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品茶知識有什麼

  現在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茶了,但是品茶知識喝茶湯,不懂得品茶那就是太可惜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品茶知識,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品茶知識:綠茶飲用方法

  綠茶在中國南方地區非常流行,是人們普遍愛飲的茶類,其飲法也隨不同茶品、不同地區而異。

  高階綠茶***包括各種名茶***,一般習慣於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以顯示出茶葉的品質特色,便於觀賞。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採用瓷質茶杯沖泡。瓷杯保溫效能強於玻璃杯,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較濃厚的茶湯。低階茶葉及綠茶末,又多用壺飲法,以便於茶湯與茶渣分離,飲用方便。

  江浙一帶,人們大多喜歡龍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階眉茶。飲用時,十分講究茶具的潔淨和用水的質量。

  茶文化的品茶知識:烏龍茶飲用方法

  烏龍茶採製工藝有許多獨到之處,而泡飲方法更為講究。

  中國福建、廣東兩地都偏愛烏龍茶。特別是閩南人、潮汕人,在喝烏龍茶時,對茶品、茶水、茶具和沖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等烏龍茶上品;泡茶時選用的是甘淨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緻,稱為「四寶」,即:玉書煨***開水壺***、潮山烘爐***火爐***、孟臣罐***茶壺***、若深甌***茅杯***。玉書煨是扁形的簿瓷壺,能容水4兩;潮山烘爐,用自鐵製成,小巧玲瓏,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欖核當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煙味冒入壺口;孟臣罐多出自宜興,顏色以紫為貴,容水約2兩;昔深甌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過二三錢,多用景德鎮等地產品。飲茶時,把爐子放在牆邊,上擱玉書煨煮水,同時用清水洗滌茶具;當水汽從煨日徐徐冒出時,即用沸水燙熱孟臣罐和若深甌,再把鳥龍茶放入罐內,茶量約佔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衝入開水後,用壺蓋颳去面上浮沫,然後把蓋蓋上,再用開水在蓋上淋浴,並把若深甌燙熱;二三分鐘後,把茶湯均勻地傾入各個杯中,通常一壺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傾一半,周而復始,逐漸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湯氣味均勻。這時,一邊慢慢品啜,一邊又把清水放入煨裡,準備沖泡第二壺茶。這種泡法,液色極濃,揭開壺蓋,只見滿壺茶葉,湯量卻很小。一隻若深甌只能容二三錢茶湯,也許不滿一口,不過此飲法可細細品嚐,回味悠長,滿口生香,此飲法亦稱功夫茶。

  品飲烏龍茶時,拿看茶杯,從鼻端慢慢移到嘴邊,乘熱聞香,細品其味。特別是武夷巖茶和鐵觀音有一種茶香,聞香時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遠及近,來回往復,即覺陣陣茶香撲面而來,品飲時甘香適口,餘韻不絕。

  茶文化的品茶知識:白茶飲用方法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用白瓷茶具沏泡,可以觀賞竹鄉春天般的水色;用玻璃杯沏泡,可以盡情欣賞曼妙的茶舞;用紫砂壺沏泡,可以充分享受茶之清醇內質。

  先以沸水溫具,再置茶,量約5克。建議用下投法***先置茶,再入注水***,水溫不宜過高,以85度左右為宜。過高則茶芽易蒸熟,湯色會發黃,並且影響口感。注水以七分滿為宜,留三分人情,聞聚集之茶氣。每次續水前宜“留根”***即留有蓋過茶葉的茶水***,這樣下一巡茶仍然可以持續前一水的清雋。前道茶出水宜快,後道則可依次放慢出水時間,這樣可以儘量保持茶湯滋味的一致。聞香可分為熱、溫、冷之“三香”,茶喝完後,可以取出葉底,嗅其冷香,領略沁人冰韻。

  茶文化的品茶知識:紅茶飲用方法

  從使用的茶具來分,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杯飲法,一種是壺飲法。一般說,各類功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和速溶紅茶等,大多采用杯飲法;各類紅碎茶及紅茶片、紅茶末等,為使沖泡過的茶葉與茶湯分離,便於飲用,習慣採用壺飲法。

  從茶湯中是否新增其他調味品來劃分,又可分為「清飲法」和「調飲法」兩種。我國絕大部份地方飲紅茶採用「請飲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調料。但在廣東,有些地方要在紅茶里加牛奶和糖,使營養更豐富,味道更好。在中國西藏、內蒙古,這種飲法更為普遍,稱之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飲法是:

  先將茶葉放入預先燙熱的茶壺中,衝入沸水浸泡約五分忡,然後把茶湯倒入茶杯中,衝入適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壺中泡過一次的茶渣,一般棄去不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