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唱的演唱方式是什麼
二重唱是聲樂演唱形式之一,按聲部或人數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那麼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二重唱演唱方式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二重唱的演唱方式
***1***音色變奏
簡單的歌曲型二重唱是音色變奏,即同一旋律由不同音色各唱一次,然後再以結合的音色唱一次。在歌劇中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魔笛》第一幕第二場中帕帕基諾和帕米娜的二重唱、唐尼采蒂《拉美莫爾的露契亞》中第一幕第二場《乘著微風上》等等,都是同一旋律男女聲輪流演唱一次,然後是平行三、六度進行。
古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一幕第一場,羅密歐與朱麗葉初識時唱了一句歌謠式的樂句,在朱麗葉重複了一次之後,羅密歐又用同樣的旋律表示他與朱麗葉心心相印,最後這對主人公以平行六度的二聲部重唱結束了這段音樂。
有時由於音域的差距,也可用不同的音色在不同的調性上演唱。例如歌劇《弄臣》第二幕結束的二重唱就是這樣的例子,弄臣和他女兒先是同唱一樣的旋律,最後在平行進行。
莫扎特把他《唐·璜》中像這樣型別結構的第七分曲《把你的手給我》稱作“小二重唱”。花花公子喬凡尼請求農村姑娘採琳娜到他的城堡去,最初她心存戒備,裝飾性的音調錶示著她的內心猶豫不決,兩個聲部合唱的段落中有時分有時合,但最後終被說服,兩聲部相合演唱。肖邦非常喜歡這一段,因此以它做主題寫了一首變奏曲。
***2***多段綜合
在浪漫主義的早期作品中這一型別的二重唱幾乎都有宣敘調作引子,然後在慢板一快板的基礎上把快板部分擴充。當樂段的長度和難度方面有進一步的發展時,就構成了大二重唱。例如《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中大二重唱佔了整個第二幕。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第一幕、威爾第《假面舞會》等也都有同樣的表現。
《蝴蝶夫人》第一幕巧巧桑與平克爾頓的“愛情二重唱”是普契尼歌劇中結構最複雜的一首二重唱。它由四大段組成。第一段是個三段體結構,第二段與第一段相同,第三段是多主題的拱形結構,在這段中出現了許多動機,最後一段是巧巧桑初次上場的主題。這段二重唱以A大調為中心,但卻結束在F大調,以六和絃結束。
第一段是建立在A大調上的安靜的小行板。開始是這樣的:“夜色已降臨,多麼美麗的夜晚,我們在一起……”
第二段為緩慢的行板,由A大調轉中段F大調,再現時回到A大調,下面是由平克爾頓開始的飽滿柔和的歌聲:“親愛的,你的眼睛裡閃著光輝,使我入迷……”中段是莊重而寧靜的行板,速度稍快些,復又回到開始的A大調音調。
第三段為多主題的拱形結構,其中還含有許多動機。由平克爾頓演唱,此為A大調:“親愛的姑娘,請你不要這樣……”
巧巧桑接唱回,稍快的行板,轉入D大調:“請聽,我親愛的,當一見你,話兒多麼甜蜜……”
這段唱逐漸又轉向降D大調,巧巧桑唱道:“你是這樣的健壯,你的話語是這樣的迷人,你的笑聲是那麼的爽朗”。經過一段過門進入另一行板層次,速度、力度也富於變化,曲調由降E大調轉為降B大調—降C大調,然後在A大調上二聲部重唱:
“親愛的,你愛我吧!請不要讓我悲傷……”
最後的第四段為行板,把巧巧桑與平克爾頓的愛情二重唱推向高潮,音調中含有巧巧桑初次出場時的主題。調性佈局為A—降A—F。歌詞大意:多麼迷人的夜晚,來吧,它深深地把我們擁抱……“
這多段綜合結構的愛情二重唱以A大調為中心,最後在F大調的主和絃上結束。
二重唱的簡介
二重唱***Duet***是音樂名詞,是同等重要的二人唱不論有無伴奏,都稱作二重唱。從演出形式上分有:聲樂二重唱***即供兩人歌唱的詠歎調***或一般性的歌曲,通常皆有樂器伴奏。前者為歌劇中的重要部分,特別是“愛情二重唱”,在歌劇中經常採用。歌劇以外的二重唱,可於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門德爾鬆等作家的作品中見到。早期無伴奏的二重唱,是16世紀稱為“比契尼恩”的二重唱。17世紀的室內二重唱,皆有伴奏,它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教育意義,那是更高階、典雅的音樂。
二重唱的種類
二重唱的種類有同聲二重唱***包括男聲二重唱、女聲二重***唱和混聲二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