯枝落葉:每年秋、春季將凋落的樹葉仔細用手扒到黃連的株行距中間,上面撒少許泥土。

  4.削枝間伐:黃連栽後第一年只需透光20%~25%,第二、三年需透光35%~40%,第四年透光需增加到60%左右,第五年全部亮棚以促進地下幹物質的積累,這樣就需要逐年削枝。在頭二、三年,削除部分樹枝不會對樹木生長有影響,第四年削枝要增多,對自然林要採取打落部分樹葉或用藤條將枝葉捆起來,以增加林內透光度。人工培育的杉木林可根據林業技術規程,結合杉木林生長情況進行適當間伐、削枝,間伐時間應在林木停止生長、黃連尚未打苞發芽時進行,一般以在冬季進行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