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茶文化的論文欣賞

  茶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性,時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和正在發揮其自身的積極作用。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茶文化中茶藝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過對茶文化的角度對茶藝教育的研究物件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分析,最後闡述了茶文化與茶藝教育之間的關係,試圖為茶藝教育提供一種更有價值的理念與模式。

  關鍵詞:

  茶文化;茶藝教育;結構體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質行為文化與精神心理文化。隨著文化的發展進步,文化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形態,而是一套價值體系。茶文化正是這種文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茶文化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的代表,以茶葉作為基礎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演變,而且許多傳統的飲茶習俗還保留至今,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寶貴財富。隨著人類對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漸滲透到現代教育之中,成為一門專業化的教育課程。在關於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組織更科學有效的茶文化體系,構建茶文化的應用領域,是當前教育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茶文化發展的核心內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學者就呼籲應當將茶文化作為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茶文化有獨立的研究物件,有一定的研究內容,有標準的價值體系。茶藝是茶文化的主要組成內容,隨著茶文化的不斷髮展進步,茶藝教育已經成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內容。隨著當前茶藝活動的日漸繁榮,對於茶藝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許多高校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於是開設了茶藝課程。茶藝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礎。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領域

  茶藝教育作為茶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識,以滿足茶藝活動的各種需求。對於茶文化的研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區分。由於茶文化的發展現狀,如果要構建出一個統一完善的教育體系是不現實的,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可以構建不同的結構體系,使彼此之間相互補充完善。對於茶藝教育來說,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職業培訓,所培養的是專業型人才,是在科學系統化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會崗位,因此,只有以專業的茶文化知識作為支撐,茶藝人才的培養也要符合教育規律,要充分明確茶文化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關性,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2.1茶藝專業的目的是滿足社會需求

  隨著茶文化的發展演變,最先吸引人們關注的是飲茶的規範化和藝術化,即茶藝。茶藝不僅展現了茶活動的技術性,同時也更傾向於藝術性和思想性,茶藝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審美特性和藝術形態,因此被稱之為茶藝。茶藝的方式也十分豐富,無論是民俗生活還是普通飲茶活動都有茶藝的存在,人們在追求思想與精神的淨化與昇華時也有茶藝,在現代茶葉宣傳推廣中,茶藝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廣更為科學的飲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藝這種藝術形態中宣傳樹立茶品牌都成為當前茶文化的研究內容,茶藝是因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崗位,茶藝也成為專業人才就業的領域。茶藝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專門的職業與人才,而在他們背後,則是與茶文化內涵密切相關的科學進步,如果沒有茶文化的基礎與支撐,茶藝是無法真正確立起地位的。

  2.2茶藝專業課程的構成

  無論是從社會需求來看,還是從茶藝的結構層面來看,茶藝所涉及的學科內容十分豐富,主要的課程知識結構包括以下幾個系列。首先是茶葉學。茶葉學的課程主要可以分為茶葉種植、加工、茶綜合利用茶健康等內容。學科主要側重於茶的應用以及民族體質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經營學。主要是從經濟管理的角度研究茶產業的發展經營,主要包括茶葉外貿業務、茶旅遊等內容。再次是茶藝學,主要包括茶藝、茶具、茶道、茶俗等內容,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對飲茶的形式、制度和技術等方面進行研究。最後是茶史學,主要包括茶文化發展史、茶文學、茶與哲學思想等內容,是從不同的角度學習飲茶文化及相關的文學藝術研究。

  2.3茶藝內容的相關性

  茶藝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徵的專業教育,教育內容與知識結構的研究物件相一致,二者不僅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關聯性。首先,茶葉學是茶藝教育中的基礎內容,也是茶藝課程中的基礎內容,主要研究物件是茶葉,只有以茶葉作為科學基礎,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穩固的發展,茶藝教育才能經得起檢驗。茶葉也是茶藝教育中最具實物特徵的文化代表。茶葉的研究是極具知識性與藝術性的學科。其次,茶史是茶藝課程的主幹內容,研究物件是飲茶文化歷史。由於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學、文學以及哲學等綜合內容,厚重豐富的茶文化內涵,進一步促進了茶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再次,茶藝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主要以茶的行為實踐作為研究物件,因此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茶藝學是一門綜合的實踐學科,主要是以茶史為基礎背景,利用茶葉這一實物,演繹出豐富而具有創造力的飲茶方式,同時對茶葉的生產經營、經濟發展都有較積極的推動作用。茶藝是一門特殊的文化學科,也是體現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從茶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進一步豐富了茶文化的知識結構與表現形式。最後,茶經營學也是茶藝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研究物件是飲茶的經濟法則。經濟的發展與文化密切相關,學生在接受茶藝教育時,不僅要符合發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獲得專業的提升與肯定,並從職業發展中獲得經濟收入。茶藝教育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教養性,因此,將茶文化與茶經營學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夠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激發出更鮮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進茶藝的良性發展。

