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學生繪畫獲獎作品
藝術創作的源泉來源於自然,是人類對自然進行觀察、瞭解和探索過程的再創造。兒童畫的創作也是如此。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欣賞
1
2
3
4
5
六年級下冊《明與暗》教案分析
教學設計 :
本節課是屬於“人教版”義務教育小學美術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課的內容,因為素描是學生起步學習繪畫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造型能力、表現形象等方面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所以對於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於班級學生的程度差異,再加上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沒達到一定的高度,很容易被素描這一有難度的課程嚇倒,因此我在備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明與暗》這一課,我準備從興趣人手,通過觀察、實驗、欣賞、動手操作、多元化的評價等讓學生們在觀察、探索中發現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瞭解明與暗的變化關係,感受表現明暗造型作品的藝術美,提高審美素養;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用鉛筆表現物體的明暗關係。
一、教學目的:
1.讓學生觀察,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瞭解物體明與暗的變化關係,感受明暗造型作品的藝術美,提高審美素養。
2.初步理解明暗調子的基本規律及表現方法,並嘗試學習用鉛筆表現石膏立方體或圓柱體的明暗關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明與暗,瞭解明暗調子的基本規律即“三大面”“五大調”。
難點:如何表現明與暗。
三、教學準備:
範畫、紙張***4k***、鉛筆、幾何體石膏模型、投影片、電教裝置等。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通過觀察引導學生髮現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
2.出示課題──明與暗
***二***講授新課
1.學生帶著問題,動手實驗並觀察-一張白紙通過卷、折、揉後產生的明暗變化。
學生動手試驗
平整的紙;把白紙捲起來;把白紙折起來;把白紙揉皺,實驗得出的結論:
平整的紙,在光韻直射下,我們很難見到其明與暗的變化。把白紙捲起來,在光的直射下,白紙有了明與暗的變化。
把白紙折起來,在光的直射下,白紙的明與暗對比非常強烈。
把白紙揉皺,在光的直射下,白紙的明與暗層次變的豐富起來。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靜物,讓學生說說光線對它們產生的影響。
3.在學生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教師講解有關明與暗的“三大面”“五大調”。
三大面: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介於受光面和背光之間的灰面,所以也稱“黑、白、灰”三大面。立方體在光照射下所呈現的黑、白、灰三大面關係,最為清晰。
五大調:亮色調、中間色調、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4.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石膏幾何體實物,找出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反光以及投影。
5.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素描幾何體的習作,請學生比較它們的明暗變化,通過比較,強調三個面在光線的照射下發生的變化。
6.教師邊講解繪畫步驟邊示範:
***1***構圖***定出長、寬、高的比例***
***2***畫出幾何體的透視結構線。***教師示範六面體和圓柱體的透視表現,同時出示其他幾何形體的透檢視引導學生分析。***
***3***分析石膏的明與暗,找出明暗交界線、暗部、灰面、投影的位置。
***4***用線條表現明與暗。
亮面──光線直射的地方,調子淡,有高光。
灰面──又叫中間調子,物體受側光照射的地方,調子複雜、微妙。
暗面──要有深淺的變化。
明暗交界線──是一個比較狹窄的面,調子最深,畫好它有助於明暗調子的概括和立體感的表現。
反光面──它是側面環境光影響的結果,畫好反光有助於立體感的表現。
投影──它是由於物體擋住光源產生的,畫好它有助於立體感和空間感的表現。
***三***學生繪畫,教師巡迴輔導。
佈置分層作業:
1.用明暗表現六面體或圓柱體石膏***能力較強的學生***。
2.臨摹課本上的範例***能力較弱的學生***。
***四***展示、交流
1.小組交流評議作業,並進行班級交流。
2.教師點評學生作業。
***1***引導學生欣賞優秀作業。
***2***評點有共性問題的作業並引導讓學生提出修改意見。
拓展:
欣賞素描幾何體作品及靜物,激勵學生下節課繼續學習幾何體石膏的明暗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