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小品欣賞

  花鳥畫作為一門畫科,早在唐代時期就已經獨立出來,是我國傳統繪畫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花鳥畫的最高峰當然是屬於兩宋時期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花鳥畫小品,歡迎欣賞學習。

  

  花鳥畫小品圖片1

  花鳥畫小品圖片2

  花鳥畫小品圖片3

  花鳥畫小品圖片4

  花鳥畫小品圖片5

 

  關於透視構圖理論,古代宗炳、蕭繹等畫家都有過深入的研究,並有具體的論述流傳下來:“崑崙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裡,則可圍於寸眸。誠由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今張絹素以遠映,則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宗炳《畫山水序》***“路廣石隔,天遙鳥徵。”***蕭繹《山水松石格》***“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一遠山須要低排,近樹惟宜拔進。”***王維《山水訣》***到了宋代,郭熙又提出了“無深遠則淺,無平遠則近,無高遠則下”的三遠法,更豐富了中國繪畫的構圖理論。 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中也提出了分疆、三疊、兩段與八層沙的構圖方法。但他反對死板地利用這些方法和搬運古人成稿,反對公式化、千篇一律、毫無新意。要求畫家有創造性地運用這些規律,獨出心裁,衝破前人束縛,以求別出町徑。 在我國古代繪畫遺產中,畫家為了表現繁複的內容,用散點透視法來處理畫面的構圖,從而獲得極大成功的作品是很多的。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漢高祖入關圖》,畫家運用長卷形式,表現了從兵臨潼關到宮女受降的歷史過程。在地域上包括自潼關到長安的遙遠路程,在時間上又概括了好多天發生的事情,畫家巧妙地將這麼豐富的內容綜合在一起並具體地表現出來,給觀者以完整的印象。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也是採用了長卷形式。圖中以北宋首都汴京東水門外運糧河上的虹橋為主體,佈置了汴河兩岸貨物雜陳、百態俱備的繁複場面。不但使觀眾通過畫面看到當年汴京舂容滿野、市廛櫛比、車馬喧闐的繁榮景象,也體會到北宋時代的整個社會面貌和封建社會形形色色人物的階級差別。還有描寫歷史故事的《文姬歸漢圖》、《免冑圖》,敦煌壁畫中的《張儀潮出行圖》,描寫祖國偉大河山的《千里江山圖》、《長江萬里圖》,以及一些花鳥題材的長卷,都代表著中國繪畫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構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