  3茶文化在茶藝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茶文化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通過茶文化的滲透,茶藝教育能夠與人類的本性更加協調,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獲得更好的融合發展。茶文化的價值與茶藝目標價值是相一致的,這也使茶藝教育的意義更具典型性。

  3.1真的價值

  茶藝教育是一門實物教育,是以茶文化為基礎,具有求真的價值體現。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客觀物質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葉為載體,通過對茶葉的質量鑑別、沖泡技術、品飲方法的學習和研究,對其內在的規律進行歸納總結,以獲得其真的價值所在。茶文化的這一價值體現在茶藝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茶藝作為一種茶文化藝術形態,在教育實踐中也要求學生要遵守物質求真的價值觀,以獲得更真實有效的科學規律,有助於對茶文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其次,是對健康的求真。茶不僅是人們生活中的主要飲品,更有益於人體健康,通過多項科學實驗證明,茶葉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茶的養生功能被不斷的推崇,使茶成為世界上的健康飲品之一。最後,是對歷史文化的求真。文化與歷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歷史,歷史也是文化,雖然歷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過茶文化延續歷史,使茶文化的歷史得以還原,從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實地看到中國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價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價值內涵,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導的至誠為德,儘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盡茶之性和盡茶具之性,即再遠大的理想也要通過實踐而實現,而在實踐過程中,要通過至誠來實成人與物的情感連線,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文化雖然是歷史的還原與再現,但始終離不開現代人的思想與感覺,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從特性到人性,最終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價值,這也是善的價值最形象的體現。茶文化不僅是文化的體現,也是人們價值觀的體現。只有滿足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茶習俗,才能與人們的生活意義相符合。同時,通過專業化的茶藝形態,能夠促進人們的完善生活,體現人們的價值觀,在繼承了歷史文化價值的同時更明確了生活的信念,使人們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義。茶藝教育既營造了一種獨特的茶文化氛圍,同時也為社會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樣。

  3.3美的價值

  美是人類的天性,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現,是人類對自由的想象與追求。茶藝中展現出的獨特藝術魅力正是茶藝之美的體現。茶藝之美是形式與內容美的統一,展示茶藝形式的同時也體現出其內在美。茶藝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環境的組成,茶藝的內在美實質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藝活動體現了一種人與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藝術表現。茶藝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與內在美。外在美主要體現在茶葉、茶具、茶環境、茶技藝之美。內在美是指茶體現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為基礎,以提升茶藝的修身養性之樂,實現人與茶的和諧。通過茶藝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豐富的人生情感,情順萬物、對應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體現了怡情養性的和諧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規範的美,是高潔的美,是自然的修養,是對於人生的無限憧憬與熱愛。

  4結束語

  茶文化是中華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是人們在幾千年歷史文化發展中形成的獨特藝術形態。以茶文化為基礎和支撐,為茶藝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樣本,使茶藝的外在形式和內在思想之美得以體現,對於學生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積極的影響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玲.關於中國茶文化學的科學構建及有關理論的若干問題[A].茶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茶文化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17-29.

  [2]莊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興茶業,促進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A].茶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茶文化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25-226.

  [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硃紅纓.以茶文化促進茶產業品牌經濟發展[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3***4***:18-24.

  [6]朱永興,王岳飛.茶醫學研究[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

  現代茶館設計中茶文化的作用

  摘要:

  現代茶館建築外環境設計是一種基於以人為本從茶客生活需求考慮的探索過程,對人文的關注是其核心,如此方能真正確立設計價值與設計方向。茶館建築外環境設計從適宜關懷入手,設計過程充分遵從整體性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並以關注人文、重視情懷作為出發點。本文采用多種不同的設計手法:從茶館外立面上進行合理分配與規劃、室外景觀設計都是體現茶館設計藝術風格的重要途徑,它是一種反應空間意義和古典色彩的渲染過程。

  關鍵詞:

  現代茶館;環境設計;茶文化;滲透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口的快速增長,能源年消耗量也從最初的1億噸標準煤當量增長到現在的160億噸標準煤當量,據估計,全球能耗到2020年將增長到大約195億噸標準煤當量。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汙染更是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像區域性地區出現的酸雨、霧霾天氣,正在一點一點地侵蝕著人類生存的最後一方淨土。同時,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是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它燃燒產生的氣體導致了溫室效應的加劇,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在嚴峻的現狀下,現代茶館環境設計尋求一種優質、高效、潔淨的模式也算是為環境保護做出的一種努力。

