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茶道精神

  這些年來,茶文化還是挺熱的,茶道一詞也常常被提及。而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之書》的開篇說:“茶道是對塵世瑣事中隱藏之美的崇拜。它教導純粹與和諧,人際敬愛的奧祕,社會秩序的浪漫精神”。也就是調和人與自然、與社會、與整個世界的矛盾,在塵世中體悟美,獲得超塵的體驗。

  本質上,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如同禪修的體驗一般,茶道的過程是心靈的洗禮,讓人試圖拋卻人生的無奈,精神得到寄託。

  就像是在觀月圓月缺,看花開花落時,明白完滿是美,殘缺也是美,殘缺是永恆的常態,能做的唯有在殘缺中把理想一點點補全,或找到理想的另一種可能。

  茶,這個字仔細看來,是人,在草木之間。茶葉,大概是與人最親近的植物了吧。茶無論在故鄉,還是在遠方,在往昔,還是今朝,都呈現出無窮無盡的可能。

  北京的茶道介紹

  北京人愛飲花茶,北京蓋碗茶以花茶也就是北京香片為主要用茶。

  北京茶道為了使來賓能品飲到自己喜愛的花茶,特備四種不同的花茶供來賓選擇。

  北京茶道用具有:印有茶德的絹帕、掛絹帕的掛架、裝有四種茶葉的茶罐、蓋碗、清水罐、水勺、銅爐、銅壺、水盂。

  北京茶道程式如下:

  1.恭迎嘉賓

  茶博士致詞說:“中國是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又是茶的原產地和茶文化的發祥地。茶陪伴中華民族走過了五千多年的歷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客來敬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今天,我們用北京蓋碗茶為大家敬上一式東方名茶,祝願大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2.敬宣茶德

  茶博士說:中國茶文化集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於一體,是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北京茶道可歸納為四項內容:

  廉――廉儉育德。茶可以益智明思,促使人們修身養性、冷靜從事。所以,茶歷來是清廉、勤政、儉約、奮進的象徵。

  美――美真康樂。飲茶給人們帶來味美、湯美、形美、具美、情美、境美,是物質與精神的極大享受。

  和――和誠相處。同飲香茗,共話友誼,能使人在和煦的陽光下共享親情。

  敬――敬愛為人。客來敬茶的風俗造就了炎黃子孫尊老愛幼、熱愛和平的民族性格。

  3.精選香茗

  茶博士說:“中國茶按發酵程度可分為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和全發酵茶。北方人喜愛的花茶屬於綠茶的再加工茶,又稱香片。窨制香片常用茉莉花、蘭花、代代花、桂花等。窨制花茶要在三伏天進行,因為三伏天的茉莉花香氣最濃。今天,我們準備了茉莉毛峰、茉莉珍螺、茉莉春毫、牡丹繡球四樣香片供來賓選用。”

  4.理火烹泉

  5.鑑賞甘霖

  茶博士說:“好茶要用好水泡,這是愛茶人的古訓。現實生活中,用泉水、純淨水等泡茶,效果也較好。古都北京有不少名泉,如延慶的珍珠泉、臥佛寺的水源頭、八大處的龍泉等。今天,我們為來賓汲取了大覺寺的龍潭泉水,這種水硬度只有3度,碳酸鈣含量低。用這種軟水泡茶,可使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茶湯明亮透徹,滋味鮮活幹爽。”

  6.擺盞備具

  茶博士說:“自西周起,茶具就從食器中分離出來,成為我國器皿中的佼佼者。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茶的崇敬。飲茶文化推動了中國陶瓷業的發展,精美的陶瓷具又昇華了中國的飲茶文化。陶瓷器和茶成為代表美麗東方的一對孿生姐妹,享譽全球。選用茶具要因茶而異,沏泡花茶要用蓋碗。加蓋有利於保持香氣和清潔;茶碗呈喇叭形,可使飲茶人清楚地看到茶葉在碗中的形態;碗底淺可使飲茶人及時品嚐到碗根處的濃釅茶湯;碗託可以護手,又可保溫,更顯示出古都茶文化的考究與尊嚴。蓋、碗、託三位一體,象徵天、地、人不可分離。”

  7.流雲拂月

  茶博士說:“有了好茶好水好茶具,還要講究沖泡技藝。溫盞是泡茶的重要步驟,可以給碗升溫,有利於茶汁的迅速浸出。”

  8.執權投茶

  茶博士說:“北京蓋碗茶講究香醇濃釅,每碗可放幹茶葉3克。投茶時,可遵照五行學說,按木、火、土、金、水五個方位一一投入,不違背茶的聖潔物性,以祈求經人類帶來更多的幸福。”

  9.雲龍瀉瀑

  茶博士說:“泡茶的水溫因茶而異,沖泡花茶要用沸水。先注水少許,溫潤茶芽,然後再懸壺高衝,使茶葉在杯中上下翻騰,加速其溶解,一般注水七成為宜。”

  10.初奉香茗

  茶博士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飲茶習俗各不相同,各有千秋。江浙一帶喜歡以綠茶待客;廣東、福建、臺灣則愛用烏龍茶、普洱茶。富有民族特點的還有蒙古的奶茶、雲南的三道茶、湖南的擂茶等,真是五彩紛呈,美不勝收。今天,為來賓奉上茉莉珍螺茶,請品嚐。”

  11.陶然沁芳

  茶博士說:“在飲用蓋碗茶時,要用左手托住盞託,右手拿起碗蓋,輕輕拂動茶湯表面,使茶湯上下均勻。待香氣充分發揮後,開始聞香、觀色,然後緩啜三口。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之後便可隨意細品了。”

  12.泉入龍潭

  13.品評江山

  茶博士說:“評茶的方法有眼觀、鼻嗅、口嘗。茶的品味各不相同,花茶以形整、色翠、香氣濃釅為好。”

  14.百味凝春

  茶博士說:“在品飲之間佐以茶食,能更好地體會茶的韻味。今天,我們準備了茶點,雅號凝春,請來賓品嚐。”

  15.重酌釅香

  茶博士說:“茶要趁熱連飲。當客人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湯時,主人就應及時添注熱水。”

  16.再識佳韻

  茶博士說:“品飲花茶以第二泡的滋味最好,因茶中的有效成分已基本上充分浸出,故此時茶葉香釅濃郁,回味無窮。好花茶可以沖泡三開,三開以後茶味已淡,不再續飲。”

  17.即興誦章

  茶博士說:“茶能清詩思,助詩興。幾千年來,古人留下了幾千首茶詩,今人的茶詩也日見增多。在此,我們共同欣賞一首著名茶詩――唐代盧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清汗,平生不平事,全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18.書畫會賞

  茶博士說:“茶聖陸羽也有一首著名的茶詩《六羨歌》,抄錄於今天這幅《陸羽品茗圖》上。此畫出自陸羽故里湖北天門志清和尚之手。也許是陸羽24歲離家後再也沒有回去過的緣故吧,天門人民心中的陸羽如畫中所繪――永遠是年輕的。”

  19.盡杯謝茶

  20.嘉葉酬賓

  茶博士說:“為了向來賓表示敬意,我們特向來賓代表奉上一些茶葉,請笑納。”

  21.潔具收盞

  22.茶倉歸一

  茶博士說:“道家認為萬物的一生一滅都遵循著‘道’的規律,中國茶人自唐代開始就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古今茶人常把溫盞、投茶、沏泡、品飲、收杯、潔具、復歸視為一次與大自然親近融合的歷程,是茶道精神的體現。”

  23.再宣茶德

  24.致謝話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