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特點

  陳氏太極拳,是 太極拳流派之一,分 老架、新架和小架三種,清初 陳王廷約1600~1680創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剛柔相濟

  剛和柔,兩者是相互對立的,然而陳氏太極拳確把剛勁和柔勁揉和在整個套路的始終。一招一勢剛中寓柔,柔中寓剛,達到剛柔相濟的標準。為什麼太極拳的勁力要以剛柔相濟為標準呢?因有剛而無柔的勁缺乏韌性,易折易損;只有柔而無剛的勁因失去爆發力也無技擊的實用價值。只有剛柔相濟,在實踐上才有較高的意義。陳鑫雲:“是藝也,不可謂之柔,亦不可謂之剛,只可名之為太極。太極者,剛柔兼至而渾於無跡之謂也。”

  2、快慢相間

  快慢相間是陳氏太極拳的一個顯著特點。為了體現太極拳的節奏感,打拳速度要快慢相間,即有快有慢,忽快忽慢。不僅一套拳有快有慢,有高潮,而且一個拳勢,甚至一個動作,也要有快有慢。這樣,打拳既不累,不平板,又易引起興趣,做到活潑潑地汗流而不氣喘。從技擊上看,這種快慢相間的鍛鍊方法,利於增強發放彈抖勁過程中的緩衝力與爆發力的結合,並且有利於迷惑敵人。正如陳鑫所云:“虛攏詐誘,只為一轉。”當然,在學習和練拳過程中,快慢可以由練拳人自行調節。例如:一路拳比二路拳要慢;習拳時慢,發勁時快;練套路時慢,練單式時快。習拳時必須慢,慢方可動作到位,勁力到位,處處規矩。練單式則必須快,快方可練速度,練力量,以增功力。而且要注意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做到慢而不呆滯,快而不丟,快而不亂,快而不丟纏絲勁,不丟動作,不忘輕沉兼備;快而不失沉著,慢而不可間斷。

  3、陰陽相合

  宇宙萬物皆具陰陽,都有陰陽對立、互根、消長、之屬性,這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乃至無窮的運動規律,天地人都無不受著這個規律的制約。這種規律也存在於人體內部及人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中。人的生理、病理、生長、消亡都無不存在著這種週期運動的規律性。陰陽五行是創編太極拳的理論基礎,因此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處處都會體現陰陽,只有堅持努力練習,達到陰陽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高度境界,才能全面發揮太極拳真正的作用,正所謂陳鑫之精闢論斷“…唯有五陰並五陽, 陰陽不偏稱妙手,妙手一運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遭著何處何處擊,我亦不知玄又玄。”

  4、內外兼修

  導引和吐納是我國源遠流長的養身術,早在公元前幾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記載。漢初淮南子劉安就編成《六禽戲》,漢末著名醫學家華佗有改為《五禽戲》,他模仿禽獸的動、搖、屈伸、仰俯、顧盼、跳躍等動作,並結合呼吸運動,進行療病保健的鍛鍊,是後來氣功和內行功的先導,也是道家養生學的基礎。陳氏太極拳把導引、吐納術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協調動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內外兼修的內功拳運動。這不僅對強身健體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對提高拳術的搏擊技巧也是一個創造性的發展。

  5、螺旋纏絲

  太極拳的纏絲勁是指打太極拳時,在走弧線過程中,蘊藏的一種好像螺絲似的旋轉勁。纏絲勁是太極拳的精華,太極拳能夠以小力勝大力,以慢制快,全在於纏絲勁。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一種特殊的練法,陳王廷的《拳經總歌》開首兩句:“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就是指這纏絲勁。陳氏太極拳結合力學和經絡學的理論,採用螺旋纏繞的運氣方法。從技擊上來講,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從生理上來講,經絡是指佈滿人體的氣血通路,源於臟腑,流於肢體,臟腑經絡氣血失和,則陰陽失調而生疾病,和則氣血流暢而強身延年。太極拳結合經絡學說,以拳術與導引吐納為表裡,拳勢動作採取螺旋纏絲式的伸縮旋轉,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內氣發源于丹田,以腰為軸,節節貫串,微微旋轉,使腰隙兩腎左右抽換,通過旋腰轉脊,纏繞運動,佈於全身。通任、督兩脈,上行為旋腕轉膀、下行為旋踝轉膝,達於四梢,復歸丹田,動作呈弧形,圓活連貫,一招一勢,承上啟下,一氣呵成。這種系統的運氣方法是極符合經絡學說的道理,也是其它各家拳法和體育運動所沒有的。

  6、意識、呼吸、動作三結合

  陳氏太極拳是內外兼修的內家拳術,內家拳術的動作都是在意識的引導下進行的。陳鑫拳論說:“打拳心為主。”“妙機本是從心發。”“運在心、此是真訣。”“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問:執行之主宰?曰:主宰於心,心欲左右更迭執行,則左右手足即更迭執行;心欲用纏絲勁順轉圈,則左右手即用纏絲勁順轉圈;心欲沉肘壓肩,肘即沉,肩即壓;心欲胸腹前合,腰勁塌下,襠口開園,而胸向前合,腰勁剎下,襠口開園,無不如意;心欲屈兩膝,兩膝即屈,右足隨右手執行,左足隨左手執行,兩膝與左右足皆隨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不得不從乎心也。吾故曰:“心為一身執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與動作的關係。又云:“打拳以調養氣血,呼吸順其自然……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 輕輕執行,默默停止,惟以意識執行。”由此可知,意識、呼吸和動作三者的密切關係。在走架子時,一舉一動都是在意的指揮下,將手、眼、身法、步法的協調動作和呼吸有機的結合起來,開呼蓄吸,順其自然,心意不可使氣,輕輕運轉,成為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