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運動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柔道運動訓練方法。
柔道運動訓練方法
重複訓練法
重複訓練法是一種在不改變動作結構和運動負荷資料的情況下,按照既定要求反覆進行練習,練習間的間歇時間能使機體基本恢復的訓練方法。重複訓練法的主要功能集中體現為:通過同一動作或同組動作的多次重複,經過不斷強化運動條件反射的過程,有利於運動員學習、掌握和鞏固技術動作;通過穩定負荷強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機體儘快產生較高的機能適應,有利於發展和提高柔道運動員的動作質量;通過不同型別的重複訓練,可分別使柔道運動員的磷酸肌酸系統ATP--CP,乳酸能系統LAATP—CP,LA混合代謝系統的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發展和提高。
重複訓練法的基本型別主要包括短時重複訓練法、中時重複訓練法、長時重複訓練法三種類型。其中,短時重複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短,通常在15秒之內,負荷強度最大,一般以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比賽強度為限,間歇時間充分,各組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基本相同。練習目的是重點發展運動員磷酸肌酸系統的供能能力,肌肉收縮的速度和爆發力。中時重複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稍長,通常在1分鐘之內,負荷強度與負荷時間的關係呈負相關性。負荷強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於或等於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比賽強度為限,間歇時間充分,各組練習的間歇時間隨著練習組數的增多而延長。長時重複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較長,通常在1——5分鐘之間,負荷時間的關係呈負相關性,負荷強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於或等於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為限,間歇時間充分,練習組數不多。
間歇訓練法
這是一種練習動作結構和運動負荷強度,對間歇時間具有嚴格要求,以使機體處於不完全恢復狀態下反覆進行訓練的練習方法。間歇訓練法受每次練習的時間和距離、練習重複的次數和組數、每次練習的負荷強度、每次組練習的間歇時間和間歇時休息方式的影響。
間歇訓練法的基本型別主要分為三種,即極強間歇訓練法,強化性間歇訓練法和發展性間歇訓練法。極強性間歇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較短,通常在20——40秒之內,負荷強度控制在心率指標為每分鐘180次左右,以接近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為限,間歇時間極不充分,並以心率降至每分鐘120次左右作為下次組練習開始時間的依據。強化性間歇訓練法的特點: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稍長,通常在40——90秒或90——180秒之內,負荷強度控制在心率指標為每分鐘170次左右,負荷強度通常以略低於主項比賽是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比賽強度為限,間歇時間較不充分,都以心率降至每分鐘120次左右作為下次組練習開始的依據。
持續訓練法
持續訓練法是一種負荷強度較低,負荷時間較長和練習過程不中斷的練習方法。持續訓練法是以重點發展有氧代謝水平而提出的這種方法十分強調一次負荷運動的持續時間應該長於其他方法,一次負荷運動的持續時間,強度適中,心率平均負荷指標應在每分鐘130——165次之間,持續訓練法與重複訓練法、間歇訓練法相比,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負荷強度較低,負荷時間長。