  1基於節約能源的茶館環境設計

  我國現在正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同樣需要依賴化石能源來保證經濟的快速發展。在2005年到2013年之間,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快速上升。特別是從2006年開始,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呈現急劇上升的態勢。2013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了375000萬噸標準煤,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能源消費國,而我國的國民經濟卻只是美國的1/10,能源消費與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面對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尋求可再生清潔能源代替常規能源是唯一出路。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自然界的風能、水能、生物能等都屬於可再生清潔能源,它們的使用不產生或極少產生汙染物,是一種理想能源。現在各國都在積極投入對可再生清潔能源的研究、利用,其中以太陽能的應用發展最為迅猛,預計到21世紀中葉,將會成為人類的基礎能源。在基於節能環保型茶館行業發展的帶動下,周邊地區人們的收入和住房需求都有所贈長,傳統茶館建築存在著新建數量居高不下,建築能耗節節攀升的問題。由於傳統茶館建房費用較低,追求的又是大而寬敞的住宅,因此造成了茶館實際面積超出使用面積過多,嚴重浪費了空間與資源。同時,茶館住宅建造技術簡單,缺乏規劃和專業人員指導,導致茶館建築的熱環境差,能耗高。特別對處於夏熱冬冷氣候區,住宅舒適性不僅要考慮夏季的防熱還要兼顧冬季的保溫,茶館建築的無序性、無理性、無科學性,勢必導致能源的嚴重浪費。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以農業發展為主的國家,其中農村人口占社會總人口56%的比重。不均衡的經濟發展、落後的整體經濟水平導致農村地區的能源問題表現的十分突出。傳統茶館建築的高耗能低效率的用能模式,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重大又深遠的負面影響,嚴重製約著傳統茶館的發展。資料顯示,我國傳統建築每年直接消耗的各種能源佔全國能源總消耗的一半左右,相當於5.6億噸標準煤。充分結合傳統茶館實際情況、採取多種能源互補的策略是現階段解決茶館建築用能問題重要突破口。因此,像太陽能這種安全、無汙染、易獲得的清潔能源在廣大地區具有良好的發展機會。經濟發展情況和能源使用情況是相輔相成的,我國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實現了一個快速增長,GDP年平均增長12.78%,同時能源生產情況的年平均增長值也達到了10.82%,能源消費年平均增長9.52%。2013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佔70.7%、石油佔16.5%、天然氣佔2.3%、可再生能源佔5.4%。可見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體,但同時我國很多省份煤炭資源緊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佔比不到10%。定位為低碳經濟發展先行區的茶館環境節能設計是符合國家戰略的區域性發展規劃的,它的發展對全國都具有重大影響。因此,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特別是在茶館建築設計中實現可再生清潔能源的利用推廣是區域發展的重中之重。

  2茶文化在現代茶館環境設計中的滲透與應用

  2.1茶館外遮陽環境設計

  夏季,茶館建築南向視窗面積太大,往往會造成房間過熱的問題,影響舒適性。在無遮陽措施的情況下,約有83.9%的太陽輻射熱透過玻璃進入室內,嚴重影響了室內熱舒適度。茶館建築遮陽方式分為內遮陽、外遮陽和玻璃自遮陽,其中內遮陽主要是採用窗簾等措施在室內進行遮陽防熱,此時太陽輻射已經透過窗戶進入了室內;外遮陽是在室外直接將太陽光擋在室外,太陽輻射沒有進入室內,主要有水平遮陽、垂直遮陽和綜合遮陽等。太陽輻射強度因時間、地點、朝向的不同而不同,通過遮陽夏季能阻擋不利的太陽輻射進入室內,防止過熱,減少製冷能耗;但同時也會妨礙茶館建築在冬季獲取有利的太陽輻射,而增加採暖能耗。因此遮陽的日期、時間、形式和尺寸都需要根據地區的氣候朝向以及茶館建築的特點而定。

  2.2茶館外牆保溫環境設計

  在茶館建築熱過程的諸多影響因素中,首先是外表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外牆在茶館建築圍護結構中佔比大,是接受太陽直射輻射最多的構件,由外牆傳熱造成的熱損失在整個茶館建築的熱損失中佔有近50%的比例,所以外牆的保溫是外圍護結構很重要的一部分。傳統茶館建築使用最多最廣泛的牆體材料———實心粘土磚,由於近年來國家節能環保意識的加強,實心粘土磚正面臨被淘汰的境遇,新型節能牆體材料將成為必然的趨勢。但在經濟條件不佳,資源貧乏地區,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粘土類牆材仍無法被取代。當前茶館建築對外牆保溫重視不夠,外牆基本未採用保溫措施,導致熱量散失巨大。針對茶館外牆無任何保溫措施的情況,筆者建議新型茶館建築方案中採取外牆外保溫複合牆體的構造方式。保溫材料採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聚苯顆粒保溫砂漿,牆體材料採用比較符合本土實際情況的空心粘土磚和灰砂磚。

