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成就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取得成功是最幸福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興趣與成功的事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興趣成就成功的事例篇1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衚衕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興趣成就成功的事例篇2

  腦袋神奇,被喻科學家中的科學家的科學巨人,求學的經歷,一點也不神奇,甚至被當做「低能」看待,四、五歲還不太會說話,喜歡靜靜的坐著,常常發呆,父母一度以為他有智慧障礙。

  小學的成績表現,果真一如預言的糟透了,除了數學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遠的最後一名,老師甚至對家長直言:「做什麼都一樣,反正你的孩子將一事無成」,朽木終於被退學,連中學畢業證書都沒拿到。

  愛因斯終究還是成功了,歷經許許多多的波折,他進了瑞士蘇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成功的兩個關鍵是叔叔的慧眼與父母的充分信任,他的工程師叔叔,讓他對數理愈來愈有興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堅信兒子一定會成功,讓一個曾被當成***的孩子,開展出光明的人生新旅程。

  興趣成就成功的事例篇3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自小跟父親王羲之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祕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裡的十八口水缸說:“祕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王獻之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下決心再練基本功,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型,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因為他嫌獨生子寫的“大”字架勢上緊下鬆。母親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是像你父親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從此,他更加下工夫練習寫字了。

  興趣成就成功的事例篇4

  從小,祖沖之的小腦袋裡就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對於天地之間的祕密非常感興趣。

  有一天,祖父帶祖沖之去拜訪一個精通天文的官員何承天。何承天很喜歡聰明伶俐的祖沖之,就問祖沖之:“研究天文不但很辛苦,而且既不能靠它升官,也不能靠它發財,你為什麼還要鑽研它呢?”

  祖沖之挺著小胸脯說:“我不求升官司發財,只想弄清天地的祕密。”

  打那以後,祖沖之經常去找何承天研究天文曆法和數學,還研究各種機械造等,通過刻苦的鑽研和豐富的實踐,祖沖之終於成為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興趣成就成功的事例篇5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1.名人因興趣而成功事例

2.耐心成就成功的名人事例簡短

3.點滴積累獲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4.關於名人由興趣而成功的作文

5.關於興趣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