根據競技運動的特點及訓練的基本目的,持續訓練法可分為三種基本型別:短時持續訓練法、中時間持續訓練法和長時間持續訓練法。其中,短時間持續訓練的特點是每次持續練習的負荷時間約為10分鐘左右,平均負荷強度控制在每分鐘心率指標為165次左右,間歇時間充分,但練習組數不多,此方法是持續訓練法中應用較多的一種。中時間持續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持續練習的負荷時間稍長,通常在10——30分鐘之間,平均負荷強度控制在每分鐘心率指標為160次左右。長時間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持續練習的負荷時間較長,通常在30分鐘以上,負荷強度較低,控制在每分鐘心率指標為150次左右。
變換訓練法
變換訓練法是一種對運動負荷、練習內容、練習形式實施變換,以提高運動員訓練過程的積極性,趣味性及應變能力的訓練方法。變換訓練法是根據實際比賽過程的複雜性、對抗程度的激烈性、運動技術的變異性、運動戰術的變化性、運動能力的多樣性以及中樞神經系統靈活性的一般特性而提出的。
變換訓練法的主要功能集中體現為:通過變換運動負荷,可使機體各機能產生與柔道運動專案相匹配的適應性變化,從而使之具有能夠迅速進入比賽狀態的應激能力,以及承受專項比賽時不同運動負荷刺激的能力。通過變換練習內容,可使運動員多種素質,運動技術,運動戰術得到系統的訓練和協調發展,從而使之具有實際比賽的多種運動能力和各類技術以及實際應用的靈活能力,通過變換練習形式,可使運動員在不同訓練形式的作用下,高素質、高數量、高效率地完成某一訓練內容和任務。
變換訓練法基本型別主要分為三種:即負荷變換訓練法、內容變換訓練法和形式變換訓練法。負荷變換訓練法主要特點是通過變換負荷性質,可以發展不同型別的運動機能。通過變換負荷強度,可以發展某一運動機能的運動強度。通過負荷量,可以發展某一運動機能的持久能力。內容變換訓練法的主要特點是通過變換技術練習,可以提高不同技術應用的操作技巧。通過變換素質練習,可以發展不同肢體部位的運動機能,通過變換戰術練習,可以增強不同戰術應用的應用能力。形式變換訓練法主要特點是通過變換方位、裝置、線路和場地等形式因素,使同一訓練任務在適宜的不同訓練形式下得以較高質量地完成。
迴圈訓練法
迴圈訓練法是一種根據訓練具體任務建立若干練習站點後,按照既定順序、路線周而復始地依次完成每站點練習任務的訓練方法,迴圈訓練法是根據運動能力的多樣性,運動部位的多元性,負荷性質的多重性,運動方式的多變性和運動技術的多種性等一般競技運動專案的運動特點而提出的結構素質有:每站的練習內容,每站的運動負荷,練習站的安排順序,練習站之間的間歇,每便迴圈之間的間歇,練習的戰數與迴圈的遍數。
迴圈訓練法基本型別主要分為三種,即迴圈重複法、迴圈間歇訓練法和迴圈持續訓練法。迴圈重複訓練法是指按照重複訓練法的要求,對各組之間和迴圈之間的間歇時間不作特殊規定,使機體得以基本恢復,以便全力進行每組或每迴圈練習的方法,它的特點是每組練習負荷度大,負荷量不大,各組和各迴圈之間的間歇時間充分,功能主要是發展最大力量,爆發力、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助於提高負荷強度較大的運動技術的熟練程度。迴圈間歇訓練法是指按照間歇訓練法的要求,對各組之間的間歇時間做出特殊規定,使機體處於不完全恢復的狀態下進行每組或每迴圈練習的方法。特點是每組練習的負荷強度較大,負荷量較大,各組和各迴圈之間的間歇時間不充分,它的功能主要是發展乳酸能供能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速度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以及身體抵抗疲勞的能力。迴圈持續法是指按照持續訓練法要求,用較長的時間,各組之間和迴圈之間不安排間歇時間,特點是每組練習負荷量較大,負荷強度不大,但是組數或迴圈遍數較多。這三種迴圈法的組織形式共有兩類,即流水式迴圈和輪換式迴圈形式,其中流水式迴圈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練習點後,運動員按一定的順序,一點接一點地周而復始的進行單個練習。輪換式迴圈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練習點後,將運動員和練習點分成相等組數的若干組,每組運動員開始相應地各在一組練習站中練習,然後在規定的要求下,依次輪換練習組。
比賽訓練法
比賽訓練法是指在近似、模擬或真實、嚴格的比賽條件下,按照比賽的規則和方式,以提高訓練質量為目的的訓練方法,基本結構是由比賽規則、比賽環境、比賽方式、比賽負荷、比賽間歇時間等因素組成。
比賽訓練法的基本型別主要分為:教學性比賽法、模擬性比賽法和檢查性比賽法。
教學性比賽法是指在訓練的條件下,根據教學的規律或原理,專項比賽的基本規則或部分規則進行專項練習的訓練方法。特點是可以系統地提高單項技術各個環節銜接的質量和各項技術之間串聯的質量,可以反覆進行旨在解決比賽過程某一薄弱環節的訓練。
模擬性比賽法是指在訓練的條件下,模擬真實比賽的環境和對手,並嚴格要求按照比賽規則進行練習的訓練方法,特點是可以有預見性地根據真實對手的實際情況進行鍼對性練習;可以有預見性的根據真實比賽的實際環境進行模擬性訓練。
