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曉林的事蹟及學習心得

  巨曉林在1987年3月成為中國中鐵電氣化局一公司的農民工。巨曉林參加工作23年,先後參加了北同蒲線、鷹廈線、大秦線、京鄭線、哈大線、遷曹線等十幾條國家重點電氣化鐵路工程的施工。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巨曉林事蹟及心得,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巨曉林事蹟介紹

  巨曉林,個頭不高,粗糙黝黑的臉龐,濃濃的陝西口音,使人感到他從裡到外透著一種樸實、真誠、堅毅的品格。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農民工堅守“農民工也要學技術”的信念,25年如一日,刻苦學習、勤奮工作,革新施工方法僅記錄在案的就有84項,創造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並撰寫了國內首部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技術教科書,成為掌握世界一流高速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施工技能的高階技師,實現了從一名農民工到知識型新型工人的跨越。

  師傅的鼓勵就是他前進的動力

  1987年,隨著北同浦、大秦鐵路工程的緊張施工,一群鐵路電氣化人在鐵道沿線紮下了根。24歲的巨曉林,被招收到北同浦鐵路線上一個不起眼的工地上當上了合同制農民工。

  工作之初,面對鐵路電氣化接觸網各種型號的零配件,高中文化的他心中一片茫然。師傅鼓勵他說:“當工人就要學好技術。只要下苦功,沒有成不了的事兒!”巨曉林牢記了這句話。三年時間裡,他白天攆著師傅學,晚上捧著書本學。

  巨曉林無論走到哪兒身上總帶著三件東西:圖紙、書、筆記本。平時,他的床頭總放著三個工具:字典、尺和繪圖筆。

  隨著專業知識的積累,巨曉林產生了改進施工方法的想法。為了充分利用寶貴的線路封閉時間加快接觸網軟橫跨的展放速度,並確保線路行車安全,他嘗試著在對每組軟橫跨展放後的相應段位處掛上幾個“S”形鉤,以解決對下部固定繩在現場臨時懸掛的固定,結果一舉成功,既加快了懸掛速度,又保證了線路行車安全。這一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看著自己琢磨出來的新方法在施工中發揮出實實在在的效果,巨曉林品嚐到了發明創新的甜頭,他學習鑽研的勁頭更足了。

  承力索落錨處角鋼受力後時常出現下滑、錨柱傾斜現象,這是接觸網施工中最令人頭疼的事。經歷了一次意外後,巨曉林萌發了一個發明革新的想法。兩個月後,巨曉林新的施工方法設計出來了。現場一試,憑著兩根鐵管、一個滑輪組、幾副鋼絲繩套子和一組手扳葫蘆的力學配合使用,僅用兩個小時,一組承錨角鋼、導線墜砣和拉線錨柱就全部調整垂直過來。從此以後,研發革新施工方法,滿足施工作業需要,當一個創新知識型工人,成了巨曉林孜孜追求的目標。

  鐵路電氣化發展為他提供了舞臺

  隨著我國鐵路的快速發展,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的生產規模也不斷擴大。這為巨曉林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無論在施工中遇到什麼困難,巨曉林都想方設法予以解決。時間長了,經驗也就越積越多,僅施工中各種繫繩扣的方法,他就掌握了20多種。

  在首次引進德國技術修建的哈大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中,他大膽革新軟橫跨安裝工藝,解決了下部固定繩臨時固定的難題,一小時安裝四組軟橫跨,提高工效兩倍以上,就連德國技術督導都豎起大拇指,對著巨曉林說:“OK,中國工人了不起!”

  在遷曹鐵路菱角山站接觸網施工中,他研究出了利用等腰三角形原理測量定位的“正線任意取點平移法”,用他研製的辦法,在遷曹線還沒鋪鋼軌的情況下,就可以展開接觸網下部施工,提前挖坑立杆109根,搶回工期19天,有力地推進了施工進度。

  經過20餘年技術技能的探索積累,他記了70多本26萬餘字的筆記,熟練掌握了工程測量、機械製圖、接觸網軟橫跨計算預配與安裝、接觸網導線架設與調整等全套技術,具備指導本工種高階工技能操作的能力,成為出類拔萃的能工巧匠。

