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當代名家名作圖片

  雖然早在原始社會就開始“畫花鳥”了,但真正意義上的“花鳥畫”最遲在魏晉時才出現。當代也出現了不少花鳥畫名家作品,小編精心準備了花鳥畫當代名家名作,希望你能喜歡。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花鳥畫的文章吧!

  花鳥畫創作過程

  ***一***構圖

  經過反覆查閱宋人作品,工筆花鳥畫構圖一些資料,觀察荷花的生長結構,開始起稿,共四幅,把荷花的基本形狀和大概的構圖整理出來。要想把工筆花鳥畫表現的有意境、有詩意,就需要巧妙地運用構圖中的對立統一法則,諸如賓主呼應,濃淡縱橫,虛實藏露,黑白疏密,繁簡動靜等形式美法則。

  我開始在素描紙上起鉛筆稿,結果發現荷花的花和葉還是不夠飽滿,小品畫雖然小,但是畫面還是比較豐富的,能小中見大。反覆修正直到構圖與畫面的完整。我創作的第一幅是初夏時節,荷花的青色還沒有泛去,“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形態;第二幅是隨著天氣慢慢變暖,溫度漸漸升高荷花開始出現泛粉紅色的尖的形態;第三幅是荷花,荷葉旺盛的季節,一副充滿生機的形態;第四幅天氣漸冷,荷花荷葉慢慢凋零的一系列變化,猶如我們的生活在慢慢地發生變化。

  ***二***勾線

  我在畫荷葉時起筆藏鋒,向下行筆時先向上頓筆藏鋒再向下行筆,這樣筆與絹之間產生了摩擦力,使筆和絹有一定的壓力,而不是順勁行走;在畫花瓣時行筆要穩,用力均勻,這樣畫出來的線才能圓潤飽滿;畫花莖時採用收筆回鋒的技法,行筆結束時頓筆***收筆***。勾線結束時最忌勾到末尾處往外揚,這樣的線雖然很細,但有一種輕飄、不含蓄的感覺,沒有厚重感。勾線還需要有整體的效果,這就要求用墨必須簡練,不需要有太多的變化,因為白描的空間效果是利用線與線的前後交搭與穿插來表現的,而不常用墨色的濃淡來體現。

  ***三***染色

  染色是工筆畫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影響作品的好壞。因為四季輪迴的變化,我將花與葉的色彩表現出不同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在著色時勻潤華滋,有一定的水分,體現花、葉的自然狀態。工筆花卉的色彩經過了上千年的發展變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審美傾向,首先要求色彩既鮮明又協調統一,富貴美麗又不失典雅,將植物色彩與墨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染色時需要薄中見厚,一層一層的敷色,在創作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在絹上作畫不易著色,只有一遍一遍耐心上,才有圓潤通透的效果,反之會使畫面效果髒亂,沒有光澤。

  分染是工筆畫中一種重要的技法,荷花、荷葉的明暗、濃淡變化,荷花形體的起伏、轉折都要通過分染來體現。首先我在掌握它的結構特徵後,才確立花或葉子的凹凸變化,從而在分染的過程中掌握好葉子的前後變化,讓荷葉在二維空間展現三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