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聰明地應對事業危機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人們在自己的成功面前總是容易沾沾自喜,失去了應有的警醒。在自以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的時候,離慘敗可能也就不遠了。樂極生悲,福禍互動,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暫時的成功往往似亂花迷人眼,看不到失敗這個達摩克利斯劍正懸在自己的頭上。如果沒有足夠的憂患意識,一時的成功帶來的可能只是更大的失敗。人生就是如此,最繁華處往往會最淒涼。
王安公司的興衰成敗意味深長,發人深省,以下是關於這個故事的詳細內容。
王安194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並在同年赴美深造。194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1年他把自己發明的“磁性記憶圈”專利權賣了,換來一筆數額不菲的資金。這是他經商的財力基礎,從那以後,他用自己多項勞動所得逐步在波七頓南郊開設實驗室,開始製造辦公室使用的電腦裝置。這一思路正應對了當時的市場需求,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時間裡,這家剛起步的小公司就獲利15000美元,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1955年,他建立王安電腦有限公司。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他以不急不躁的態度,適度發展的原則,頂住了激烈的市場競爭,為公司的發展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到60年代中期,王安電腦有限公司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百萬元大關,在電腦行業,它由山野中一文不名的無名小卒逐步登上大雅之堂。王安力求穩紮穩打,在站件腳跟的同時穩步發展。與此同時,他的思想也絕不保守,他敢於不斷推出新產品,第一部電腦排版機、第一臺電子計分器、第一架可寫方程式的計算器、無線電打字計算機的頻頻問世,使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他敢於向當時的電腦霸主IBM公司挑戰,用自己設計的優質的照相排版機、各類文字機和文書處理裝置,與IBM爭奪市場。1971年,由於新興的大規模積體電路即將問世,造成計算器價格暴跌,而且有跡象表明還將繼續下跌。而這時,計算器的銷售額佔到王安公司的70%。無疑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管怎麼做,都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因為一旦失手,就意味著滅頂之災。怎麼辦?是淘汰舊產品,尋找新市場,還是依然故我,蠻幹下去?在這關鍵時刻,王安認清形勢,果斷決策,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公司渡過了危機。與此同時,老競爭對手IBM公司,卻不肯更新換代,固守自己的傳統優勢領地。結果很悲慘:在這次市場衝擊中,IBM賠了70個億,另一家大公司則淪為破產戶。驕人的戰績令人振奮,但王安並沒有自滿。在突破百萬大關之後,王安又採取了兩項大措施:建立遍及全美的銷售網;把私營獨資經營改為公開發行股票。這兩項決策使王氏家族很快成為擁有5000萬美元的鉅富。緊接著,他又在世界各國設立經營銷售部,增加對外投資,設立新廠,還把亞洲區業務總部遷到香港,開拓亞洲市場,這樣,他的公司便成為名副其實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電腦王國。王安性格中的膽略、果斷在商海的競爭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與印證。1984年,王安成為第一個進入美國“名人堂”的亞裔科學家。作為亞裔人群中的一員,他沒有想到自己會在美國與發明電話的貝爾、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等人齊名名。
可是,在前進的道路上,王安未能擺脫“盛極而衰”的命運。隨著事業的發展,他的發掘意識、創新意識逐漸鈍化,開始變得故步自封、判斷遲鈍起來。80年代中後期,當IBM等把握時代潮流,開始致力於開發更廉價和具有更多功能的個人電腦時,王安還堅守著自己以中型電腦為主攻方向的思路與產業發展的重點,致使企業財源堵塞。在新的形勢下,好多電腦公司為適應客戶的要求,紛紛推出與IBM產品相容的個人電腦,從而大大方便了廣大客戶。面對這一嶄新的領域,王安卻固執己見,長期堅持生產與IBM公司產品不相容的電腦。公司之間的競爭演變成人與人交往中一種情緒化的夙怨,這單在公司形象上就引起了客戶的反感,致使公司客源大大減少。此時的王安還違背了自己當初建立的管理模式,不顧他人勸告,任命經營素質低下而又剛愎自用的兒子王菲德為公司總裁,讓一系列附屬性的家族企業急劇膨脹……諸如此類不得人心的措施的出臺與紛至沓來的失敗使得他眾叛親離。一時間,公司內矛盾四起,人才大量流失,勉強留下的人的創新熱情也日漸冷卻,破產的命運實難逃避。
王安電腦公司產生、發展、壯大、衰退和覆滅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創業與守業的辯證關係。在創業的過程中,人們保持著一種昂揚的鬥志和極為謹慎的工作作風。正是在事業領導人這種精神的作用下,對於企業執行中的風雨,他們往往能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但是在取得初步的成功之後,很多人的警惕性就明顯放鬆了,他們開始追求奢華和個人的享受,並不如以前那樣把企業作為自己對事業的追求,而是把它視為自己輝煌過去的見證。這樣下去,事業豈有不走下坡路之理!作為一種崇高的理想,對事業的追求應該一如既往,永不知足才行。
在事業的前進途中,危機時時相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需時刻警醒,保持學習、上進、創新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