  2007年,巨曉林開始向職業生涯又一個高峰衝擊,他萌生了編寫一部工具書,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鍾愛的鐵路電氣化事業和身邊工友的想法。公司獎給他一臺電腦,為他專門配備了科研助手、技術資料書櫃,撥付技術革新專項經費。歷時3年,他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全方位總結整理了自己的施工操作經驗、工藝訣竅,終於寫出10萬字的《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書稿。公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巨曉林的書稿進行了科學論證和精心修改,並付梓成書,成為國內第一本電氣化鐵路接觸網工實用技能培訓教材。

  把個人的理想融入電氣化鐵路事業

  巨曉林說:“我最大的夢想是修建更多的電氣化鐵路,讓人們出行更舒適便捷。”把個人的理想抱負融入祖國的電氣化鐵路事業,這正是巨曉林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不竭動力。

  巨曉林早就盼著這一天了!2010年春天,他赴北京工業大學參加了“高鐵技術骨幹培訓班”。通過50多天的強化學習培訓,他掌握了高速接觸網施工的技術質量標準和作業指導書的精細化操作指南。

  巨曉林和他的工友們在京滬高鐵牽引供電系統施工中經歷了世界一流精細化技術技能的升級,以及脫胎換骨般高鐵質量責任意識的提升。他被聘任為職工業校的“工人導師”,並繼續在工程實踐中開展技術創新,研究革新了H型鋼柱腳釦防脫落方法,探索發展了高速鐵路接觸網導線精調一次到位的工藝工法。

  2011年3月1日,巨曉林釋出的“提高京滬高鐵資料測量一次合格率”革新成果,獲得全國工程建設QC成果釋出會一等獎。在巨曉林和他萬餘名工友手中,無愧於世界一流稱號的京滬高鐵牽引供電系統工程順利建成並投入運營,在世界高速電氣化鐵路發展史上築起了一座新的豐碑。

  巨曉林懷揣著農民工也能有作為的理想和追求,完成了由普通農民工到知識型新型工人的轉變。一個農民工的成長,一個農民工能贏得社會的尊嚴,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離不開企業所擁有的良好文化環境和適宜各類人才成長的雨露陽光,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巨曉林的事蹟,印證了一個道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成才”。

  多年來,巨曉林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術訣竅和技能經驗傳授給工友和徒弟,被一批批後來走上技術、管理崗位的大學生敬為“技術導師”。他帶出的近百名徒弟遍佈在20多個工程專案部,有21人成了工長、7人成了工程隊長、6人成了“能工巧匠”、5人走上了專案總工或專案經理領導崗位,成為他心中的驕傲。

  巨曉林事蹟感想篇1

  從一個普通農民工成長為一名擁有43項創新施工方法的知識型新型工人,成長為新時期產業工人創新報國的傑出代表。

  幾天內,農民工巨曉林的名字響遍大江南北,一篇篇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事蹟報道激勵和鼓舞著鐵路一線職工。

  巨曉林是怎樣在平凡的崗位中完成從“醜小鴨”到 “白天鵝”的“華麗轉身”?

  從巨曉林的事蹟中,筆者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他是“崗位成才”的完美縮影——勤學苦幹、敢於堅持、愛崗敬業、奮發進取。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產業機構深度改革的時代大舞臺上,無論身份高低,不管崗位輕重,只要勤學苦幹、敢於堅持、愛崗敬業、奮發進取,都可以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達到理想的彼岸。

  “看看別人的故事,想想自己的事情;學習他人的思想,鼓足自己的精神;活用人家的智慧,開發自己的頭腦。”這是巨曉林對待學習的態度之一。

  學習是進步的階梯。巨曉林白天在施工中跟著師傅學,晚上放下飯碗又攆著師傅問。這二十三年如一日的求知之路,他走得無比堅定。恰恰也正是有了一個堅守了二十三年的執著信念,他才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崗位是實現自身價值的基本平臺。每一個崗位,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也有它閃光的處所。巨曉林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撲下身子幹!”,巨曉林之所以能革新工藝工法43項,破解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成倍的提高勞動效率,一方面取決於他善於學習和刻苦鑽研業務知識的結果,另一方面在於他埋頭苦幹,少說多做,多幹實事,敢於面對困難、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

