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花鳥畫作品欣賞

  寫意花鳥畫對筆墨的使用要求並不苛刻,而在意通過創作素材所反映出來的深刻的審美情趣,注重對心意的抒發和書寫。對於現代的繪畫創作來說,寫意花鳥畫作為傳統的作畫形式,不僅對傳統的作畫技法進行了繼承和發揚,在藝術審美上也一脈相承。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花鳥畫的知識吧!

  花鳥畫的發展歷史

  元代由於文人畫的興起,工筆畫退居次位。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家繼承了宋末形成的水墨畫傳統,大多以墨竹、墨梅、墨蘭等為主題,表現一種簡約、野逸、空靈的情趣。當然也有一些畫家如任仁發、錢選等精於設色,畫法工整嚴謹,繼承了院體畫的風格和傳統。任仁發的主要代表作有《二馬圖》,畫中描繪了兩匹雄健的馬,一肥一瘦,神態副真,栩栩如生。此畫構圖簡潔,用筆有力,著色工細,不愧為傳世之作。另外還有錢選,他能詩善畫,有委骯的藝術造詣,他所繪聲繪色的《花鳥圖》卷,以色彩渲染為主,形象生動,清新典雅。

  到了明清,工筆花鳥畫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明初畫院一度復興,花鳥畫的創作活動主要經畫院為中心,院體花鳥在當時的花鳥畫壇上佔統治地位。當時最有名的院體畫家有邊文進和呂紀,他們繼承了南宋院體畫的傳統,雙勾填彩,畫法工整妍麗。邊文進和呂紀的代表作有《三友百禽圖》與《雪景翎毛圖》等,他們都是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獨樹一幟,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他們都在花鳥畫的„嬌小巧麗‟有著不同的情調”。入清以後,花鳥畫風格多樣,既有水墨淋漓的寫意畫法,也有追求院體的精細工整,在明代花鳥畫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豐富。當時最突出的花鳥畫家是惲壽平。他自創“兼工帶寫”的“沒骨法”,用筆輕快,色彩妍麗,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另外還有以郎世寧為代表的“中西和璧”畫風。他以西畫的觀念和方法,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來作畫,雖然工整畢肖,形同攝影但神采欠佳。

  縱觀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它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演變,體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它是我們民族文化教育的結晶,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文化遺產,使之不斷充實與出新,永遠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