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有何基本程式

  茶道是喝茶時候的感悟,茶道的程式是指喝茶的一個過程,雖然網路上很多關於茶道的程式文章,但對茶道的程式按順序來仔細說的卻沒幾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基本程式,一起來看看。

  茶道基本程式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的沖泡水溫

  據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後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 。***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鬆緊、大小有關。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

  具體說來,高階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價值;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浸出,結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於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於原料並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煎煮後,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後就可憑經驗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