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棋作戰計劃

  與任何一種競技棋一樣,五子棋的每一局棋也分為三個階段:開局,中局和殘局。下面小編給你介紹,歡迎閱讀。

  五子棋的產生

  五子棋起源於中國,相傳早在堯造圍棋之前,五子棋遊戲在民間已經相當盛行了。唐時由高麗使者帶到高麗,後來輾轉反覆,流傳到日本。起先是在日本皇宮內盛行的遊戲,只限於王室成員、貴族階層之間的對弈,後來據說被出入皇宮的挑夫看見,由此便流行民間。

  經百餘年的流行,到18世紀末期已成為與圍棋同級別的棋種。但由於當時先手無禁手,許多棋手的真實實力無法體現。19世紀初葉,當時被公認是五子棋界第一人的黑巖淚香,即後來的高山互樂第一世名人,為了解決這一弊端,召集了當時的南北高手進行商議,確定了不可走“三、三”的規定,不久即舉辦了新聞棋戰,也就是老名人戰***相對於20世紀60年代舉辦的名人賽而言***。期間,還對五子棋進行了公開徵名,最後通過投票多少確定為“連珠”兩字。沒過多長時間,對規則作了修改,只規定黑棋不可走“三、三”。幾年後由於比賽中黑棋非自願走“三、三”棋型的增加又作了修訂,規定黑棋出現“三、三”棋型即判負,不論自願與否。由此五子棋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數年後,高山互樂在與大家的協商下,又相繼推出了黑不可走“四、四”、“長連”、“四、三、三”等禁手的規定,進一步嚴格了規則。沒過多久,有人出版了最早的浦月、花月先手必勝法,頓時使五子棋界為之震驚。通過幾代棋手的努力,先手必勝法逐步完善起來了。現在你知道五子棋不但是由我們的老祖先所發明,而且還曾遠征到歐洲!身為發明者的後代子孫,我們怎麼能不會玩這項「國粹」哩?

  五子棋亦稱"連珠"、"連五子",它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黑白傳統棋種之一。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遊戲。據《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辭海》中亦言:"五子棋中棋類遊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

  現代五子棋***連珠***的基本下法是:先由執黑棋一方將一枚棋子落在天元點上,為了尊重對方和出於禮貌,持白棋的一方通常將盤面的第二著棋佈在天元下方周圍。

  據日本史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國傳到高麗***朝鮮***,然後於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祿時代再從高麗傳到日本,當時主要在皇宮和貴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祿末期,在日本京都,這一當時被稱作"五目碰"、"五格"的遊戲在民間開始盛行起來。到公元1899年,經過公開徵名,"連珠"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從這之後,連珠這一活動經過不斷改良,主要是規則的變化,例如1899年規定:禁止黑白雙方走"雙三";1903年規定:只禁止黑方走"雙三",1912年規定:黑方被被迫走"雙三"亦算輸;1916年規定:黑方不許走"長連";1918年規定:黑方也不許走"四、三、三";1931年規定:黑方不許走"雙四",並規定將19×19的圍棋盤改為15×15的五子棋專用棋盤。通過這一系列的規則變化最終使五子棋成為今天的職業連珠五子棋,同時也成為一種國際棋。

  1988年8月8日,國際連珠聯盟***RIF***由日本、俄羅斯、瑞典、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愛沙尼亞、法國、拉脫維亞、白俄羅斯九個成員國在瑞典宣告創立。以後陸續有近四十個國家相繼加入。***8月、1991年8月、1993年8月1995年8月分別舉辦了第一、二、三、四屆世界錦標賽,除了第三屆的冠軍是愛沙尼亞人之外,第一、二、四屆的冠軍都是日本人。五子棋的世界錦標賽每兩年舉辦一次。目前日本選手最強,研究也最深。

  

  與任何一種競技棋一樣,五子棋的每一局棋也分為三個階段:開局,中局和殘局.

  五子棋的開始階段稱為開局,或稱佈局.其開局階段是十分短暫的,大約在七著與十幾著之間.在這一階段的爭奪中,雙方的佈局,應對將對以後的勝負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開局階段取得的形勢好壞,主動與被動,先手與後手的優劣程度,往往直接影響中局的戰鬥.因此積極處理好開局和開局向中局的過渡十分重要.

  首先應有有一個好的開局作戰計劃.

  我們常常看到有些棋手孤立地活三,衝四,缺乏通盤考慮,結果很快就感到無棋可走,走不下去了.還有的棋手開局不久很快陷於被動,被對方牽著鼻子走.還有更壞的棋就是,剛走幾著,就被抓"禁手",直接從開局變為殘局.產生這類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在於缺乏對局基本原理的理解,沒有一個好的開局作戰計劃.

  其次應比較深刻地研究開局理論,通曉一定數量的開局棋形變化,這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對於缺乏實戰的初學者來說,關於開局的許多高深理論不是很容易理解的掌握的.大家在實戰中積累自己的經驗,豐富和加深認識.逐步研究開局理論,發展和創造新的開局變化.

  開局的中心任務:合理佈局,力求主動.簡單的一句話,那就是"開局爭二",或者說是"二的爭奪".

  大家知道,五子棋是從一至五,逐漸布子,發展連繫,同時運用限制和反限制的智慧,在連子的過程中為自己的棋子爭得相對的主動權和優勢,逐步擴充套件優勢,或者從劣勢轉化為優勢,擊潰對方的防線,最後連五取勝或抓禁手取勝或迫使對方投子認負.與打仗一樣,對局雙方都必須竭盡全力去爭奪主動權,避免和擺脫被動地位.這時,錯綜複雜的棋盤上,主動與被動這一對矛盾是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在開局階段,主動權的爭奪同空間的爭奪是密切聯絡在一起的.棋子佔據著較好的點,就掌握較好的空間地域,有機地相互配合組成戰略的或戰術的協同,擁有更多的配置要點和發展路線.反之,拘謹擁擠,子路阻塞,彼此互不相關,甚至出現嚴重弱點,受到對方嚴厲地攻擊,那處境就困難了.

  同時,主動權的爭奪又同時間的爭奪密切聯絡著.雖然,有的棋手一開局就順手布子,花費的時間很少,但是佈局不嚴謹,甚至有漏洞,反面不如那些一開局就耗時較長,但是佈局合理,又有新意的棋手.如果,一開局耗時過長,反過來又影響中局和殘局的程序,導致整盤棋越下越快,沒有迴旋的餘味,甚至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從一開局,我們就應當經常衡量空間,時間,子力,棋形四者的對比,轉換,結構,並分析它們的得失利弊.

  功夫在棋外,平時多練棋,多打譜,在佈局階段就能省時省力.就算看到罕見的開局,也能參照過去練過的棋譜,尋找最佳的應對招術,至少不易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