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柔術發展對傳統武術的影響

  巴西柔術特有的地面技術與極強的街戰實用性是其重要的技術特徵,它與我國的傳統武術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巴西柔術的全球化傳播給傳統武術發展提供了借鑑,重點突出技擊特徵與實用性是我國傳統武術發展的新方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提起柔術,國內讀者最先想到的恐怕是把一個人身體彎來折去的技巧,網際網路諸如“世界上最軟女人”的圖片報道總會吸引大量點選——可以擺出千萬種高難離奇姿勢的靚麗女體,很容易刺激男性某些不正當的聯想。

  但現在我要說的是作為搏擊專案的巴西柔術,這門從日本柔術進化而來的格鬥技,在巴西是僅次於足球的第二大運動,並且贏得了全球性聲譽。巴西柔術正式進入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被看做柔術擴充版圖準備入奧的第一步。同屬非奧搏擊類專案,武術根本無力像空手道那樣輻射泛美運動會和歐洲運動會,沒想到在亞運會也將受到巴柔的挑戰。

  巴西柔術的赫赫聲名來源於格雷西家族,在UFC終極格鬥大賽裡,世界各國的搏擊流派一決雌雄,格雷西以小搏大、以柔勝剛的冠軍神話證明了巴柔的優越性。巴柔完善的地面技,讓站立格鬥者見識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儘管如今UFC全能型運動員更能脫穎而出,不再是巴柔一家獨大了,但巴柔仍是一名MMA高手的必修課——不掌握解鎖、逃脫技能是絕對進不了八角籠的。

  從打法觀賞性看,兩個人在地面扭滾在一起,遠沒有高鞭腿、組合拳等動作瀟灑,但巴柔的關節技、絞技利用槓桿原理,能徹底控制乃至廢掉對手。拳擊、空手道、泰拳、跆拳道、散打都需要一個擊打距離,而巴柔強就強在“近身必殺”,就像蟒蛇纏身般,讓對手無法動彈、難以呼吸。

  中國UFC第一人張鐵泉直言散打懼怕巴柔:“最克中國散打的格鬥技術應該是巴西柔術。巴西柔術中一些反關節的招數,練散打的人很難招架。”而目前當紅的MMA偶像“中華虎”楊建平也是深諳巴柔後技藝大漲,在本土著名搏擊品牌賽事《崑崙決》裡如魚得水。

  誠然,巴西柔術並不是街頭打鬥“以一敵多”的理想戰法,但被普遍認為是最有效、最實用、最具技巧性的單挑手段,近身糾纏避開了拳對拳腳對腳的硬打,槓桿原理彌補了強壯程度的先天劣勢,把“一力降十會”變成“四兩撥千斤”。

  中華武術繁冗、散亂,不成系統,不夠科學,充斥著真偽難辨的傳說故事,真東西缺少傳播渠道,給了坑蒙拐騙之徒趁虛而入的機會。巴柔名宿卡利-格雷西訪華間接批評了武術的閉塞落伍、畏懼擂臺:“巴柔之所以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不斷與其他格鬥形式的選手交手,並從中學習,以保持柔術成為一個開放的體系。”

  亞洲、非洲是國際武聯一個實際由中國完全掌控的協會砸錢自救的大本營,可是隨著空手道進入非運會、巴柔躋身亞運會,武術作為一項競技運動,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巴柔入亞等於判了武術的死緩,再不進行制度與觀念上的改革,武術勢必愈加邊緣化。

  公允地講,巴柔入亞一方面打擊了中國武術的存在感,但另一方面則便於柔術的中國普及,可謂利弊參半。巴西柔術篤定會在國內爭取到更好的生存環境,不出意外國家巴柔專業隊也將應運而生。更重要的是,這是對中國MMA綜合格鬥選手的促進,讓他們精通拳腳的同時,掌握嫻熟的寢技。

  讓我們大膽設想一下,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綜合格鬥明星楊建平轉戰巴柔賽場,就像他在《崑崙決》“騎揍”日本拳王的經典一幕,用澎湃而華麗的打法掰斷日本高手的關節,其轟動效應甚至可能遠遠超過2014年仁川亞運會全民男神寧澤濤的泳池逞威。

  巴西柔術的風格特點

  巴西柔術沒有固步自封的陋習, 沒有模式化的對練套路,練習它更需要創新思維,因為所有的技術和整個身體在對抗時就像一盤棋。它講究力,但不過分強調爆發的蠻力,每次用力都有明確的發力點、支點,著力點,可控性很強以弱勝強。

  巴西柔術起初是一種扭斗的武術,它的技術和策略都基於對地面打鬥的深入研究。柔術練習者,擅長將對手拖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的姿勢。一旦形成控制姿勢,柔術練習者可以使用關節技、絞技或擊打技術等多種攻擊手段,將對手製服。巴西柔術的技術強調有效利用槓桿的原理,使用者可以用很小的力氣,將沉重的對手撬起,併產生巨大的力量。槓桿的運用,可以讓小個子、體重輕、柔弱的選手,保護自己不受個子大、體重大,身強力壯者的侵害。巴西柔術為武術界帶來了革命,成為全世界武術界最受歡迎的武術之一。那些希望找到一種真正有效的自衛武術的人們,可以在巴西柔術巴西柔術中,找到最有效和簡捷的答案。

  巴西柔術擁有大量格鬥技術,包括打、投、關節技及絞殺技。最原始意義上的柔術意為“柔的法則”,它適用於所有日本武術體系,“柔”即利用靈活性。柔術的特點在於充分利用槓桿,而非與對手抗力、比力。柔術練習者會選擇使用技術,讓對手屈服或耗盡其體力,最終將其制服。然而,在古時柔術被視為次要的格鬥術。因為多數武士首先使用刀劍,並將刀劍術視為最重要的武術。因此,日本柔術形成多種打鬥體系,各自體現一部分最原始的技術及策略。

  巴西柔術的技術和策略都基於對地面打鬥的深入研究。看著柔術練習者,以各自不同的招式將對手拖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的姿勢。而後使用關節技、絞技或擊打技術等多種攻擊手段,將對手製服。在這樣一個無規則的扭動過程中,肌體形成了點與面,力與美的均衡,而流淌之中的脈絡卻是深藏不露的柔。在1993年第一次終極格鬥大賽上UFC,霍易斯·格雷西獲得冠軍,巴西柔術開始引起世人的關注。終極格鬥大賽,使不同門派的武術家,進行無限制規則的比賽。儘管霍易斯·格雷西體重最輕,他還是接著又贏得了三次終極格鬥大賽的冠軍,並且是在終極格鬥大賽歷史上惟一一位在一晚上連續贏得四場比賽的選手。

  從這種獨特的扭鬥技術,被稱作“格雷西柔術”或“巴西柔術”的那一天起,其事實上就有了剛柔相濟的真實屬性,來練習者中,絕大多數是人高馬大的歐洲人。但是小個子、體重輕、柔弱的選手,卻對此有著更多的優勢。他們說這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個子大、體重大,身強力大的傢伙的侵害,多數擅長綜合格鬥技的愛好者,也來兼練柔術,足以證明這種巴西柔術以其剛柔相濟的底蘊形成其在賽場內外的實用性、有效性。