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茶道演講的文章

  中國茶文化的主體是人,茶是作為人的客體而存在的,茶是為人而存在的。中國茶文化被稱為美的哲學。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竹無俗韻,茗有奇香”,人們常說竹解心虛,茶性清淡,竹被視為剛直謙恭的君子,同樣茶也被詩人們賦予“君子之性”。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茶文化經過漫長的發展,糅合了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獨具特色,芬芳而甘醇。上品茶葉味醇韻雅,然必生於艱難之境。好茶必生於靈山,得雨露日月光華的灌養,汲天地清和之氣的潤養,是以其性善。順茶性,還其善,可現茶功,葆命延所,持之有恆,以達到明心見性之益。而茶道是經千年而成的烹茶飲茶的藝術結晶,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人們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故而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茶道的盛行,衍生出各家各派風格迥異的茶道講座,然其本質相通,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的享受。

  我喜歡周作人對茶道的解釋,“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可見其隨性之至。其實人之性與茶之性相近,真正的茶道不是附庸風雅,是行隨心性的一種淡然處之。在慵懶的春日,一個人的房間,品茗一杯,在嫋嫋白霧中看人生淡淡,茶水清清。何不妨在百忙之中,攜志同道合之友至儒鴻書院,聆半刻茶道講座,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閒,悠然自樂!

  2

  “熟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這是唐·皎然的詩句,他是《茶經》作者陸羽的忘年交,是一位詩僧,作了不少茶詩。這是《飲茶歌誚崔石使君》這首詩裡面的最後兩句。這首詩前面還有十六句,說的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這就是皎然說的茶道的內涵。

  與皎然、陸羽同時代的封演,在其《封氏聞見記·飲茶》有“於是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無不飲者”之記載。

  茶道這兩個字從現存的歷史文獻來看,最早就是在這首詩和這篇藝文中出現的。時間在唐代中葉,即公元8世紀。到了這個時候中國的飲茶之風已經大盛了,所以叫茶道大行。也就是飲茶之道大行,飲茶修道大行。

  前些年好多人誤解,說茶道是日本的,不是中國的。後來人們就找歷史資料啊,一看,那是八世紀的時候,你日本的茶葉在哪裡?日本的茶葉什麼時候從中國傳過去的,最後日本人也不得不承認。

  茶道源於中國,我們講八世紀,實際上它是文字記載的八世紀。而茶道作為一種思維,作為一種行為,作為一種文化,應該說在這個以前就慢慢形成了。到底前到什麼時候,講不清楚。到8世紀有文字記載了,那文字記載之前呢,肯定就有這種思維、這種行為了。文化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澱積。

  明·張源《茶錄》***1595前後***講了釆茶、造茶、辨茶、藏茶、泡茶、飲茶、品泉、茶具等很多問題。最後他講“茶道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 精、燥、潔為造茶、藏茶、泡茶之道。

  精 不是造茶的具體技術,它是造茶之道。 燥 不是藏茶的具體方法,它是藏茶之道。潔 不是泡茶的具體技藝,它是泡茶之道。這個潔的含義應該包括飲茶用的器具要洗的很潔淨,飲茶的環境要清潔清靜,茶葉本身就是乾淨之物,很潔淨。

  張源說的茶道與皎然、封演說的茶道內涵是不一樣的。精、燥、潔,茶道盡矣。就是說茶道的內容更完整了。即不僅是飲茶與修道了,還應該包括茶葉生產加工等內容。

  陸羽《茶經》問世後的800年間,我國茶葉生產的園藝、茶葉加工的工藝、品茶藝術的茶藝,有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張源說的茶道就是在這歷史時期園藝、工藝、茶藝基礎上的昇華。但是,對於廣大的茶葉消費者來說,茶道主要還是飲茶和修道。

  當代茶人吳覺農認為:茶道是藝術,是修身養性的手段。吳覺農是中國現代茶葉科學技術的鼻祖。陸定一稱他為茶聖,我稱他為茶人,中國茶業“洋務運動” 第一人,意思應該是一樣的,只是從不同的視覺來看這位老先生。

