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流失原因

  如今的年輕人大半都不懂喝茶,甚至不喝茶,茶道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的確茶文化起源於中國,發展在英國,盛行與日本,值得深思啊。中國文化在流失,智慧財產權保護遠遠不夠啊。

  保護茶道文化的措施

  ***一***將每年“穀雨”這一天定為“中國茶節”

  公曆的每年4月20日或21日為“穀雨”節氣。穀雨源自“雨生百穀”之說。古人認為,穀雨時節“楊花落儘子規啼”,“穀雨”到來意味著氣溫回暖、雨水增多,這時柳絮飛揚、桃花開放、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萬物茁壯生長。

  穀雨時節也正值春茶上市。民間認為,穀雨前後採製的春茶即“穀雨茶”清香怡人、滋味鮮活,是一年之中的佳品。民間還把在穀雨這天上午採摘的鮮茶葉做成的幹茶叫“穀雨仙茶”,“穀雨仙茶”是備受青睞和追捧的茶中極品。

  因而,“穀雨”是一年中與茶相關的最好的時節,各地採新茶、品新茶、茶葉展會等茶事活動不斷,故建議將每年“穀雨”這一天定為“中國茶節”。

  ***二***將神農氏尊為茶節的紀念人物

  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雲:“茶者,發乎神農氏”。說起茶的發現,人們自然會想到華夏太古三皇之一的神農氏嚐遍百草、以茶解毒、造福人間的故事傳說。神農氏在民間被認為是掌管農業、醫藥的神祇,能保佑農業豐收、人民健康。

  一個節日必須具有其特定的核心精神,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因此建議將神農氏塑造成茶和茶文化的精神象徵,將神農氏尊為茶祖、作為“中國茶節”的紀念人物。

  ***三***開展與茶相關的茶事活動

  在每年“中國茶節”這一天,圍繞“茶”舉行全民化的儀式和紀念活動。例如:舉行品春茶、賞春花、求雨等儀式化活動,向國人傳播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舉行茶藝表演、組織茶藝師大賽、茶知識大賽等活動,普及植茶、製茶、飲茶等知識,傳播茶德、茶禮、茶道等義理,以茶為渠道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

  ***四***申請“中國茶藝”為世界文化遺產

  “茶藝”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產物,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傑出貢獻之一。但是與很多曾經輝煌的傳統文化一樣,中國茶藝在當下日漸式微。與之相反的是,中國茶文化傳到日本、韓國後得到尊重併發揚光大。在日本,“茶道”表演作為接待外國元首的最高禮遇;在韓國,“茶禮”作為重要保護專案進行推廣。目前,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的影響力已及全世界。

  面對這樣的現狀,應加強中國茶藝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普及保護,通過積極申報“中國茶藝”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喚起國人對茶和茶文化的重新認識,並在全世界弘揚中國茶文化、傳播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