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收藏方法

  黑茶因其可長期存放且愈陳愈香,是能喝的古董和極具升值潛力的藏品,那麼,怎樣收藏黑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品質是第一位的。黑茶不管賦予它多少功能和附加值,但萬變不離其宗,它的本質是食品。選取優良品質的茶是收藏的基礎。現在黑茶包裝十分講究,黑茶的競爭演變成包裝的競爭,脫離了根本。採訪過程中,黑茶收藏專家告訴記者,一片茶在手,一要觀其形,看稜角是否分明,條索是否密緻。二要察其色,顏色是否正常,是否過度發酵,是否紅綠茶改制,是否黴變。觀湯色,沖泡之下原形畢露,不同品質不同品種不同年份的茶湯色不同,還要反覆沖泡看其耐泡性。三要聞其香,是否有黑茶獨有的香氣。善於區分陳香與黴味,對有異味和有奇香的茶都要警惕。四要嘗其味,真正的行家憑三寸不爛之舌***便知茶的品質與大概年份,收藏黑茶必須練就這副本領。

  第二,新老梯次收藏更為重要。追尋老茶是所有藏家的本能。一味追求老茶,收藏之路便愈走愈窄。就黑茶而言,新與老相對而言,今天的新茶便是明天的老茶。五年一個週期,喝老存新,年年享用老茶,進入良性迴圈。眼下市面上有些所謂老茶盡是貓膩,包裝作舊作偽、過度發酵或者改制重做冒充老茶、新老原料摻和等等。

  第三,儘量成系列收藏。收全讓藏品成一個完整的系列,這是有成就的收藏家的成功之策。舉例說明,知名企業的產品儘量收全,或者在一個時間段內該廠出品的茶收全。本身是成系列開發的產品要無遺漏地收藏,比如白沙溪茶廠的迎奧運系列。進行分類收藏,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安化黑茶的三磚三尖一卷***黑磚、茯磚、青磚,天尖、貢尖、生尖,花捲即千兩百兩***,選取其中一類或幾類收藏。

  第四,有獨特意義存世量小的茶不可放過。其一,紀念茶。每年各茶廠出品的各類紀念茶都應囊括進來;其二,獲獎茶。獲獎茶多為優質茶知名度隨獲獎而攀升,認可度高,容易接受;其三,絕版茶。絕版的已經後不見來者,類似於80年的猴票,升值是必然的;其四,限量茶。古玩的價格是與存世量成正相關的,存世量小,價格就高。

  黑茶收藏要點

  品質是第一位的

  黑茶不管你賦予它多少功能和附加值,但萬變不離其宗,它的本質是食品。選取優良品質的茶是收藏的基礎。現在黑茶包裝十分講究,愈來愈漂亮。黑茶的競爭嬗變成了包裝的競爭,脫離了根本。現在一些茶商為了討好顧客在包裝上大做文章。劣質茶配上高檔包裝照樣矇混那些不懂茶的消費者,此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因此,收藏黑茶,你首先要花真功夫識茶懂茶。黑茶的品質有著客觀標準。

  片茶在手,一要觀其形,看稜角是否分明,條索是否密緻,含梗是否適度。

  二要察其色,顏色是否正常,是否過度發酵,是否紅綠茶改制,是否黴變。觀湯色,沖泡之下原形畢露,不同品質不同品種不同年份的茶湯色不同。還要反覆沖泡看其耐泡性。

  三要聞其香,是否有安化黑茶獨有的清香,區分茯磚茶的菌香老茶的陳香。善於區分陳香與黴味。對有異味和有奇香的茶都要警惕。

  四要嘗其味。真正的行家憑三寸不爛之舌***便知茶的品質年份,收藏黑茶必須練就這副本領。

  老茶固佳,新老梯次收藏更為重要

  追尋老茶是所有藏家的本能。但是,湖南黑茶過去一直是以邊銷為主,內地飲者蓋寡,有年份的老茶存世量少。一味追求老茶,收藏之路便愈走愈窄。就黑茶而言,新與老相對而言,今天的新茶便是明天的老茶。黑茶不像青花粉彩瓷器,沒有上百年的歷史不算老貨。黑茶五年以上其價格是新茶的數倍。陳化時間短,茯磚陳化三年,千、百兩五年口感就可以了。

  因此,要每年收藏一批新茶以待陳化。五年一個週期,喝老存新,年年享用老茶,進入良性迴圈。況且,片面追尋老茶極易上當受騙。眼下市面上有些所謂老茶盡是貓膩,首先,包裝作舊作偽,生產日期標註提前;二是過度發酵或者改制重做冒充老茶;三是新老原料摻和等等。

  另外,黑茶收藏一定要有量的概念,具有條件的應該批量收藏新茶陳化。即使你家有老茶而沒有一定量也無濟於事,僅供把玩而已。

  儘量成系列收藏

  儘量收全讓藏品成一個完整的系列,這是有成就的收藏家的成功之策。系列藏品比之單品收藏隨意收藏,其價值不是成算術級數而是成幾何級數增長。

  一是知名企業的產品儘量收全,或者在一個時間段內該廠出品的茶收全。二是分類收藏。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安化黑茶的三磚三尖一卷***黑磚、茯磚、花磚,天尖、貢尖、生尖,花捲即千兩百兩***,選取其中一類或幾類收藏。

  是有獨特意義存世量小的茶不可放過

  其一,紀念茶。

  其二,獲獎茶。獲獎茶多為優質茶知名度隨獲獎而攀升,認可度高,容易接受。

  其三,絕版茶。絕版的已經後不見來者,類似於80年的猴票,升值是必然的。

  其四,限量茶。古玩的價格是與存世量成正相關的,存世量小,價格就高,元青花罐鬼谷子下山拍賣2.3億人民幣天價就與其存世量有關。據權威認定,全世界元青花僅有200餘件。宋代汝瓷鈞瓷屢創拍賣天價亦是稀為貴所致。黑茶亦然,限量茶因產量小,幾年後一片難求,這樣的茶“一片頂兩片”甚至十片,收事半功倍之效。

  茶典籍茶具收藏不可或缺

  茶典籍記載著我國黑茶的嬗變,是黑茶的經濟史和文化史,對我們研究黑茶歷史、提高黑茶鑑藏水平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如彭先澤先生民國29年出版的《安化黑茶》和1950年出版的《安化黑茶磚》二書,就係統記錄了安化黑茶的產地、種類、品質、栽培、採摘、複製、貿易、捐稅、茶人、茶俗等,是一部黑茶發展史,是黑茶收藏愛好者的必修之課。

  茶具,也是黑茶收藏的必然延伸。茶具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西漢辭賦家王褒《憧約》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說。中國的茶具經歷代改進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亦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馳名中外,為歷代藏家所青睞。茶具除杯、壺、碗、盞、碟、盤外,還有幾十種;材質除陶瓷外有青銅、玻璃、金屬、竹木等。《云溪友議》說陸羽造茶具24種。宋代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均有大量茶具。始創於明代中期的紫砂器更是引領我國茶具風騷幾百年。1979年香港來大陸採購紫砂名家壺,顧景舟的一把才300元左右、周桂珍何道洪的150元左右,其他75元左右,1982到1985年顧景舟的2500元,2000年以後達到20萬,現在到了一千多萬,漲了幾萬倍。說明茶具收藏前景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