  當前,隨著鐵路每小時350公里動車組的開行,鐵路已跨入高鐵時代,新裝置、新技術大量運用對我們鐵路各個系統、崗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適應鐵路發展形勢,不被崗位所淘汰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巨曉林的行為為我們揭示了答案。只有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人一事抓起,立足自身崗位,克服好高婺遠思想,養成苦幹、實幹、拼命乾的作風,腳踏實地的把該做的工作幹好。必須從自身做起,善於學習、勤于思考,不因自己文化程度高低而畏學、厭學,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永不滿足的求學精神,在看中學,在學中思,在思中悟,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練就過硬的技能,才能為促進企業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一個人要幹成事業,必須還要有堅定的信念。信念決定心態,心態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方向,方向幾乎可以決定事業的成功與否。新時期鐵路職工要實現崗位成才,即要有對待工作腳踏實地實幹精神,還要存有仰望星空的鴻鵠之志。心懷夢想、立志報國是我們前行的力量源泉。理想具有高度,學習具有深度,工作具有實際,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在崗位中成才,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巨曉林事蹟感想篇2

  公元前209年,陳涉大澤鄉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拉開了反抗暴秦的序幕,成就不朽功業,並非出身富貴才能有所作為,英雄何必計較出身貧寒。只要心不死,心中的那根不甘於平凡的弦還沒被歲月的流水鏽蝕,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撥動那根弦;只要心中的那團勇往直前的火炭還在燃燒,生命不息,烈火不滅,終將變成積累成火山噴薄而出。想當將軍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巨曉林正是有了這個想當將軍的理想才一步步實現了人生的跨越。

  巨曉林,一個知識領域的苦心人

  巨曉林先後研發和革新43項工藝工法,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00多萬元,其中很多革新專案改寫了鐵路電氣化施工的教科書,被稱為“改寫教科書的農民工” 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勞動模範”和“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這麼多輝煌成績的背後是於妻子結婚20多年,相聚卻不到300天的辛酸故事,是一條農民工成才的路上忍受的常人無法必定荊棘叢生和無比的坎坷。苦心人天不負,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能有今天的輝煌的成就正是因為在求知的路上,他甘願做一個苦心人。我們在向理想進軍的道路上,如果怕苦怕累,就不可能登上事業的巔峰。 知識就是力量,事業帶我前進

  是不是巨曉林在樹立自己的理想和做好一切吃苦的準備就能取得成功呢?正如他自己說的“農村人,幹活兒不苦!”這是有人問他“23年在外打工,什麼時候最苦?”他的簡單回答。多少農民工在外打工缺的不是吃苦的精神,而是缺乏的在知識求知路上的執著,缺乏一種對知識的認識,對事業的認識,巨曉林之所以成功源於幾十年來對知識鍥而不捨的追求,源於對事業的耿耿情懷和熱愛,源於數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他用實際行動再一次詮釋了知識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真諦,他不只是為農民工樹立了楷模,還為所有人做了榜樣。實實在在下功夫專研學習,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立足本職,心中的理想就是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攆上時代,給鐵路插翅膀,他明白知識改變人生,知識給人智慧和力量,智慧將點亮人生。新時代是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要想把握時代的脈搏,必須在知識的苦海中不斷探索,要不必然被社會淘汰。

  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書山有路勤為徑。 巨曉林的成功不是單憑對生活的滿腔熱情,他利用一切能學習的機會學習,上班跟著師傅學,下班粘著師傅問,工友不分長幼,都是他探討問題的物件;出工時,他不惜力,搶著多做;收工後,他拿工地廢料反覆偷偷練習,不想明白疑點絕不休息。他還自學《鈑金工藝》、《機械製圖》、《電機學》、《電力鐵道供電》、《接觸網》等專業書籍。 為了學習,他每天比別人晚睡一小時。 沒有辛勤的耕耘就不會有收穫的喜悅,好高騖遠只能是把大好的時光荒廢。學習是苦差,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是不行的,而巨曉林就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當我們遇到難題或者不滿時,拍拍自己的胸口,我們真的做的很好嗎?我們真的能像巨曉林那樣投入到這個一下子看不到回報的事業中嗎?我們平時為自己更進一步發展準備了什麼?我們在面對巨曉林成名機會的時候是不是肚子裡面真的存上了墨水,還是像東郭先生那樣就是憑的運氣呢?我們都還年輕,不在此時為自己的青春轟轟烈烈的拼一下,等待何時,莫非要等到中年時自怨自艾,會給自己找要是我還年輕,我會好好幹,為時已晚,我們一定要立足崗位,學到的是自己的,在勤奮的大船上沒有落後的水手,在我們積累到自己的有實力去航海的船長時,又一個巨曉林將向你招手。

  學習巨曉林先進事蹟,要牢固樹立以正確的勞動觀、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群眾觀、科學的發展觀、先進的文化觀為主的“五種觀念,”並爭作主人型、知識型、敬業型、創新型、文明型的“五型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