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知識入門視訊教程

  中華茶道的理想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結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終極追求,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

  1、神入茶境

  茶者在沏茶前用清水淨手,茶者要端正儀容,以平靜、愉悅的心情進入茶境,備好茶具,聆聽中國傳統音樂,以古箏、簫的樂聲幫助自己安靜心靈。

  2、展示茶具

  茶具有民間傳統茶具茶匙、茶鬥、茶夾、茶通,以及號稱“茶房四寶”的爐、壺、甌杯以及托盤。

  3、烹煮泉水

  適度的水溫,這樣最能體現茶葉獨特的香韻。

  4、淋霖甌杯

  淋霖甌杯也稱“熱壺燙杯”,就是先洗蓋甌,再洗茶杯。

  5、觀音入宮

  右手拿起茶鬥把茶葉裝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裝入甌杯。

  6、懸壺高衝

  提起水壺,對準甌杯,先低後高衝入,使茶葉隨著水流旋轉而充分舒展。

  7、春風拂面

  左手提起甌蓋,輕輕地在甌面上繞一圈把浮在甌面上的泡沫颳起,然後右手提起水壺把甌蓋衝淨。

  8、甌裡醞香

  茶葉下甌沖泡,須等待一至兩分鐘才能充分地釋放出獨特的香韻。

  9、三龍護鼎

  斟茶時,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夾住甌杯的邊沿,食指按在甌蓋的頂端,提起蓋甌,把茶水倒出,三個指稱為三條龍,蓋甌稱為鼎,稱“三龍護鼎”。

  10、行雲流水

  提起蓋甌,沿托盤上邊繞一圈,把甌底的水刮掉,防止甌外的水滴入杯中。

  11、觀音出海

  俗稱“關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迴均勻地斟入各茶杯裡,斟茶時應低行。

  12、點水流香

  俗稱“韓信點兵”,就是斟茶斟到最後,甌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到各茶杯裡,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

  13、敬奉香茗

  茶藝小姐雙手端起茶盤彬彬有禮地向各位嘉賓、茶友敬奉香茗。

  14、鑑賞湯色

  品飲茶湯,先要觀其色,就是觀賞茶湯的顏色。

  15、細聞幽香

  聞聞茶葉的香氣,那天然的茶香,清氣四溢,使人心曠神怡。

  16、品啜甘霖

  品茶味,品啜茶葉的韻味,有萬般特殊的感受。

  茶道的歷史說法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他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直到近年對茶道見仁見智的解釋才熱鬧起來。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其實,給茶道下定義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點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時,佛教也認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給茶道下一個定義,把茶道作為一個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祕感,同時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過用心靈去悟道時產生的玄妙感覺。用心靈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靜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淺魚讀月”,有的“月穿江底水無痕”,有的“江雲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無聲蛙自語”,有的“清江明水露禪心”。有的“疏枝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的則“雨暗蒼江晚來清,白雲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輪,映像各異。“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個茶人的心中對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