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畫畫教學方法

  幼兒畫畫,是他對自己最初所感知的世界、想象的東西和自己的情感,以造型的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創造性活動。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新《綱要》明確指出:“在藝術活動中要面向全體”、“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美術的目標不是培養少數畫家。傳統美術教育活動以灌輸、臨摹、教師示範為主,在實踐美術活動中,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美術活動,即孩子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認為這樣既保護孩子自尊心,又發揮了創造力,但問題是孩子雖然有思想、有個性,但是卻什麼也畫不出來,老是叫“老師,這個我不會畫”,究其原因,是他們本身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說,前面兩種教育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怎樣進行美術教學?”“如何才能讓幼兒的畫板而不僵、靈動、有個性呢?”帶著此疑惑,我總結了以往的經驗,並在實際工作中進行了貫徹實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因此,這裡我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談談我是如何進行幼兒美術教育的。

  一、激發興趣,創設幼兒愛畫、樂畫的環境。

  “興趣‘的重要性,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做每件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培養、激發他們的“興趣”。但在現實工作中,卻時常發現這是那麼的空洞、抽象,“如何培養?”“如何激發?”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實施,我發現營造寬鬆氛圍,給幼兒一個有利的環境,是培養幼兒“興趣“之源。環境包括周圍生存環境和心理環境。大到幼兒園整體佈局、構造,小到幼兒旁邊接觸的夥伴。小班一開學,我就在教室裡設定了一個寬敞的美工角,根據幼兒發展的特點,投放了少量的蠟筆、彩色筆、鉛筆,圓珠筆等各種畫筆、紙張,儘可能保證孩子們能自由進行塗畫,尤其是午飯後前的一段時間,我引導幼兒三三兩兩參加活動,在人員搭配上,注意強弱合作,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由於沒有壓力,慢慢地他們不再需要我組織、引導,而是習慣性地變得喜歡到美工角里去活動。對幼兒的作品,我總是耐心地理解,用童心去欣賞,然後,帶著誠心去聽孩子介紹,並且,真心地給孩子一個“你畫得真棒”、“你真是一個小畫家”之類的鼓勵和肯定。每當看到孩子們一個個帶著開心的笑容從我身邊走開時,我知道,我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因為,我給了他們自信心,培養了他們對畫畫的興趣。那時,我們班孩子一有空總是畫畫、塗塗,弄得“美工角”總是人滿為患。而越擠,孩子就越想去,結果,常常聽孩子說:“老師,我們什麼時候畫畫?”主題牆是展示幼兒成果的大舞臺,我常常留出大部分的空間給幼兒,讓他們的作品在上面得到展出,使他們漸漸地對教室的活動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認同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情緒,建立一種“我能畫好”的強烈自信。班上的趙吳俊和洪安琪就是兩個活潑的孩子,以前每次在畫畫時,總是嚷嚷著:“我不會畫?該怎麼畫?”後來在我設定的美工角,找到了畫畫的樂趣,因為在美工角他們能很放鬆地練習畫畫,畫什麼內容沒有規定,用什麼作畫工具沒有沒有限制。一段時間下來,他們對色彩感悟能力增強了,對線條的描畫運筆能力提高了。現在他們在我的鼓勵和引導下,特別喜歡畫畫,還會經常拉著你是怎樣畫的。

  二、以孩子為中心,“教”與學相結合,培養孩子獨立作畫的意識。

  傳統的美術教育與放任自流的開放式教育都存在著弊端,“如何讓孩子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如何讓孩子的畫面充滿靈動之氣”、“如何克服孩子無從下手的局面”„„這就需要我們的教育要把握一個合適的“度”。一開始,我就歸納、總結一些根本原理、法則和規律,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小到如何塗色,大到如何表現具體的物體。一步一步通過採用塗色訓練、區域性佈局示範、引導欣賞、動手剪剪、折折、同伴交流等形式各異的方法讓孩子既解決了表現的難點,又培養了他們各自的個性和不同的表現手法。例如在“春天”的繪畫活動中,我先組織幼兒到校園中“尋找春天“,再回教室啟發幼兒說說眼中的春天是怎樣的?你看到了什麼?再根據幼兒的討論,然後讓孩子進行自由創作,結果,一個活動下來,不同畫法、不同造型、不同色彩,個性鮮明的幾十幅作品就出現在我的面前,特別是危行峰和吳傳穎同學在畫春天的作品中加上自己獨特觀點,危行峰同學在畫上添加了露出笑臉的白雲寶寶和火紅的太陽公公。上牆以後,一個色彩斑斕、生動鮮明的美麗春天就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活動後,我不定期引導幼兒在其它小朋友的作品中找找不同的地方,說說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樣一來,小朋友就無意中學到了很多表現手法,下次活動時,就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品裡,這跟教師單純地說教相比,起到功倍事半的效果。