  2.3茶館綠化環境設計

  現代茶館外部空間環境種植綠色植物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主要是因為鋼混建築給人帶來的感覺過於凝重,需要藉助植物綠化效果來保證茶館建築環境的協調性,也是茶館建築外環境設計的重要手段,同時還為茶客在外空間環境開展娛樂與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證。這種設計手段的初衷是以人為本,它給更多的茶客提供了迴歸生命本質的靈魂空間。我國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因此在茶館外環境綠化設計上應仔細考慮綠植顏色搭配,以保證在不同季節環境裡茶館建築能達到四季常綠、三季開花的效果。通常來說,茶館的外環境綠化設計在春天宜用連翹、迎春、碧桃等植物;夏宜紫薇、紫藤、合歡等開花植物;秋季則栽種黃護、楓、銀杏等樹種;冬季以雪松、臘梅、常青和在冬季開花的植物配置。綠色植物可以增加室內空間的魅力和樂趣。還可以配置一些外觀好看、顏色豔麗、古色古香的植被,也可以使用當地原有的植被來營造茶館強大的本地特色,使用植被和岩石進行綠化配置,創造一個充滿趣味和幽默的景觀場景。

  2.4茶館屋頂隔熱環境設計

  在夏熱冬冷氣候區,茶館建築外環境設計應以隔熱為主,其中以屋頂隔熱最為重要。屋頂是茶館建築中第二大耗熱大件,排在牆體之後,受到太陽照射的時間最長、強度最大,其室外綜合溫度比外牆還高。因此它不僅需要滿足冬季保溫,對夏季隔絕太陽輻射的要求更高,還要兼顧防水排水的要求。為了不致使炎熱季節下室內溫度過高,要儘量減少太陽輻射熱傳入屋面,需要使用通風屋頂來降低屋面溫度。平屋頂和坡屋頂是茶館建築外環境設計最常見的屋頂形式,其中坡屋頂是平屋頂的2倍。坡屋頂利用坡屋面下的三角形空間進行通風降溫;生態經濟區常年雨水較多,坡屋頂還能有效排除雨水。本次研究採用瓦材釘掛型坡屋頂,結構層為100厚鋼筋混凝土+擠塑聚苯板,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作用。通過改變擠塑聚苯板的厚度來改變屋面的傳熱係數,進而通過傳熱係數的變化來研究屋面對室內自然室溫的影響。

  2.5茶館小品環境設計

  茶館的存在意義在於為人們提供與一個心靈放鬆的地方,儘管人們幾乎都是在室內進行喝茶溝通,但室外的景觀小品能夠給人們帶來視覺愉悅的效果。通過在茶館建築外部搭設各類設施、修剪涼亭廊架等景觀小品,既可以滿足更人性化維度健身活動需求,同時也可以和周圍的茶館綠色景觀配置形成更好襯托作用。此外,在茶館外部空間環境中增設水景,建設一些當地特色的景觀亭。茶館供茶客休息、交流場所的座椅材料多采用木材,使用木材有助於增加人們的親和力,即便在低溫環境下,也不會讓客人覺得冷。戶外還可以採用荷葉、荷花、柳樹等元素塑造亭閣景觀,從而保證木質材料增加外環境空間的吸引力。藉助室外景觀小品使得茶館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提供顧客文化交流的平臺,如學習書畫、休閒娛樂場所。安排健身設施時需要充分考慮到位置的合理性,以保證為顧客提供全方位服務。還可以增添一些兒童娛樂設施,這樣更具吸引力和娛樂性。

  3結論

  我國茶館環境設計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歷史文化,並且承擔著為人們營造良好生活環境的多重屬性。作為人們日常居住的地方,茶館環境設計直接體現著茶客內心深處的精神需求,親切適宜的室內設計、溫馨宜居的室內氛圍無疑是眾茶客的心理追求。應該說,通過基於茶文化的建築思路,茶館環境設計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進行光熱轉換利用,並注意建築的防晒隔熱。在茶館環境設計中注重建築與自然、人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使人在茶館環境中感受到舒適典雅的韻味是設計者需要把握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吳玉涵.城市歷史地段作為商業步行街的景觀藝術研究[D].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8:12-13.

  [2]趙瑞雲.歷史街區商業步行街傳統特色營造[D].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9:33-35.

  [3]唐黎標.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建材發展導向.2014***24***38-39.

  [4]李花榮.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工藝淺析[J].城市地理.2015***1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