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向同事表達善意

  展示你更全面性格特點,讓別人獲得關於你更豐富的資訊,從而對你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和親近。下面,提幾點建議,雖然都是細節,但作用非常顯著,也是許多職場新人容易忽略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參加團隊的私下聚會

  很多人聽到聚會,第一時間的反應,可能是:有沒有異性?沒有?佔不佔用下班時間?佔用?那我不去。

  實際上,參加小團隊的私下聚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帶團隊的時候,即使沒有經費,也經常自己掏錢,請團隊去吃飯,玩桌遊。

  為什麼呢?非常簡單,就是通過聚會這種「非正式渠道」,加強團隊的認同感。

  有一句話可能很多人聽說過:一起上課的不算朋友,一起翹課的才是兄弟。因為,跟上課相比,翹課是一種「非正式渠道」——它無關於社會認同、身份認同,在這個時候,你扮演的不是某一個社會角色和團隊角色,而是你自己。

  工作也是一樣的。

  在職場上,無論你能力多麼出色,業績多麼耀眼,你展示出來的,始終是作為「同事」的自己。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心裡都會有一個「圈子」:同事在一個圈子,朋友在另一個圈子。對於不同的圈子,自己的心理認同和行為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如何打破這種「圈子」的限制,讓同事更加能接受你?這就需要在工作之外的時間裡,多進行一些「朋友」之間的互動。

  所以,不要認為團隊聚會是浪費時間,很多時候,它是能真真切切增強團隊凝聚力的。

  當然,在具體的方式和安排上,可能要花費一些心思,不能強迫,也不能讓大家失去興趣。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二、多向同事請教問題

  作為一名職場新人,你跟老員工最有可能發生的接觸,莫過於請教問題了。

  但在實際工作中,我觀察到的是:很多新人從來不會主動問問題。即使會,也是向熟悉的人提問,甚至向招他進來的主管提問,不會主動接觸別的員工。

  你已經畢業了,我們都是一個團隊,不要那麼羞澀好嗎?

  實際上,向老員工請教問題,是有很多好處的。

  一方面,這可以令他產生成就感。沒有一個人會拒絕表現自己的機會。

  另一方面,這相當於釋放一個善意的訊號:我願意向你學習,希望你能不吝賜教。也就相當於主動向老員工表示友善——這一步一定要你主動,別人是沒有任何義務主動向你示好的。

  進一步,當他幫你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後,你可以適時地請他吃頓飯,表達一下感激——這就進一步深化了兩人之間的關係。

  更別說,在吃飯的時候,還可以透過聊天,瞭解對方的喜好、習慣,瞭解公司和團隊的基本情況,等等。這就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進階過程。

  不要害羞,也不要吝於向人請教,很多時候,即使你真的沒有任何問題,也要懂得進退——這是一種社交禮儀。

  當然,要有基本的情商。不要選擇人家忙的時候請教,要懂得觀察氣氛,選擇較為和緩、工作沒有那麼緊張的時候,才可能有效果。

  三、學習團隊的溝通模式

  不同的團隊有不同的溝通模式。包括但不限於工具、時間、節奏、口頭禪,等等。

  團隊平時在群裡聊天的時候,不妨多發言,不要潛水。聊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時,也不妨多說幾句。但是,要注意,不能破壞氣氛。

  這點可能比較抽象,舉個例子吧。

  有次在群裡看別人聊天,有個主管講了個東西,裡面有個小錯誤,但不重要,而且團隊平時都嘻嘻哈哈慣了,大家並沒有在意。

  這個時候,有個新進來的小朋友突然站了出來,非常認真地說:不對啊,我記得不是這樣吧,應該是 balabala ……

  主管也沒有在意,隨口說了句,喔,那可能是我記錯了吧。

  然後這孩子為了證明他說的沒錯,還特地轉了篇文章,發到群裡,說,大家可以看看,文章裡面有提到……

  頓時氣氛就有些尷尬。

  這個例子中,其實重點不是情商,也不是他不會說話,而是他沒搞懂團隊的溝通模式:大家就是隨便說說罷了,根本沒人在乎這個事情。

  同樣,如果你在一個充斥 90 後、整天「23333」的群裡面做老幹部發言,會有什麼效果?——只會讓人覺得違和,不協調而已。

  語言,是一個人表現在外最直接的東西,也是最容易被圈子排斥和接受的方式。學會一個圈子的語言形式,你其實就已經進入了這個圈子。

  記住,永遠是你要去適應團隊,而不要讓團隊適應你。

  越是溝通不暢的人,越是要去接觸

  這一點是很多職場新人常常忽略的。

  很多人都會順其自然,跟自己聊得來、性格相投的人走得最近,自然而然地把對方當成最能信任的人。

  但這樣會有一個問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那就是圈子。

  所有的辦公室,多多少少都有著不同的圈子。你加入了一個小圈子,就相當於遠離了其他的圈子。

  所以,越是平時溝通不暢的人,越是跟你沒什麼話可聊的人,越是要創造機會去跟他對話。

  一方面,這是對於「圈子」的一種平衡——你至少做出了一種姿態,那就是中立。

  另一方面,沒有人能夠保證,你的工作不會跟其他人、乃至於關係不佳的人發生交集。這個時候,平日裡的疏遠和陌生,就會對協作過程中的溝通產生影響。

  最優秀的人,是能夠讓每個人都覺得他可靠、而又沒有威脅的人。

  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仍然需要朝這個方向前進。這會減少很多可能的麻煩。

  寫在最後

  其實,在一個團隊,要想長久地待下去,並且有成就感,沒有什麼比「歸屬感」更加重要。

  歸屬感從哪裡來呢?它不會憑空產生,你也沒法指望別人主動來接納你,你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嘗試,去跟團隊的夥伴打好關係,儘早融入團隊之中。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主動。你需要抓住各種細節,潛移默化地管理好別人對你的印象。

  畢竟,絕大多數的改變和提高,都來自於日常生活中,各種不起眼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