  當代茶人莊晚芳提出:茶道是通過飲茶而進行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儀式。 莊晚芳生前是浙江農業大學的教授他是中國現代十大知名茶人之一。

  中國現代十大知名茶人,還有我的老師王澤農、陳椽,還有方翰周、胡浩川、蔣雲生、李聯標、馮紹裘,現在還健在的張天福也是,共十位,中國現代茶葉科學技術的開山鼻祖。因為在他們以前中國的茶業,都還是屬於古代科學技術的範疇。

  還有人認為茶道是社交禮儀,修身養性,道德教化的手段;是思想和精神追求的特別風俗;是品飲悟道的過程;是通過飲茶獲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滿足;是指導茶藝的理念;是品茗的方法和意境。

  反正就是百家之說,你仔細看一看,大體的意思相差不是太大,但是各人的表述方式不一樣。

  茶道,就是藉助飲茶而修道。 茶道是以養生修德、修心、修性為宗旨的飲茶藝術。

  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統稱茶道三義。實際上在我看,最後那飲茶即道,內容比較空,主要還是前面那二條,飲茶之道,飲茶修道。我理解主要是這麼兩個方面,因為中國的文化有個特點,叫一二不過三,就在後面加一個,叫茶道三義,聽起來比較舒服一點。

  飲茶之道,煮、煎、點、泡。中國人喝茶最早是煮茶,其後是煎茶、點茶,最後是泡茶。我們今天喝茶的方法是以泡茶為主,那個邊銷茶、那個磚茶,還是要煮,泡也行,但是泡的沒煮的好。你看西藏的酥油茶它就是煮,煮過以後,再放在一個筒裡面,再加上奶油攪動,把奶和茶融合起來。

  飲茶修道。借飲茶以修行證道、體道、悟道。這個體道、悟道還要從唐· 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講起。詩文開頭講了飲茶之道後,再闡述飲茶得道的過程。“一飲滌昏寐……再飲清我神,……三飲便得道……”。就是第一飲,瞌睡沒有了,第二飲,再飲頭腦清醒了,三飲得道了。

  唐·裴汶《茶述》:“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緻和……越眾飲而獨高……人人服之,永永不厭,得之則安,不得則病。” 注意哦!它這個病不是現代臨床醫學說的病,是一種心病,心理狀態異常。

  這裡講茶的功效,八個字,精清、淡潔、滌煩、致和。“和”這個字,現在看來是我們茶文化整個價值觀念的核心,就是“和” ,所以他對茶的評價很高,唐代一般的飲料沒法跟它比,唯茶獨高。

  宋徽宗《大觀茶論》:“茶稟清、和、淡、潔、韻、靜之性,茶可修道立德。”你看這六個字裡面啊“和” 、“淡” 、“潔” 、靜這四個字,前面古人都有提到,他最後很明確的指出,茶可修道立德。

  這個宋徽宗作為一個皇帝啊,我說是一個無能的皇帝,但是作為一個茶人,他是大家都佩服的一個茶人,他這個皇帝就喜歡吃喝玩樂,所以他對茶特別的偏愛。

  明·朱權認為,“飲茶可以探虛玄大道,參天地造化,清心出塵,一甌通仙,終而得道。”一杯茶就可以跟仙人溝通了,終而得道了,這都是古人講飲茶怎麼修道,飲茶怎麼得道。

  中華茶道四要素,藝、禮、境、修。共四個字,第一個藝,茶藝; 第二個禮,飲茶的禮俗; 第三個境,飲茶的環境;第四個修,修身養性。

  茶藝,我們一般的講就是包括生產、製造、交易、品飲之藝。就是技藝、工藝、園藝的意思,這是廣義的。那麼狹義的茶藝,很明確,泡好一杯茶,鑑賞一杯茶。第一個你要會泡茶,第二個你要會欣賞這杯茶。你對這杯茶,你的感受能說出個一二三出來,你的茶藝基本功夫,不講達到很好,起碼也六十分,也及格了嘛。你把一杯茶泡好,一杯茶泡好喝過以後,你能說出你的感覺來,而且說的東西還大差不差。但是,你要想達到很高的境界,看來少則三五年,多則時間更長一點。

