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行書書法

  所謂行書,古人已有很多論述。行書之體,略同於真。***行***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行書中國史

  所謂行書,古人已有很多論述。行書之體,略同於真。***行***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不真不草是曰行書。行出於真。便於揮運。這是很好的定義。

  行書在篆、隸、楷、行、草中是最年輕的書體,它產生於東漢時代,相傳為劉德升所創。但《四體書勢》曰: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而鍾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於世。《文字志》曰:'晉世以來,工書者多以行書著名,昔鍾無常善行押書是也。鍾繇的三體之一的行押書就是指行書,可見他是行書的創始人。行書繁盛於晉代,尤以王羲之父子並造其極,把行書藝術推向頂峰,留下千古不朽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到南北朝,楷書碑版逐漸取代行書的位置。到了唐代,行書雖稍遜於楷書和草書,但因唐太宗李世民特別喜愛書法,尤其對王羲之的書法更是喜歡得不得了。當太宗得《蘭亭序》真跡後,命馮承素、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諸人臨摹之,於是有了歷史上的神龍版本,於是有了以《蘭亭序》為基調的行書書風,大有晉代行書風韻再現之勢,遂產生了一大批行書名作,如歐陽詢的《卜商讀書帖》、《張翰思蓴帖》,虞世南的《汝南公金墓誌》,褚遂良的《枯樹賦》,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柳公權的《蒙詔帖》、《蘭亭詩》等,同時也湧現了一批專事行書的書法大家,唐太宗、李邕、陸柬之、楊凝式等人便是。

  行書章法的重要性

  在學習書法略有小成之後,都試圖創作令自己滿意的書法作品。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位書法愛好者共同的願望。在書法創作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章法問題。如果對章法缺乏瞭解或認識,那麼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形式都將是作業,而非作品。

  清代有位書法家何紹基,晚年定居東浙,當地有位姓沈的書者,有人讓何對沈作一評價。何紹基說:“沈只知一字耳。”言下之意就是說沈不懂章法,寫出來的東西不會法度。由此可見,學習和掌握章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