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怎麼養

  斑馬魚別名藍條魚、花條魚。原產於印度和孟加拉國。 斑馬魚的體長4 ~ 6釐米,體呈紡錘形,顏色很漂亮。背部為橄欖色,體兩側為深藍色條紋,中間雜有金色或銀色的線條,花紋和動物斑馬的條紋相似,追逐起來,恰似一群斑馬賓士,故此得斑馬魚之美稱。以下就是小編和你介紹有關斑馬魚的養殖條件。

  繁殖特性:

  4月齡性成熟,5月齡體成熟,繁殖週期短,一般7天左右,一年四季都可產卵,產卵可達300~1000粒,成活率高。40日齡即可上市,市場價每條1元左右,成本低,養殖效益較顯著,是一種短、平、快的淡水觀賞經濟魚類。

  斑馬魚除了具有經濟、觀賞價值外,由於體小、卵大、卵徑1~1.5mm,繁殖週轉快,目前已成為研究脊椎動物***包括靈長類***胚胎髮育及對外界環境變化,如紫外線、重金屬鹽類、農藥、工業汙水、放射性物質等對人類影響的良好研究材料;是一種極好的實驗模式魚;是取代青蛙、果蠅、小白鼠等作為研究物件的優良試驗材料;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人工繁殖方法介紹如下:

  1 親魚培育 :飼餵親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高質量的受精卵。飼餵親魚用的飼料有活性飼料和配合飼料兩種,所飼配合飼料蛋白質應大於40%,粗脂肪大於3.5%,水分低於4%,鈣0.9%~1.6%,磷0.8%~1.4%,並新增適量對性腺發育有作用的物質,如ve、va、vd、微量元素鋅等,每天飼餵1~2次。繁殖季節,每週可增加投喂2~3次枝角類、橈足類,豐年蟲或開水燙過並研碎的小魚、小蝦等鮮活飼料。

  在飼餵時應注意:

  ①自來水預先存放2~3天。

  ②水質ph調到6.5~7.5。

  ③水的ph7~8。

  2 性別鑑定: 首先看面板,偏銀灰色的為雌性,偏檸檬色的為雄性。其次性成熟的雌魚體形豐滿,腹部膨大、鬆軟,仰腹可見有明顯的卵巢輪廓,手摸富有彈性。雄性斑馬魚腹部扁平,身材顯得修長。

  3 受精 :將親魚公、母分開飼餵2~3天***相互之間能夠看到,可在飼養箱中加一玻璃隔板,將公、母分開***繁殖時將公、母按1~2∶1比例放入產卵池中進行產卵受精。斑馬魚一般凌晨產卵,為防止親魚吞噬魚卵,可用網孔2~3mm的網將親魚限制在產卵池的上半部活動,以防止親魚吞吃魚卵。每條雌魚可產卵300~1000粒。

  4 人工孵化 :受精結束後獲得的受精卵要及時撈出,剔除異物,將眼觀有白色小斑點、畸形異常卵去除。然後將受精卵移入培養箱中進行孵化,溫度為25~28℃,溫差不能夠超過0.5℃。這期間可在解剖鏡下觀察胚胎的發育狀況,大約經過2天孵化,小魚就可出膜,剛出膜的魚苗游泳能力低,靜臥於水底。

  孵化時應注意:①虹吸出產卵池底的受精卵時要用直徑1cm左右的皮軟管,如果用硬質的吸管,有可對受精卵造成損傷。②孵化用水、清洗用水,水質要好,水溫相差不宜過大,要保持相對恆定,對受精卵來說,劇烈的溫度變化會引起胚胎死亡。③孵化期間每天要及時清除敗育卵,勤換水。

  5 加強飼養管理 防病治病 : 剛孵出的仔魚呈淡黃色,在解剖鏡下可見到跳動的心臟,流動的血液,腹部有一很大的、未吸收的卵黃囊。頭2~3天仔魚靜臥於水底,此時不需要飼餵。注意及時將卵膜和白色的死卵撈出,每天更換新水,將魚苗置於溫室內,溫度為25℃***可放在空調房間內***。3~4日齡時仔魚可自由游泳***平遊***並開始覓食,此時可用絹網取少許蛋黃在水中輕輕地攪動,至水微呈淡黃色。適當加喂鈣素母片、複方vb液、土黴素等,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喂要少量多餐,日喂3~4次。7~10日齡時加喂草履蟲,啤酒酵母等,3周齡投喂滷蟲的無節幼體,並逐漸添喂配合飼料。在飼餵過程中要注意水質的變化,勤換水,少喂勤添,以確保魚苗健康生長。  斑馬魚孵化期間病害較少。不乾淨水質可引起纖毛蟲等原生動物侵襲孵化卵,降低孵化率。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還是高溫和畸形卵引起的發育失敗,只有通過合理控制孵化溫度並及時清除畸形卵,才能有效提高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