  三、引導觀察,讓幼兒有目的地進行觀察。

  “觀察是有一定目的、有組織的主動的知覺。”如何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我認為,首先要有觀察的目標,另外,觀察的預備知識也很重要,以使觀察時更細緻深入,而且便於綜合整理。例主題“螞蟻”中的繪畫活動,課前我要求幼兒利用各種方法收集有關螞蟻的資料,引起幼兒對“螞蟻”的興趣。第二天,各種剪貼、下載圖片,連壞畫等螞蟻資料都集到了一起。幼兒一有空,便互相借閱、討論。在有了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我又把他們帶到了教室旁的花壇邊,讓他們對螞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接著,又編了一個《蝴蝶王國》的故事,形象、具體地介紹蝴蝶的形態、習性,並讓他們討論對螞蟻的認識,說說看到的蝴蝶活動情況,最後,指導他們繪畫。不多久,一張張形象可愛,內容豐富各異的“蝴蝶王國”就出現在我的面前,色彩斑斕,動態十足。畫面內容生動、豐富極了。你瞧,胡雨萱和吳晨雨他們還給小蝴蝶們配上不同的花衣裳,有色彩豔麗的,有黑白相間的,也有黃綠對稱的,還有純色清楚的。童紫玲同學還畫出蝴蝶的各種動態,有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有的蝴蝶在花叢中比翼雙飛,有的蝴蝶空中你追我趕。實踐表明、如果沒有引導幼兒有目標地觀察,沒有一定的素材積累,是不可能產生滿意的效果的。

  四、引導豐富的想象,讓創新思維貫穿美術活動始終。

  培養想象力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也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同時,又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過程。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關鍵是抓住一個“想”字。就是說,在教育活動中,要圍繞教育目標啟發幼兒開動腦筋多想,只有多想才能出成績,其次,要尋求變異,不限制孩子們的想象。我就結合主題活動《車的世界》,讓小朋友在認識各種車輛的基礎上,設計一輛多功能車,結果,幼兒設計出各種奇特、新穎、功能齊全的“汽車”,有集滅菌、灑水、綠化的新型環保車;有集救人、清掃、消毒的救護車;有保衛安全、抓小偷、送迷路小孩子的服務車„„你們看,吳傳穎畫的《車的世界》多奇特:他畫的救援車居然還長了手,能把爬上牆的小偷抓下來,能把掉進水了的孩子救上來,能把擋在前行道路上的障礙物搬開總而言之,幼兒追求獨特、不雷同,喜創新的特點在畫面上一覽無遺。這一切,說明讓孩子自己放手畫,不僅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培養,而且讓幼兒自由表意的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五、把握尺度、合理、客觀地評價幼兒畫。

  我們知道,衡量一幅畫的標準絕對不是“像”與“不像”、更不是“對”與“錯”。俗話說:成熟是一種美,幼稚也是一種美;生活中的真實是一種美,藝術的誇張也是一種美。對幼兒的作品,需要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純潔的心靈去感受,需要我們正確、合理地去評價、鼓勵。要懂得保護幼兒的自信心,對於不合理的地方,應想方設法去引導、提醒。

  經過幾年的摸索,我發現小朋友的表現能力特別強,再也聽不到“我畫什麼呀?”“這個怎麼畫”“這樣畫對不對”之類的聲音。代之而來的是一張張生動、豐富、有特色的作品。實踐證明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只有運用一定方法,才能真正培養孩子對美術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才能讓美術活動的意義、作用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