  我跟大家講老實話,我泡茶,我也泡不好,我喝茶還馬馬虎虎。人老了,感覺器官遲鈍了,多喝幾泡,還能找到點感覺,悟出點物理。特別好的茶,可一泡知韻,但這類極品、絕品,總是可遇不可求啊。

  茶禮,就是茶事活動中的禮法、禮節、禮儀。具體講就是人際關係規範、規則的具體化。喝茶要懂禮節,人家敬你一杯茶,你不能帶睬不睬的,要說謝謝,或者頭點示意。人家給你沖水,你手指在桌上輕輕地點兩下,這就是一種禮節。譬如,無我茶會,以茶會友,客來敬茶等,也都是禮儀。

  茶境,就是飲茶的環境。這個境,主要講外部的境,比如說古人喝茶,他就喜歡在大自然裡面,那個山上有個亭,亭子下面有條小河,那個水嘩嘩的淌,亭邊上有松樹,有鳥叫,很安靜。古代的許多品茶圖、茶詩,它都描述飲茶的環境。比較高雅的茶館,它環境應該是很安靜的,空間佈置應該有一定的特色,就是人在裡面一坐,心就慢慢靜下來了,喝茶才能慢慢的喝出感覺。

  還有人境、心境。明·張源《茶錄》:“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說的就是。

  茶修,就是在茶事活動中修身養性。古人講性命雙修,所謂修性,就是修心與修神,修命就是修身與修形。性命雙修,即身心雙修,形神雙修。

  不知道大家看茶藝表演的感覺怎麼樣,我看茶藝表演,開始也不大看得懂,說老實話,我原來對這個東西不是太感興趣,現在慢慢的比以前興趣濃一點了。你看那個茶藝小姐一出來以後,有的形很好,但是神沒有,我講沒有韻味。多年前在北京看他們茶藝表演,九個茶藝小姐,我之後跟他們講,今天這九個女士裡面,只有一個有韻味,我後來問他們說的對不對?他說這個女士已經泡茶做茶九年了,其他的都是新來的。

  怎麼樣,這個也是一種修啊。你只曉得什麼“鳳凰三點頭” 、“關公巡城” ,那不行的,就是說你對茶的理解,你對修身養性沒有到一定程度,你泡茶,你當個茶藝小姐,你當不好的。不是說你臉蛋長得好看,那一身衣服,老闆給你做一身漂亮衣服,那個也必要。但是其中很重要的東西,你對茶要理解,你對茶要愛它,你要慢慢去體會茶性。對吧!

  修身養性,叫性命雙修,身心雙修,形神雙修。你光講飲茶健康,這是修身,飲茶對心靈那種浮躁的調節,這個就是修心,你光講這個飲茶的操作,這是形啊。還有個神,還有個韻啊,這個神,可以把它理解成韻啊!

  關於茶道的基本知識就講這麼多了。以上說的這些基本上都是比較多的人認同的東西,不是我的東西。就是說茶道是什麼,是怎麼回事。我以上這個簡介,認同的人比較多不講百分之百吧,起碼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認同,這就是茶道。

  3

  人生如茶

  我的愛好一定要超出我的年齡很遠。也許,因為我的心不再年輕。從去年開始,我喜歡上了茶道。或許,現在我的技藝不十分精湛,或許,我的工具還很粗糙。但是,對於茶道我有了近乎信仰般的痴迷。閒來無事,伴隨著茶道音樂的旋律,由著自己的心情,沏一壺茶,即便是破屋陋室也能夠體會到這茶世界的風情萬種。沏一壺茶,就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浮世中摸爬滾打不見色彩的心,需要用甘洗滌,方使初心不改。看著茶葉在沸水中翻騰,就是一場人生的盛宴。起起伏伏就是生活,唯有在起伏間才可實現生命淋漓盡致的舒展。品茶之時,就是一次充滿了禪的詩意之旅。調動所有的感官,來體會茶的芬芳和世界的魅力。當所有程式都結束的時候,你會感受到你的心前所未有的寧靜,你會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

  一壺清茶,一把摺扇,一卷古書,雖簡陋但是承載了萬千的詩情畫意,承載了歷代文人詩意的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