檢查性比賽法是指在真實的比賽條件下,嚴格要求按照比賽規則和規程,對賽前訓練過程的訓練質量進行檢驗的訓練方法。特點是可以客觀地檢驗運動訓練過程的訓練質量,可以有效地提供改進訓練工作的反饋資訊。
高原訓練法
高原訓練法是指利用自然環境中空氣中氧含量較少的高原地帶進行系統訓練的過程。高原訓練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帶空氣中氧含量較少的自然環境旨在發展有氧耐力、無氧耐力、力量耐力所採用的方法。普遍認為高原訓練法的基本結構主要由海拔高度、訓練過程、進出時機、訓練手段、負荷性質、恢復手段和組織方式等基本因素組成。
根據每海拔高度劃分的相對標準,高原訓練法的基本型別主要分為三種,即超高原、準高原和亞高原訓練法。
超高原訓練法是指在海拔高度為2400——3000米之間的高原地帶進行訓練的方法。由於海拔較高。自然條件較差,空氣含氧量較少,氣候乾燥多變,高原反應明顯,因此,它的特點是海拔相對很高,訓練適應發生較晚,訓練過程相對較長,負荷性質純屬耐力,負荷強度相對較低,訓練手段平穩持續,機體恢復相對較慢。
準高原訓練法是指在海拔高度為2000——2400米之間的高原地帶進行訓練的方法,由於海拔高度適中,自然環境相對尚可,空氣中氧含量濃度較少,氣溫略低而相對穩定,高原反應相對一般,因此,它的特點是每海拔高度相對適中,訓練是應發生較早,訓練過程相對縮短,負荷性質多樣,負荷強度相對較高,負荷量相對較大,機能恢復相對較快。
亞高原訓練法是指在海拔高度為1800——2000米之間的高原地帶進行訓練的方法。由於海拔高原高度相對不高,自然環境相對較好,空氣中氧含量相對較大,氣候、氣溫相對適宜,高原反應相對較低,因此,它的特點是海拔高度相對較低,訓練適應發生較快,訓練過程時間較短,負荷性質多樣,負荷強度相對更高,負荷量相對更大,甚至可按低海拔平原環境安排運動負荷,機體機能恢復相對更快。
柔道比賽的犯規行為
運動員有犯規行為或是超出比賽區,根據情節輕重受到“指導”不扣分、“注意”失去一個yoko、“警告”扣半分、“取消該場比賽資格”一本犯規的處罰。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受到兩次警告,就取消該場比賽資格,判對方獲勝。最為嚴重的犯規是一本犯規,但在判罰前,裁判需與邊裁商定。
不可擊打對方,不可用頭、肘、膝頂撞對方,不可抓對方頭髮及下部。用手、腳、腿或胳膊擊打對手的臉部是絕對不允許的。除了肘關節外,不許對其他關節使用反關節的動作。任何可能傷害對方頸椎或脊椎的動作均被禁止。此外,在比賽中防守過度,被對手推擠出比賽區域或故意躲避對手,給對手造成危險都屬於犯規。
超出比賽區域指的是柔道選手身體的任何部分超出了比賽區域。如果參賽一方將另一方摔出,而本身由於失去重心而跌出場外,則按照被摔選手的落地時間來判斷其是否犯規:被摔選手若先著地,則不算犯規,反之,算犯規。在比賽中被對手用合乎規則的動作摔出場外則不屬犯規。
不可以抓對方腰部以下,否則立刻被罰出場外。
柔道禁止擊打,不許用頭、肘、膝頂撞對方。除了肘關節外,不許對其他關節使用反關節的動作。不許抓頭髮和生殖器。任何可能傷害對方頸椎或脊椎的動作均被禁止。運動員有犯規行為或是踏出比賽區,根據情節輕重受到“指導”、“注意”、“警告”、“取消該場比賽資格”的處罰。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受到兩次警告,就取消該場比賽資格,判對方獲勝。
柔道比賽的服裝
在練習和比賽柔道時,必須赤足穿柔道衣進行。柔道衣分為上衣、下衣褲子、腰帶。上衣的長度要求遮蓋住臀部,袖子長度要求稍微超過前臂的中部,袖口和前臂最粗的部位有5公分以上的空隙。下衣的長度要求稍微超過小腿的中部,褲腿和小腿最粗的部位必須有7公分以上的空隙。
腰帶,為了防止上衣散開,要打結束緊。結的兩端須餘有15公分的長度。比賽時,雙方運動員要系不同顏色的標誌帶。 柔道衣各部位的名稱,有左裡領、左前領、左裡袖、左中袖、前腰帶、左橫帶、左袖口、左內襠、褲腿口、左橫 領、後領、左後帶、後腰帶等。 右面各部位名稱與左面相同, 只是有左、右之分。
- 柔道運動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 古傢俱收藏視訊
- 關於暑假生活的作文:開學了
- 練瑜伽應該如何拉筋的方法實用又有效
- 鼓勵自己學習的名言話語
- 鱈魚怎麼煎才好吃做法步驟簡單易學
- 夢見自己吃花生的寓意
- 關於小雞的兒童故事精選
- 戰國名將白起是個怎樣的人
- 形容好不容易的數字俗語
- 高考狀元李曉鵬學習方法
- 四國軍旗三打一玩家技巧
- 畢業寫給母校的贈言
- 食品安全與衛生知識黑板報內容
- 黨務年度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 去美國留學行李準備
- 有關逆境與成功的勵志名言
- 化妝品實用銷售技巧有哪些
- 六年級趣味數學手抄報內容
- 同學聚會的感謝致詞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